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判断间一致性

 星晨炼 2023-03-02 发布于浙江

是指不同判断者 对目标人物判断 的一致性。

这里的判断者

可以是自我、父母、伴侣、朋友 或陌生人中的任何人。

为了便于比较,

研究者又进一步 区分出【一致性】和【自我-他人一致性】。

|

一、一致性

是指在某种情境下

不同的观察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对 同一个体判断时

相互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也可以看作是 同辈一致性。

例如,

如果 周围的人

不管是朋友 还是陌生人

都认为 某个人很勤奋,高一致性。

那么此人很可能就是个 勤奋的人,

无论他自己 是否认为自己【勤奋】。

【一致性】能够预测【准确性】

但是【一致性】并非与【准确性】必然相关,

因为即使许多人 对某人判断 非常一致,

也很有可能 他们都判断错了。

这可能 受到判断者

是否表现了真实的人格、

信息不全面 以及 内在判断标准或偏见的影响。

因此,

单独将【一致性】作为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有时会显得不足。

|

二、自我-他人一致性

是指在某种情境下,

个体的自我判断 与 他人判断 的一致性程度。

例如,

当自我和其他观察者 均认为

某人是个勤奋的人时,

那么【勤奋】代表了对这个人的准确判断。

一般认为 自我 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因此 自我评价 更接近于 真实人格。

他人判断 与 自己判断 的一致性水平

可以用来衡量 判断是否准确。

但是这一标准仍然存在问题,

因为人们有时候并不了解自己,

尤其是受【社会赞许性】和【自我服务偏向】的影响,

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并不准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