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评经典唐诗《春江花月夜》

 本钟 2023-03-02 发布于云南

如果说唐诗是浩瀚星空闪耀的群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格外璀璨夺目,是孤篇冠全唐的千古绝唱。

《春江花月夜》是歌行体的乐府长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极具韵律美、意境美,以景抒情,构思玄妙,思念悠长,值得慢慢品读。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阅历,能读出不同的感受。

初读唐诗三百首中的《春江花月夜》时,年少的我拍案叫绝。每当看到天空一轮明月,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这首诗,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江畔月下之人。

品读《春江花月夜》中的经典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会看到江畔有月、天上有月、人仰明月、月俯照人,人和月构成微妙的对衬,然而,何时有月,又何时有人?是盘古开天就有月,是何时江畔有人?又是谁发现了月?诗人以辗转连珠、循序渐进的手法描写,读起来颇有环环相扣的妙趣。诗作从江月美景的平缓自然中,引出月下之人无尽的遐想。

诵读《春江花月夜》,感受到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画面美和情景美。全诗以“无我”的精妙构思相统领,使每个读此诗作的人,似乎都成了那个月下的“我”,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也可以把全诗每四句分为一幅小图画来欣赏,这样算下来,共有九幅,每一幅画的意境既相互关联,又各不相同,每幅小图画都有不同的美感。诗,为画增添意境之美;画,为诗增添情景之美。

年龄渐长,再仔细品读《春江花月夜》,我发现,这部诗作颇有诗经中《蒹葭》的风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两首作品在构思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我推理作者在创作《春江花月夜》时汲取了《蒹葭》的灵感,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苏东坡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名作时,也许也从《春江花月夜》中获取了一点灵感。

而立之年后,再细品《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又会有不同的感想。江畔之人、天上之月、人与月,它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似乎更深了一层。不由想到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精妙;亦可用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辩证的思维方法来鉴赏,会发现《春江花月夜》中蕴含着不同层次的审美:诗与哲学的审美,诗与艺术的审美,诗与生活的审美;同时,也能感受到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豁然开朗。

而今年迈,再次细品《春江花月夜》全诗和经典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美景时,又有不一样的感悟,感觉这首诗作颇有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字里行间散发着自足与了悟。

《春江花月夜》值得一生反复品读,读得多了,便能读出一种“源头之美”,无论在什么年纪,这首诗的美好,都在我们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