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明星替身不甘心,我要当自己的主角!

 千面凡君 2023-03-02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669位真人故事
谢霆锋看得目瞪口呆,伊能静直呼“哇”,邓紫棋大喊“太厉害了”,台下一片掌声……
这是2021年,我在《点赞!达人秀》综艺节目中表演的情景。让大明星们膜拜的,是我自创的轻功“蜻蜓点水”。
我还上过《快乐大本营》,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功夫:“蜻蜓点水”和“拉杆来回跳”,当场成为明星袁弘的偶像。
除了综艺,我还参与《神探包青天》、《云中歌》、《非正式爱情》等30多部影视剧的拍摄。
但我不是明星,是武替,也就是武打演员们的替身。
(一跃而起,不止三米)
01
我叫张成强,上面的影视剧中,我都是武替,没有真正露过脸。后来我彻底放弃明星梦,转行培训和短视频,如今月入3万。
我自创的“拉杆蜻蜓点水”,至今全网无人能成功模仿。
1991年,我降生在重庆奉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里就我一根独苗。
父母望子成龙,我却希望自己能当上像成龙、李连杰那样的武打明星。
1982年,李连杰版的电影《少林寺》一经播出,不仅轰动了世界,也让我这个热血男儿,从此种下武术的梦。
8岁起,我常常看村里的老拳师打拳,然后自己在旁边练。后来,得知学校的体育老师会武术,我就求他教我。
体育老师就抽空教我一些基本功:踢腿、侧空翻、鲤鱼后挺……每个动作,我都会练上百次,渐渐身体也壮实了。
(小小少年,爱上武术)
我打小身子瘦弱,父母见我勤学苦练,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一开始也很开心。但后来看到我为此不务正业,无心上学,他们开始各种劝解。
虽然我大概能理解他们的苦心,想我靠学习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但我对学习真的没兴趣,成绩一直跟不上。我直接对他们说:“我要去少林寺学武术!”
父母自然不赞成,但看我真的铁了心,最后还是答应了。
12岁那年,我拜师少林寺第32代俗家弟子释行军门下,开始正式习武。一年后,我到重庆的文武学校学习。
虽然我做好了心理的准备,没想到武校的生活,还是苦出天际。学校实行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没有特殊情况,我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一次。
每天早上五点,我们就要起来跑步,一直跑到七点,吃完早点,继续练各种基本功。
(学功夫,我是认真的)
别看我8岁开始偷师,12岁正式拜师,赢在了起跑线上。可一个马步一扎就是半个小时以上,我实在撑不住,只能在老师转身之刻,偷偷站几秒。
练武的孩子特别能吃苦,又是自己选的路,哭也要走下去,不过我没哭过,男儿有泪不轻弹。
一次练刀法,我不小心割破了自己的手臂,赶紧去校医室缝了3针,一点麻药都没打。
缝好后,我的手不能动,老师让我在一边练腿法。那天晚上,我的手刺刺地痛,腿酸酸地抖,什么也不想,倒头就睡。
不过,到了周末,我和师兄弟们,都会想法子溜出去上网。
什么法子?就是几个人轮着生病,其他人陪去看病。那时以为我们多聪明,现在回想,估计是老师睁只眼闭只眼。
(看这一身肌肉,就知道我没偷懒)
02
在校习武4年后,我就正式毕业了。2009年,我开始加入学校成立的表演团,参加一些活动演出,有了微薄的收入。
两年后,我觉得表演团的发展空间太小,想起儿时的梦想,于是跑去横店。
我在横店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人脉,只能从群演开始。我交了照片,登记了资料,办好“群演证”,就这样加入了群演的工会。
人人都想成为《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但周星驰却只有一个。
无论是怀揣明星梦的,还是想混口饭吃的,横店最不缺的,就是群演。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有句对白:“不给钱我也做啊,我只求个便当而已。”为了吃上剧组的盒饭,我一天工作8个小时左右,能拿到70块,如果肯加个班,就多10块。
(我在《神探包青天》当武替)
一开始,我演过路人甲乙丙丁、各种小兵,还躺过尸。“躺尸”毕竟不太吉利,剧务人员,一般会在“躺尸”的鞋底或衣袋,塞个5元的红包。
混了几天,我会在休息时练一下空翻、侧翻,没想到被一个剧组的“龙头”发现了。他问我是不是会武术,我点点头,他拉着我去演了一场戏。爆炸前一秒,我从斜坡上滚下来,成功一条过,“龙头”就把我推荐给导演。
恰好,那个剧组,准备开拍电视剧《神探包青天》,导演正在找主演张子健的武替,他看了我耍的刀法,马上就让我签约。
我知道,很多群演在横店混了很多年,都没实现明星梦。没想到自己的梦想,近在咫尺,虽然只是个武替,可哪个大明星不是跑龙套出身?
当然,除了我的偶像李连杰。
(即使不露脸,但我依然认真拍戏)
周星驰说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也不要把别人看得太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你是独一无二的主角。但在别人的生活中,你永远是个配角。”
虽然配角也不算,但能当主角的武替,我挺开心的。张子健所有的武打戏,都是我做替身完成的。
一次,我要从四米高的墙上跳下来,没有吊威亚。导演怕穿帮,只在地上垫了一层纸箱,幸好我的弹跳力好,才能毫发无损。
但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有场武打戏,我吊着威亚后仰翻身,不小心头先碰地晕了过去。当时马上被送去医院急救,躺了十几天才回到剧组。
除了当武替,我还要出演其他打手或杀手,也许会有一闪而过的画面,但我也没有去留意。因为除了演出,我还要干武术指导、帮场务搬东西、拉威亚等杂活。
(我还演过各种小兵)
03
武替的工资,每个月4000元保底,一般到手可以拿到8000元,如果干得久又有了名气,可以上万。但剧组给我的工资,只有保底的4000元。我跟着剧组走南闯北拍戏4个月,只拿到了1万6。
除了电视剧《神探包青天》,我在电视剧《云中歌》、《动物管理局》和电影《非正式爱情》中,也当了武替和打手,常常要做一些高危的动作。
父母得知我拍戏了,开始也很高兴。后来他们看电视的新闻,两个大明星在拍戏时严重烧伤,担心我也会有危险,连续几晚睡不着觉。
后来我母亲打电话给我:“强啊,拍戏太危险了,明星不是那么好当的。妈不指望你当大明星,也不稀罕你的钱,妈就盼着你没灾没病,健健康康的。”
(正在拍一场“飞镖”的戏)
思虑良久,父母就只有我一个儿子,我不想让他们常常担心害怕。当了武替2年,每天起早摸黑地拍戏,工资又不高,我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退出演艺圈后,我去了广东顺德,学了两年的咏春拳,打算走武馆培训这条路。
2016年,我回到重庆,在北江区开了武馆“承武门”,主要传授咏春拳和竞技类的武术培训,也参与武术的演出和策划。确立了自己以后想走的路,我也能陪在父母身边孝敬老人。
刚开始,我信心满满,想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但理想丰满,现实往往骨感。由于我不善于商业化运营,招生遇到很多困难。
(我开了武馆,自己拍视频招生)
一是现在的孩子不太能吃苦,二是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成绩好,不太注重体能方面的培训。武馆开了两年多,最多时才60个学生。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我接触了短视频,看了很多线上的招生视频。那些视频就像一个敲门砖,敲开了我进入短视频的世界。
开始,我也拍了几个武术的视频,放到网上。没想到吸引的不是学生,而是一大堆粉丝。虽然很多网友留言要向我学习武术,但真心实意的,却没几个。
很多网友看见我跳上三四米的高墙,纷纷点赞,问我有没有学过轻功。还有的网友发来受伤的图片,说自己模仿不成反摔伤。
(真功夫)
04
不过,我一看图片就知道是P的,也被他们逗笑了。还有一些国外的网友,说自己无法前行学武,只能打赏一二。
招生不成功,我却意外有了流量的收入,加上受疫情的影响,我把线下培训的武馆转让了,专心做起了短视频。
小时候看了很多武侠剧,我总是觉得,“轻功”是武功里面最厉害的一种。后来拍戏才知道,电视里面都是骗人的,只要有“威亚”,任何人都会“轻功”。
不过,当武替2年,我也知道,有武术底子和没武术底子,还是不一样。只是很多明星没时间勤学苦练,所以才产生了“武替”这个职业。
(我的枪法也很厉害)
在演艺圈,除了吃喝拉撒不用替,其他各种替都可以有。我可能不太习惯那个圈子,也不大愿意当别人的替身,于是走了出来。不过,我很感谢那段难忘的经历,教会我一些拍摄技巧。
自己拍的视频上,我终于成为了主角。
我身高165,体重一直保持在110到115间,肌肉发达,弹跳力比常人好。除了练习飞檐走壁,我一直在练习轻功“水上漂”。
我在一条宽3米8的河道上练习,从一边“漂”到另一边,用的是单脚踩水的方式,只要速度够快,还是可以实现“水上漂”的效果。
但这效果,也让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河道两边都是水泥硬化地,我“跳”来“跳”去。因为地湿脚滑,不小心摔破了膝盖,拉伤了髌韧带,跑去医院缝了9针,在床上躺了足足半个月。
(视频中的轻功:“蜻蜓点水”)
艰辛的付出,有时候换不来理想的回报。
“水上漂”视频没有在网上火起来,很多网友说他们也做得到,还有的网友,怀疑河里隐藏了石头……
我没有灰心丧气,转而琢磨另外一种“水上漂”。
一个夏天,我看到轻盈飞舞的蜻蜓,把尾巴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泛起一圈圈涟漪,简直呆住了:这不正是美妙的场景——“点水蜻蜓款款飞”吗?
于是,我独创出一种轻功——“蜻蜓点水”:在地上放两个水盆,间隔一米左右,然后“点水”跳过去。
3个月后,我已经能成功完成两个水盆的“蜻蜓点水”了。于是我逐渐加大难度:把22厘米高的水盆,放在45厘米高的塑胶凳上,从单脚点水到双脚点水,延长了滞空时间。
(视频中的轻功:“蜻蜓点水”)
05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腰力一定要好。如果力度和技巧把握不好,就会把水盆打翻,甚至还会摔倒。但我有着20年的功力,加上每天的苦练,终于练出了全网的“独门功夫”。
我仍记得武校师傅的话:“长时间的锻炼,累积起来就是功夫,时间就是功夫。功夫在身,艺不压身。”
没想到,“蜻蜓点水”的视频彻底火了,播放量达上百万,点赞十几万,留言评论上万条。我终于体会了一把“网红明星”的滋味。
但是再精彩的“表演”,观众看得多了,也会腻。
是的,我的功夫,在网友眼里,就是“表演”。这点我不想去辩解,本来习武就是为了多一份技能,多一种可能,多一条出路。李小龙也是在电影中,把“功夫”表演到家,才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武术”。
(耍枪法更帅)
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我不停琢磨难上加难的动作:两张凳子相反着叠在一起,再加两块砖,换上最大直径的脸盆,不只是挑战极限,更多是心跳加速
为了避免网友说我是剪辑的效果,我开通了直播,果然质疑声减少了。有网友说,就是有几只藏獒在后面追,也跳不了这么高。
这个高难度的视频,超过了3000亿次的流量,很快给我带来了过万的收入。
然后,我的“蜻蜓点水”绝技,不断推陈出新:除了3张凳子3个水盆的“燕子三抄水”,还有前后各两张凳子、两个水盆、两三块砖,高度从50厘米,到70厘米、140厘米,盆里的水花,也压得越来越小……
也有很多人问:“你练轻功就练轻功,踩水跟直接跳过去有什么影响?”
(视频中,我就是主角)
其实,直接跳过去,不算什么,很多人也能做到。但是要在空中盘停一下再跳过去,才是硬功夫。据我所知,全网没人模仿成功。所以,我才敢说,这是我独创的“绝门功夫”。
除了“蜻蜓点水”,我还能成功地跨过8张并排的凳子,没有助跑原地跳过29块叠加的砖,跑酷轻松跳上4米高的墙面,还有另一个无人能模仿的“绝技”——拉杆来回跳。
“拉杆跳”不是我创造出来的,很多人都能两手拉着一根杆跳过去。但我不但能往前跳过去,还能脚不着地,马上往后跳回来。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受罪。
(我每天都要练习各种基本功)
平时摔摔碰碰都是小问题,每天我最少练功3个小时,包括反复爬楼梯,一天最少10次;单脚上桩“叶问蹲”;飞檐走壁“跑酷”练弹跳力,还有立定跳远等。
为了完美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我常常要花十几个小时来尝试,有的动作,需要反复练100多次才能成功。
功夫,就是保持匠人之心,精益求精做出最好的东西。
现在,我靠着“功夫视频”,每个月收入可以过万,最高时3万多,这还不包括我带货家乡特产。
(少年强,则中国强)
武术乃育体修身之方,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精气神和修养。
当然,我也知道,靠短视频,功夫是走不长远的。
所以,我打算,接下来还是回归线下,把武馆重新开起来。
这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之计,更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传奇——中国功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