分享

南怀瑾:教育孩子不要迷信这个,因为根本不是这个道理!

 小桥流水1i79ra 2023-03-01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南怀瑾先生曾举例说:我们就拿最好的学校来说,你们大家知道北大第一名的同学有多少?清华第一名的,这几十年来又有谁?他们做出了怎样的事业呢?恐怕大家都不知道。

真正那些在社会上立足的,事业做得很好的,又或者财富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那些人,其实与他是否是名校毕业,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南师奉劝大家,一定不要迷信这个,因为教育根本就不是这个道理。

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祖宗就告诉我们“因材施教”的道理。每个孩子,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稟性,想要让他成才,就要用适合于他的方法才行。如此才能真正的让他们受到启发,开启智慧,并且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立志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业,服务于大众,给社会创造价值。

文章图片2

大家都十分羡慕天才,因为他们都有与生俱来的、他人不具备的优秀特征与能力。而这可能是其他人通过一辈子的努力都望尘莫及的。

但是大家还应该明白一点,我们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是每个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天性”,这也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所谓的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作为老师或者父母来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的帮助他,培养他,让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

用另外一个词语来说,就是唤醒,我们需要唤醒他。而不是强行的去要求他,或者直接给他安排好一切,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抹杀了他的“禀赋”,是很自私,也是不道德的。

文章图片3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在什么地方有“用”,还是由他的禀赋来决定。如果他喜欢画画,你非得让他去练武术,他喜欢数学,你非得让他学医,他热衷于文学,你却又偏偏要他去搞科研。这注定是一种对抗,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从内在提升修为,外在提升能力,真正内外兼修之后,出来为国家做事,为百姓造福,充分实现人生的价值。

而今天再看,有太多太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意愿,或者为了父母的面子,迫于社会的压力等等,很少有真正为自己而读书的,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