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纪事:苏州刺史李素与元和塘

 吴越尽说 2023-03-02 发布于浙江


  +

出苏州齐门向北,一条直直的河道,流经相城区原陆慕、蠡口、渭塘三个乡镇,绵延百里,直达常熟,这条不起眼的河流叫元和塘。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运河,史称“官塘”,千百年来滋润着这片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人民。


  +

+

常熟塘

这条河最早叫常熟塘,宋代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载常熟塘,自齐门北至常熟百里余,皆有江浦入□□。盖酾其渠以泄水则有泾,引其流以至江则有浦,其名甚众,而昆湖、阳城湖之水,皆赖以泄焉。按《图经》的说法“以塘行水,以泾均水,以塍御水,以埭储水”,所以这条河自古就是沟通苏州南北的主要航道。隋朝开挖京杭大运河后,这条河流的航运功能才稍有弱化。



常熟这个称谓古已有之,唐代刘允文的《元和塘记》说“南北之路,自城而遥,百有余里。旁引湖水,下通江潮,支连派分。惟强家大族,畴接壤制,动涉千顷,年登万箱,岂伊沿溯之功,实出灌溉之利,故名常熟,岁无眚焉。”正是因为得益于这条河流的灌溉,这片区域年年丰收、岁岁常熟,所以古称此地“常熟”,这条河也称为“常熟塘”。


  +

+

李素其人

据《元和塘记》记载,唐德宗当皇帝以来,二十多年连年大旱,河道慢慢淤塞,通行受阻,庄稼欠收,百姓怨声不绝。到了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苏州来了一位郡守,陇西人李素,这一年李素51岁。他察看现状后,就立刻向吏部请奏,要求疏凿河道。但水利工程尚未展开,即发生了震惊天下的“李锜叛乱”事件。



李锜,是李唐王朝同根同源的本家亲戚,唐书载他“多积奇宝,岁时奉献,德宗昵之。”李锜因此持宠骄横,私养精兵,谓之“挽硬随身”“蕃落健儿”,后出任润州节度使,掌握江南的兵权。

到唐宪宗执政,年轻的皇帝面对藩镇割据,中央羸弱的局面,励精图治,雷霆出击,先后平定了西川节度使、夏绥兵马使叛乱,天下震动。

宪宗帝立志削藩,李锜惶恐万分,最终谋反起兵,杀死了监军,并下令杀死苏、杭、湖、睦等地刺史,“良兵三千筑石头城,谋据江左”。这就是唐代“李锜叛乱”事件。

叛乱爆发时,李素刚刚上任苏州刺史不久,突遇如此变故,虽准备不足,但也英勇抵抗。史书记载:元和二年一月十二日,李素率左右与叛将姚志安战于城门,城破,“素端立,责以义,皆敛兵立,不逼。锜命械致公军,将斩以徇……钉于船舷,生致于锜,未至而锜败,得免。”李素最终寡不敌众,但仍慷慨不屈。被叛军绑在船弦上,准备押往润州斩首。所幸,船未到京口,而李锜兵已败,李素得救。

李素得救后,百姓搀扶着他,全城欢迎英雄归来。天子也给予了嘉奖,史书称“民抱扶迎,尽出,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

李素在苏州执政三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疏浚常熟塘。


  +

+

元和塘

经历了“李锜叛乱”,李素初衷不改,立即着手利国利民的常熟塘疏浚工程。他采用了“井邑”劳役方法,命令长洲县县宰李暵和常熟县令李仲方分段负责。



《元和塘记》记载,李暵领命后,“复善供命,乃计工量日,候隙庀徒……增远近之防,人不告劳,事为永逸。”李暵计划周密,为一劳永逸,增设了蓄水、泄洪等工程,据记载,这个工程占用了当时长洲县三分之一的人力和财力。

由于工程利国利民,官民同心,上下同欲,进展顺利。元和四年二月完工,“工毕泉出,山泽作气,江湖发源,积为长流。实自新析,舟楫鳞集,农商景从,春秋有施,水旱斯备。”

正是因为唐宪宗元和年间完成了这一疏凿工程,所以这条河就改名元和塘。从此,元和塘基本没有了旱涝之害,后世宋、明、清各朝也没有大规模疏浚、修缮元和塘的记载。一千多年来,这项工程一直影响着后世,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市井繁华,元和塘福荫了两岸子孙后代。



据明卢熊《苏州府志》及王鏊《姑苏志》记载,《元和塘记》一文由唐将仕郎前左威卫录事参军刘允文所写。刘允文和李素是同时代人,因为元和塘开挖完成,要竖碑纪功,碑文由刘允文撰文、刘范书写。刘允文官职不高,按唐代职位,将仕郎相当于从九品,但是《元和塘记》一文却是写得文采斐然,光彩夺目。这块石碑北宋年还在,朱长文《图经》说“古碣仅存”,称之为碣,应该比较高大,而且是圆顶石碑。



《元和塘记》一文正式名称应叫《大唐苏州新开常熟塘碑铭并序》。这篇文章是最早、最完整介绍江南古代水利建设的典范之作。

李素开挖元和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大增。据宋《图经续记》,唐朝初年苏州(含嘉兴、松江)为11859户。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到唐天宝年,不含嘉兴,人口已达76421户,人口爆增七倍多,同时也数倍于其他州郡,苏州一地“出产绢八万匹,岁八万五千银”。没有元和塘之水灌溉,此地农田连年欠收,民不聊生,朝贡无望,所以开挖元和塘是形势所逼、时势所趋。


  +

+

李素与韩愈

李素在苏州完成元和塘疏浚工程后,立刻被宪宗皇帝升任河南少尹。

李素任河南少尹二年多时间,治国安邦之才尚未施展就死于任上,元和七年(812)去世,享年58岁,葬在河南伊阙鸣皋山下。死后,韩愈写《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文中说“素为少尹,行大尹事。”少尹相当于副省长,大尹郄士美兼昭义军节度使,所以河南的政务都有李素定夺。文中详细描述了李素在“李锜叛乱”事件中的作为。另外,还说了两件李素在河南当政的事情。



上任之初,李素十分体恤河南百姓,向朝廷提出每年减免赋税五十万,并缓征一个月,宪宗皇帝照准。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劝导一个叫吕灵的人,不要去王屋山当道士,好好在家务农,赡养老母,关爱妻儿。为此韩愈还专门写了一首长诗。

韩愈最后赞扬李素“公一断治,不收声,事常出名上。”李素做事不张扬,却常常名扬天下。


来源:《苏州档案》公众号

2023-02-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