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勉士

 学海岸边一过客 2023-03-02 发布于北京

《艺林丛录》(第三编)中有一篇文章《阮元在粤二三事》,提到曾勉士(钊)的一则逸事:曾勉士在广州设塾授徒,每天课余常到各书庄借书,对翰墨缘书庄尤为熟习;阮元刻《十三经注疏》完毕后写校刊记,把稿本交翰墨缘装订;恰值勉士见到这册稿本,即向借阅。店主说:“这是督署交来装订的,三天之内即要完工;责任重大,原件恕不能出借。如果曾老师要看,可拿铺盖住在楼上看。”结果勉士用了两夜时间,把全稿看完;凡遇校刊错误的地方,都附签纸,有些还写了意见;第三天凌晨便返书塾授课。他去后,督署派员取件,店主不知道稿里夹着签纸。过了两天,督署派人来问,稿本曾给什么人看过。店主以会是弄污损了,即据实说曾勉士看过。当时勉士在座,只是笑吟吟,一语不发。过了两小时左右,督署的人又匆匆而来,拿着阮元的名帖,请曾老师到督署宴会。勉士即向店主借了衣服、鞋子赴席;时阮元和焦循、严可均等名流已在等候,大家谈得很欢洽。阮元便请勉士住在署里,校刊典籍。勉士建议创设学海堂,事成,阮即以勉士任学长。因此,学海堂的创立是曾勉士启发的。

曾勉士是拔贡(拔贡只是经选拔推荐的生员,文行比较优秀,但实质还是秀才),长学海堂很久,恰值阮元的门生程春海来粤典试,同乡们都企望勉士能中举。可是准备入围之日,勉士忽然上吐下泻,不能行动。等到考试完毕,程春海对勉士说:“前辈不能为小门生之门生了。”大家相对一笑。

据说广州“羊城”“越华”“粤秀”“应元”等书院设山长,学海堂则立学长,学长共八人。《学海堂志》载:阮元谓“学长责任与山长无异,……而山长不能多设,……此堂专勉实学,必须八学长各用所长,协力启导,庶望人才日起;永不设山长,与各书院事体不同也”。第一任学长皆一时俊彦,学有专长者;八人中名列《清史稿》者四,见《清儒学案》者三。据《清宫书香飘南粤——曾钊与面城楼藏本<钦定天禄琳琅书目>》(《紫禁城》20128月刊)文,曾钊学识渊博,曾为合浦县教谕,钦州学正,又被清代大学问家、乾嘉道三朝重臣、执掌两广军政大权的总督阮元所提拔,于道光五年(1825年)被任命为岭南第一大书院“学海堂”的首任八位学长之一,是一个学识广博、治学审慎、读书注重校雠考据、对古籍具有非凡鉴赏力的版本学家,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

有人说,据《清史稿》及《清史列传》称,“阮元督粤,震泽任兆麟见钊所校《字林》以告元,元惊异,延请课子;后开学海堂,命钊为学长”;元识钊,乃任兆麟之介也。阮元督粤任内,未尝刻“十三经”,与元有关者,实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此书成于嘉庆二十一年,由江西南昌府学雕刻,元时任江西巡抚,刻本有元序。江西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曾钊未参与校订。

查曾钊(17931854年),号勉士,广东南海人(有的资料称“九江人”;初以为江西人,后知“九江”亦南海下一地名),《清史稿》有传。《清史稿·列传》“儒林”三:曾钊,字敏修,南海人。道光五年拔贡生,……笃学好古,读一书必校勘讹字脱文。遇秘本或雇人影写,或怀饼就钞,积七八年,得数万卷。自是研求经义,文字则考之《说文》《玉篇》,训诂则稽之《方言》《尔雅》,虽奥晦难通,而因文得义,因义得音,类能以经解经,确有依据。……冕士,钊号也。仪徵阮元督粤,震泽任兆麟见钊所校《字林》,以告元,元惊异,延请课子。后开学海堂,以古学造士,特命钊为学长,奖劝后进。……著有《周易虞氏义笺》七卷,《周礼注疏小笺》四卷,又《诗说》二卷,又《诗毛郑异同辨》一卷,《毛诗经文定本小序》一卷、《考异》一卷、《音读》一卷,《虞书命羲和章解》一卷,《论语述解》一卷,《读书杂志》五卷,《面城楼集》十卷。(其他方面,如“好讲经济之学”“进(虎门)炮台形势议十条”等,不引述)

面城楼是清中期广东一座有名的藏书楼,是曾钊所筑用来藏书的地方。面城楼抄书用的印笺为蓝格,版心下刻“面城楼藏本”字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