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芙蓉镇》 | 茅盾文学奖作品第一届(周末好文)

 如意王学习室 2023-03-02 发布于上海
摘抄五则

1.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2. 自然界的某些变异现象,往往不迟不早地和社会生活里的某些重大事件巧合在一起。
3. 那是什么样的年月?一切真善美和假恶丑、是与非、红与黑全都颠颠倒倒光怪陆离的年月,牛肝猪肺、狼心狗肚一锅煎炒、蒸熬的年月。正义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派性应运而生、风火狂阔。
4. 时间,像一位生活的医生,它能使心灵的伤口愈合,使绝望的痛楚消减,使某些不可抵御的感情沉寂、默然。
5. 生活也是一条河,一条流着欢乐也流着痛苦的河,一条充满凶险而又兴味无穷的河。人人都在这条河上表演,文唱武打,红脸白脸,花头黑头。人人都显露出了自己的芳颜尊容,叫做“亮相”。夫人揭发首长。儿子检举老子。青梅竹马、至友亲朋成了生死对头。灵魂当了妓女。道德成了淫棍。人性论、人情味属于资产阶级。群众运动,运动群众。运动群众的人自己也被运动。地球在公转和自转,岂能不动?念念不忘你死我活。

全文共2337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芙蓉镇》是作家古华(1942 - ,原名为罗鸿玉)最受欢迎和喜爱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于1981年出版,并于1986年被谢晋改编成同名电影

古华是湖南嘉禾人,自幼生活在湘南五岭山区,对其风俗和社会环境极其熟悉。

他在《芙蓉镇》这部小说中集中的展现了他所熟悉的乡村中的人和事,并将政治环境融入于这一“乡村风俗画”之中,展现着乡村生活的变革,并揭露着极“左”路线对中国农村生活的迫害。

目前,古华旅居于加拿大。

《芙蓉镇》中的主人公胡玉音在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赶上了农村经济复苏,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的帮助下,支起了米豆腐摊子。

1964年,由于她与第一任丈夫黎桂桂依然没有孩子,便用生意挣来的钱盖了一间小屋。

与此同时,“四清”开始了,曾经米豆腐摊子的竞争对手 - 国营饮食店的李国香在其舅舅杨明高的提拔下成为了工作组组长,出于嫉妒,她与雇农王秋赦“合作”,将胡玉音打成“新富农”。

生不如死的生活致使黎桂桂对李国香起了杀心,然而他并没有成功将李国香杀死,反而自杀了,同时,曾经帮助过胡玉音的谷燕山和黎满庚也受到了惩罚。

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作为“新富农”,与曾任县剧团编导但因创作《喜满堂》而被冠以“右派”帽子的秦书田,被打成“黑鬼”,两人在一起扫大街期间互生情愫,并结为“黑鬼夫妻”。

而后秦书田被判劳改,已有身孕的胡玉音管制劳动,在此期间,胡玉音难产,在谷燕山的帮助下剖腹产生下了儿子,起名为谷军。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胡玉音摘掉了“新富农”的帽子,秦书田也被释放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也恢复了官职,谷燕山则成为了镇长。

胡玉音又开始支起了米豆腐摊子,小镇的生活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李国香和其舅舅杨明高也继续做着政府领导,而李国香嫁给了一位中年丧妻的省干部,只有曾经为虎作伥的王秋赦发了疯,成为了那一时代的”叹息声“。

《芙蓉镇》电影取景地
这部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1978年,在三中全会的指导下,全国开始平反冤假错案,此时,古华来到山区进行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他了解了一个关于一位寡妇的冤案,这一寡妇前后冤死了两任丈夫。
古华将这一冤案结合三中全会的方针和路线,创作了《芙蓉镇》这一作品。

《芙蓉镇》的故事发生在1963年到1979年之间,再加上回溯所涉及的六年,总体的时间跨度达到了二十二年之久。

但是这部作品并不冗长,这是因为古华只选取了其中重点的四年单独成章,而其他年份则通过回忆进行了展示,甚至留下了些许的空白。

这种类似电影一般的节奏给足了读者想象空间,同时也避免了时间跨度过长带来的沉闷和流水账之感。

在每一章中,又分为七节,每节都仅仅聚焦于一到两个人物,这类似《水浒》。

而之所以说是“类似”《水浒》,是因为《芙蓉镇》并不像《水浒》那样使每节都独立讲述个别人物,而是以个别人物为主其他人物为辅,将政治变化和人物命运的起伏都融入于情节之中。

这一叙述方法打破了平铺直叙的束缚,使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加吸引读者。

这部作品的文字和语言相对直白粗糙,并没有很强的美感,或者说是文学性。

相比小说来说,电影的可观赏性则更为突出,同时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忠于原著的。

因此,如果大家更倾向于审美或者对那段历史感到乏味的话,可以直接观看同名电影。

这部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秦书田被判劳改时对胡玉音说的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那个时代的人们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极“左”派打着“均贫”或者“均富”的幌子打压着人民的生活,是典型的见不得别人好,但就是越见不得别人好,社会越不能发展,社会越不发展,人就越穷,越需要吃苦,越是吃苦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因此,当时的社会就处于人人必须吃苦的大环境中,逐渐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变成了“我防人人,人人防我”。

对于这部作品,有人认为依然存在“脸谱化”的问题,同时并没有深入分析人性的恶。

也许这是有根据的,毕竟,最终的最终,李国香和其舅舅杨明高貌似全身而退,只有一个王秋赦成为了那一时代的“替死鬼”。

但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一作品可以说已经很大尺度的去脸谱化了,甚至李香国貌似暗讽了江青,因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做大领导的小三等。

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懂得道理的人很多,但是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而古华的《芙蓉镇》也已经将那一时代真实的展示给了读者,更多的反思和想象只能留给读者了,因为只有这样,其作品才可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那一时代的缩影呀!





文末互动:点赞并点击在看,同时无分组转发该文章至朋友圈领取电子版《芙蓉镇》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