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之 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下)

 如意王学习室 2023-03-02 发布于上海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  获奖理由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西尔玛·拉格洛夫以及她的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快往下看吧!

这部作品不仅仅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也不仅仅讲授了瑞典的大好山河,还尝试着引导读者探索心底的优良美德。从开篇,尼尔斯是一个淘气、欺负小动物,甚至是捉弄小精灵的小男孩,经历一系列的旅行故事,到最终成为一个勇敢、正义,而且忠诚于伙伴、爱护大自然的小男孩,其中无时不刻在向读者传递阳光、美好的价值观。善良、忠诚、正义,都是人们教育孩子常常提起的话题,而作品中最最令我动容的是尼尔斯的勇敢和向往自由。“不过,小男孩想的是无忧无虑的日子,是有趣的玩笑,是冒险和自由,是高高飞在大地之上的旅行”,这也许是孩童时期最珍贵的一种品质了吧,是好奇、是勇敢、是探索。而随着时光的剥削和霸凌,人们渐渐抛弃了这种优秀的品质,不再去探索,不再去尝试,甚至不再去向往,一切的一切都回归于日常,回首往昔,我们都无奈却虚伪的感叹成熟。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叹息未来的渺茫,然而,世上最大的悲哀又何尝不是可以看到未来呢?放牛的孩子认为自己一辈子就应该放牛,读书的孩子就认为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甚至那些富二代们永远不懂一个馒头一家三口分享的满足或者心酸,成年的我们,亦或者是成熟的我们都太冷静了,也都太理性了,我们太容易就分析清楚了现状,也太轻而易举的就看到了我们的未来,更甚者是我们下一代的未来。因此,我们用我们的视角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社会,什么是世道,什么是聪明,什么是圆滑;然而,我们从来不曾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少未知,又有多少可能。常常网上会有询问儿时梦想的调查,大多的回答是当科学家、当医生之类的,我想知道有多少人也曾梦想拥有邻居家的洋娃娃,也曾梦想可以飞,长翅膀的那种,也曾梦想自己可以和自己家的小狗小猫沟通。儿时的我们,想知道为什么火会伤害人,想知道为什么手中的玩具会掉在地上,想知道为什么一群小朋友要坐在教室里上课,想知道为什么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儿时的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心底的为什么也太多了,但我们会想着去改变、创造些什么,过独一无二的生活。这部作品提醒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不仅仅有成年人的角度,还有小孩子的角度,甚至动植物的角度。

这部作品可能文学气息并没有那么浓重,也许是由于这部作品是以长篇童话形式呈现的“瑞典地理教科书”。很多人认为作为诺贝尔文学奖来说,这部作品是不够格的,其充斥着浓烈的说教气息,并不是优秀的小说。这个我们还是需要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来说,在评奖的最初十年,瑞典文学院对“富有理想倾向”这一遗嘱的解释是“高尚和纯洁的理想”,因此多存在轻视文本以及作家对文学的贡献和发现的问题,“适度”、“平稳”与“和谐”成了衡量作品的美学标准。从1901年至1904年,像托尔斯泰、托马斯·哈代、左拉并没有成为该文学奖获得者,这也说明那时该奖项对于文学性的审美与现如今是不同的。倘若针对“高尚和纯洁的理想”,拉格洛夫则是当年诺奖的适合人选,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热爱祖国、乡村、动植物,同时具有博大的母爱和童心。康拉得·劳伦斯(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在他的《雁语者》的最后表达了对塞尔玛·拉格洛夫的敬意:“主要的功劳实在应归功于一位灵性而富诗意的瑞典籍女教师,她将野雁的呼唤译得恰到好处,既能掌握情感也能兼顾科学性,它呼唤:我在这儿——你在哪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