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小米VIP 2023-03-01 发布于北京

题记:

砍树要砍根,改变先要改思维。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多年前,哈佛大学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

首先把两叠卡片发给两组人,卡片上画的分别是以下两幅图(少妇和老妇):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给他们10秒钟的时间观看这两组图片,之后收回。

然后,教授在屏幕上投影出下面图片,问人们看到了什么?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结果,之前拿到少妇卡片的人,一致认为这就是那位少妇,而拿到老妇卡片的人则认为这是位老妇。

两组人争执不休,直到两组人分别上台演示,竟然发现:

彼此的答案竟然都是正确的,只是角度不同。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实验轰动一时,经过众多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研究之后,竟然发现:

我们每个人自认为看到的事实,其实只是自己思维模式主导下的面目,很可能是片面的,甚至并非真相。

正如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所说:

思维方式,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窗口。

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什么,往往受制于我们视野背后的思维模式。

所以,要想改变结果,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 改变思维方式,才能改变人生。

作家爱默生说:“思维是行为的种子。”

思维方式,就是我们行为和态度的源头。

想象一下,如果在上图中,你看到的是漂亮的少妇,那么你接下来的反应很可能去搭讪。

然而,如果你第一眼看到的是老妇人,那么你的接下来的反应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人与人之间的结局,就在这不同认知支配之下,产生了云泥之别。

环顾我们的周围,越是优秀的人,遇事越能够从更长远、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审视。

《底层逻辑》中,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曾经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起步特别艰难,公司的定位是提供战略咨询。

一天,他曾经的微软老领导给他介绍了一个客户,给对方做一次管理咨询。

他知道领导是为了他好,让他赚点钱,然而他却婉拒了。

当时他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理解,嘲笑说:刘润你一个创业者,有生意做就不错了,怎么还挑三拣四?

他回道:做管理咨询不是我们公司的目标,如果接了,短期看是赚了点钱,实则浪费时间走了远路。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说的这句话: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初为了眼前几百块钱而忽略了更长远的目标,是多么愚蠢的事情。

在一份工作中,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收获什么?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正所谓,思维方式决定行为,行为进而决定命运。

你的长线思维,决定了你未来能走多远,而深度思维,则决定了你日后能爬多高。

所以,在日后我们做任何决策的时候,要学会放到更长的时间线上去审视它的合理性,更要学会换个角度上去深度思考,如此,你可能会有更优质的答案。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 尊重经验,但不要被经验束缚住。

在上述实验中,心理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更为奇怪的现象,那就是:

当两组人明明知道了对方的答案是正确的,然而当自己再回头看这幅图时,第一眼看到的仍是最初看到的形象。(你也可以回去尝试看一下)

这意味着,我们原有的印象与经验,对我们的认知产生了难以扭转的影响力,甚至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这就是,惯性思维的弊端。

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哑巴来店里买钉子。

他很聪明,一只手模拟钉子,一只手模拟锤子,很快便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接着,又来了一位盲人,请问如何让这位盲人快速买到一把剪刀呢?

你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用手做出比划剪刀的模样。

正确的答案是:直接说买剪刀就好了啊,盲人不是哑巴会说话。

现实中的你,遇事是不是总是习惯性依赖先前的经验,结果常常陷入怪圈,走不出来。

不破不立,唯有打破固化思维,摆脱路径依赖,才能获得新生。

你知道,最开始的风扇是什么颜色的吗?

答案定会让你大吃一惊,都是黑色。

而现在为什么有了各种颜色呢?

话从1953年说起,日本东芝公司积压了大量的风扇卖不出去,众人费心竭力想办法,依然没有头绪。

这时一位临时工说了一句:现在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如果我们换个颜色呢?

结果,只是改变了颜色,不但积压货全卖了出去,还接了一大笔订单。

英国科学天才贝尔纳说:

妨碍人们认知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所以,遇到任何事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去评判一个人,你可能看错了,也不要总用固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你很可能会撞墙。

当推倒固化思维的墙,你会发现有更多的路,更大的世界。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 善于聆听,才能走得更远。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最终发现,其实两组人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只不过角度不同。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或者说,我们对某一事物或事情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狭隘的。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古人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因为刚愎自用而自断其路,而又有多少人因为虚怀若谷而始成大器。

1995年,比尔·盖茨宣布公司不再涉足互联网领域产品。

他底下的有位员工直接怼道:你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他人都好整以暇的等着这位员工被开除,没想到比尔盖茨特地找到他,询问对方的看法。

最终,比尔·盖茨竟当众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因此规避了公司的错误决策。

美国社会学家戴伊常说: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

作家周岭也曾指出:

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

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往往只是无数个角度中的一个。

只有意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客观地对待他人的建议。

一人技短,两人技长,当你懂得聆听、兼容并蓄,便能走得更远。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结束语:

特别喜欢梭罗的这句话:

“一棵大树,砍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

行为和态度是枝叶,根基就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才是破局的利刃。

当你把眼光放远一点、放下自己的成见、多倾听他人看法,事情将会以另一个角度展开,柳暗花明。

影响你一生的思维方式:透过这三张图你看到了什么?

END-

版权声明:小墨伴您,温暖向阳,微笑生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