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周地跨千里、实力强大,为何不一次性灭掉南唐,非要等赵匡胤?

 炫叶楓雪 2023-03-02 发布于广东

公元954年,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因病驾崩。

由于郭威两个儿子早早被汉隐帝害死,所以便将皇位传给了继子柴荣。柴荣继位后,继续推行郭威统治期间已实行的军事、政治、经济改革。在位五年半期间,后周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五代时期最有望统一全国的一个政权。

不过,这些还并不是柴荣最出色的成绩。他这一生中,最为出色的成就,就是三征南唐,而且都取得了大胜。

这让许多人都不理解,后周太祖郭威刚去世不久,北面有辽、北汉等势力虎视眈眈,西又有后蜀牵制着,柴荣为什么还敢三征南唐呢?

高平之战后改建禁军

显德元年二月,柴荣刚刚继位不久。北汉刘崇意识到柴荣的根基尚不稳固,于是联合契丹数十万大军南下,打算攻灭后周。

当时,柴荣不顾朝中大臣反对,坚决亲率军队迎来。最终,在高平将南下的契丹军打败。高平之战后,北汉陷入到一蹶不振的境界,再也无力侵扰中原政权。

契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五代十国期间,契丹曾频频率军南下。每次南侵的过程中,都伤亡累累,这也激化了契丹的内部矛盾。

此时,契丹的统治者是号称睡王的辽穆宗。他昏庸无能,不理政事,国家在他的治理下越来越衰败,这也让契丹再也无力对后周发动战争。

至此,威胁后周的契丹以及北汉问题全都被解决。接下来,只有将西边的后蜀解决掉,后周就能抽出手来对付南唐了。

但是,柴荣并没有急着进行这一战略步骤,而是开始整顿起军队。原来,在亲政的过程中,柴荣看到后周军队暴露出许多问题。

其一,就是纪律败坏。在与契丹以及北汉开战之前,后周军队就人心涣散。还没开打,禁军将领樊爱能等人临阵脱逃,带着数千人投降了北汉。

柴荣意识到,如果想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务必要提高军队素质,这样的军队才会有战斗力。

于是,他制定了许多法规。对于那些临阵脱逃的将领,直接当众斩首。对于那些作战有功、且勇猛的人则予以嘉奖。

在这些法规的建立后,后周军队焕然一新,逐渐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劲旅。

除了纪律败坏之外,柴荣还发现军中存在着许多老弱病残。这些人基本是没有战力的,放到战场是如同送死。

为此,柴荣将这些人全部劝退,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猛之士。这些人,都是柴荣亲自挑选的。个个身强力壮、力大无比。

最终,在柴荣的改革下,后周军队脱胎换骨,成为了后续统一全国的强有力的武装力量。

攻打后蜀

在解决了北方之忧,强大了军队后,柴荣就开始打算解决西边的威胁。古代讲究“出师有名”,平白无故打别人的话,是不光彩的。

当时,后蜀秦、凤两州的百姓来到了后周大梁,向柴荣控诉后蜀的残暴统治,并请求后周出兵。

柴荣正愁没有借口呢,于是就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派出军队。经过半年时间的征战,后周攻占了后蜀秦、凤等四州,迫使后蜀势力龟缩到陕西一带,使后周的边境安全得到了保障。

北面和西面的威胁都解决完后,柴荣终于能腾出手来对付南唐了。南唐是当时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财力雄厚,地盘最大,也有着统一中原的野心。

对于柴荣来讲,南唐是巨大的威胁,所以誓要将其除掉。此时南唐的统治者是李昪的儿子李璟,他没有遵循李昪的嘱咐,继续实施保境安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反而到处用兵,致使国家实力大削。

柴荣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趁机对南唐发动进攻。不然等南唐喘过气来,后周则不一定是对手。

当时,后周与南唐以淮河为界,冬天的时候,淮海河水时常会搁浅。为了阻挡后周军队的突然南下,南唐经常在淮河一带布置重兵。

但寿州监军认为唐、周两国一直相安无事,不会爆发战争。一直在淮河区域部署军队,会带来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完全是浪费。

不知道李璟是怎么想的,他还真就信了这句话,将军队全都给撤出了。柴荣一看,时机到了,便开始秣马厉兵,随时准备对南唐发起进攻。

当时后唐经常在靠近后周的淮南区域搜刮民脂民膏,弄得江淮百姓怨声载道。不仅如此,后唐还纵容、蓄养一些无赖之辈进入后周境内抢夺民女和良田,致使后周百姓对南唐心生恨意。

当民愤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柴荣决定动手了。此时后周百姓纷纷支持柴荣,认为他所率的军队是仁义之师。

总之,这次进攻南唐的借口,和上次攻打后蜀没什么区别。

复杂的战争过程

公元955年冬,柴荣见淮河水位下降,南唐又无军队驻扎,点将十二人,亲率大军发动了征伐南唐的战争。

柴荣一开始的战略目标非常明了,就是攻克寿阳。南唐此时国力虽然大不如前,但底子还是很厚的。

得知后周大军攻打寿阳后,就派出大将刘仁瞻镇守。刘仁瞻是南唐一代名将,作战有方。在他的指挥下,后周硬是没能将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

在刘仁瞻坚守的时候,李璟又命刘彦贞率兵两万前来支援。对于后周军队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避免被南唐前后夹击,后周将领李谷只好下令退兵。这刘彦贞根本不通军事,职位是靠着买通李璟身边近臣才得到的。

在看到李谷大败后,刘彦贞不顾刘仁瞻的劝阻,擅自率军追击。后来,后周的援兵赶到后,刘彦贞大败。

不久后,后周军队又重新包围了寿阳。不久后,柴荣亲自来到寿阳城下,这让后周军队士气大涨,也增加了战胜南唐的决心。

在历史一年五个月后,寿阳终于被后周给攻打下来。

寿阳拿下后不久,本以为后周会势如破竹,快速结束战斗。但没想到,占据又发生了变化。南唐大将郭延击败了后周,使后周军队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之前,柴荣在征伐南唐的战争中,已经亲征过两次。每次柴荣到前线的时候,后周总能奇迹般的扭转战局。

这次看到前线一片溃败后,柴荣决定再次亲征。柴荣一到之后,整个后周军队士气大涨。在之后的战争中,战无不胜,接连攻克南唐多个要地。

此时,李璟终于害怕了,也原因妥协,连忙派出使者,表示愿意除掉帝号,向后周称臣。

看到已经达到了想要的战略目的,柴荣也心满意足,于是便结束了征伐南唐的战争。这场战争中,后周夺得了南唐在长江以北的十四州以及六十县。

这意外着,南唐就此失去了长江天险。他日后周军队南下的话,南唐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事实也是如此,后面赵匡胤攻伐南唐的时候,没有受到什么阻挠,很轻易的就覆灭了南唐。

为什么后周不直接灭掉南唐

虽然南唐失去了长江天险,势单力薄,但对中原王朝的威胁还是非常大的。那么柴荣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将南唐给灭掉呢?

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因素在其中,首先就是后周攻打南唐的时候,北边的北汉以及契丹开始频繁骚扰后周边境。契丹派出的大将萧思温,曾连夺北周数城,给后周北部造成极大的威胁。这个时候,柴荣必须要做出选择,要么继续攻打南唐,要么班师回朝,去对付契丹。

权衡利弊下,柴荣最后选择了后者。原因也很简单,南唐经与吴越、闽国、马楚的对战后,元气大伤,实力不复从前。

这次后周攻打南唐,进一步削弱了南唐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后周夺取南唐长江以北的十四州中,有两个州是南唐的产盐重地。

盐在古代的地位非同寻常,一直以来都是官府管控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总是会用到这类东西,所以也给国家带来了非常客观的收入。

如今后周将这两块产盐地夺走,南唐的财政基本就玩完了,即使想复兴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柴荣会放弃这样的大好局面,不再攻打南唐,希望由自己子孙日后去做这件事。

再一个,柴荣其实也没那么想过覆灭南唐。一直以来,他的战略意图都是北伐。北方的契丹,在五代十国时期时常南下。后唐就是契丹的干涉下被灭的,由契丹扶持起来的后晋,也是如此。

后周也害怕这样的情况再发生,所以想先解决掉北方势力,再着手统一全国。毕竟真要继续攻伐南唐的话,说不定南唐会鱼死网破,战事会进一步焦灼。

而且,其他割据势力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南唐灭亡,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可惜的是,柴荣最终没能在北伐后再回头消灭南唐。因为在北伐的过程之中,柴荣因病去世。

而更让他绝望的,可能就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了后周政权。这个时候,柴荣种下的“种子”基本都成熟了,不过他的后人没能摘到,全都被赵匡胤给占据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