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章民新:创新是选择而非姿态

 顺其自然h 2023-03-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蛇舞》《珊瑚舞》剧照

在新中国舞蹈艺术的方兴未艾之期

应一声召唤

义无反顾地奔赴西北

从此深扎脚下沃土

用艺术大写生活

以思想照亮形象

勇创新独辟蹊径

独树一代编导的大家风范

更以“大家”成就“大家”

她是舞蹈编导家章民新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

从艺为民,为艺常新

195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章民新听说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正在招生的消息,立即报名考入,从此结下了她与舞蹈艺术的不解之缘。

“舞研班”一年的学习短暂却充实,尤其是崔承喜将中国戏曲舞蹈分类整理成教材并用于教学实践,这给章民新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舞研班”奠定了中国古典舞创立的基石,也在章民新心中埋下了创造舞蹈艺术形象的种子。

1952年,从“舞研班”毕业后的章民新不顾母亲让她转学音乐从而可以不随分配前往西北的劝阻,义无反顾地前往西北文艺工作团(西安人民歌舞剧团),成为了一名舞蹈编导,当年家喻户晓的舞蹈《花儿与少年》就是她在1954年创作的作品。

《花儿与少年》的素材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回族、汉族以及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诸多民族聚居区很流行,我们采用的主要是甘、青交界甘肃河州一带的素材。最早也没有名字,因为人人都知道,所以只要说起zai一个(就是扭一个的意思),就跳起来。按其性质来说,就是当地的“秧歌”。

对这个素材不只是作词、作曲、编舞的喜欢,就是演员们,也都“入了迷”,连不参加这个舞的演员,也被吸引过来跟着跳了……为什么《花儿与少年》创作比较顺利,而演出还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呢?我想,最主要的,恐怕是那个曾经长久激动了作者的形象在起作用吧,优秀的民间艺术形象,吸引了作者,也吸引了广大观众。

——章民新《谈谈<花儿与少年>的创作及其争论》 《舞蹈》1962年01期

她有着作为艺术家的感性、强调天马行空的自由,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编导家,一直以来,章民新都强调理性、慎重地对待和分析那些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舞蹈素材,这一点对于舞蹈编创极其重要。

既然一种民间艺术形象,曾经强烈地吸引了你,它吸引了你周围的人,这总不会是没有原因的。这个形象之中,往往就会有一种可贵的思想、情感。分析它,找到原因,把好的部分突现出来,不好的去掉,按照它的可能性加以发展,使那个曾经吸引过你的形象,才能更强烈地吸引观众。绝不能不分析形象所含的本质内容,粗暴地“换”上一个“新”内容,结果,只剩下概念的内容及与内容格格不入的僵死的形式了。
——章民新《谈谈<花儿与少年>的创作及其争论》 《舞蹈》1962年01期

如何将思想内容之“理”融于舞蹈动作之“形”,实现二者融合的体匿性存、无痕贴合且意味深长?在章民新看来,舞蹈形象的产生和发展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

从舞蹈的创作方法来说是由内到外还是由外到内呢?我的看法是由内到外,先有对人物的设想再编舞,也就是从人物形象出发来编舞,即从此时此地此人所特有的感情、态度出发,找到他特有的节奏、动态,以此为准,创造舞蹈形象;如果是情节舞,此时此地此人还要有他的感情和情节发展的逻辑;如果是舞剧,那么,此时此地此人更要有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及各场出场中的具体变化。
——章民新 《舞蹈形象的产生——如何编舞》 《舞蹈》1981年03期

图片

值北京舞蹈学院建院三十周年 与孙天路、汪兆雄共同指导创作民族舞剧《屈原》

文以载道,舞以传神。思想寓于形象之中,舞蹈形象的创造、舞蹈的立意与创意离不开、却也不受制于编舞技法。正是在对于“工具”炉火纯青的活学活用中,章民新不断获得了编舞表述的自由,继而向艺术的更高境界升华。

每个舞蹈在变化动作上使用的方法都是星星点点、不完全的,因为创编在很大程度上受灵感、冲动支配的。技法只是在解决难题(如发现太单一、太平淡,或自己的想法不被观众理解、不被接受)时用。各个舞蹈的创编,何时用什么技法区别极大。这要看需要,最终是要编出令人服气的作品。尽管如此,能不能上升到理论,有没有技法,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求按舞姿、节奏以致动力的延伸加大等等十几个以至几十种方法去变,往往从一个动作可以变出无数,发展成成块的舞段,发展出它特有的高难技巧。
——章民新 《舞蹈形象的产生》《舞蹈》1993年03期
一旦抓到了人物形象所需要的典型节奏、典型动作,不要轻易放掉,要反复用才有效果……我觉得不少节目动作太多,组合不断变化,自己找到的特点不能强调出来,观众看起来反而雷同。《荷花灯》从头到尾跑圆场,观众能记住好多年。不是每个节目都要把浑身解数使尽。当舞蹈需要推向高潮时,重复就很有力量。
有时形象抓到了,但是整个节目却不提神,俗话说缺个“点子”。也就是在高潮处缺乏最鲜明最准确的手段,像是画了个龙却没有画眼睛……我们往往在高潮处在形象的周围转,就不能一针见血找到一个有力的表现手段。“点子”往往不是一个新的动作,更不是一个组合,而可能借助于别的手段,如《金山战鼓》最后亮相,如果没有长斗蓬就压不住台,借用的是道具。所以要打开思路,找到最准确的手段,使节目结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章民新 《舞蹈形象的产生——如何编舞》 《舞蹈》1981年03期

章民新曾撰文说自己“从未学过编舞……如果要说编舞有什么方法,实践是最主要的方法”。正是在编舞的艰苦实践以及更加广阔的生活实践之中,扎根于脚下的沃土、放飞想象的翅膀,以《花儿与少年》和民族舞剧《鱼美人》中的《珊瑚舞》为代表,章民新所创造的舞蹈艺术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她善于从生活中提炼舞蹈语汇,从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并以简练、精巧的技法组建舞蹈组合,舞蹈语言简明易学,形象鲜明。观察生活能力强,艺术表现力强,作品结构严谨。在创作中独辟蹊径,手法新,不落窠臼。难得的,是她富有创造性,她从不吃人家嚼过的馍。她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地进行艺术实践与生活积累。从她的作品中清晰地看到具有鲜明的舞蹈形象和生活气息。也使人了解她拾遗补缺的能力。
——贾作光《宝刀不老,青春永驻——记舞蹈编导家章民新》《舞蹈》 1995年01期

广阔的生活也即广阔的艺术创造天地。正是由于在自身的编创实践中切实体会和领悟了生活之于舞蹈艺术创作的源泉意义,在编导教学中,章民新也尤其强调“社会生活课”对于舞蹈编导培养的重要性。

技法练习在编导课中非常重要,越丰富越好。但是技法不能代替社会生活的知识,不能代替社会生活给予作者的那种鲜活的灵感和作者独特的感受……
因为成功地组织到生活中去,会留下好印象,学生会产生再下去的欲望,特别是对没有创作经验的同学,非常重要,喜欢到生活中去,从中吸取新鲜活泼的感受,产生个人独有的灵感是专业编导创作思维避免枯竭的基本途径。
再则,有了鲜活的感受,对社会生活有了必要的认识及理解,在创作时就比较容易投入,试图以动作为材料,以技法为手段表现自己的感受,而不只是用技法在课堂动作上变花样。我以为培养这种正确的创作观念及途径是很重要的。
——章民新 《编导教学散记》 《舞蹈》1997年06期

艺高为师,德高为范。范东凯、陈维亚、张守和、张建民、王玫等当下知名舞蹈编导都曾在章民新的指导之下学习。从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到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由大家成就了大家,继而影响更多的“大家”,正是在这样的薪火相传中,新中国的舞蹈艺术生生不息……

她在北京舞蹈学院任教时,认真备课,遵循舞蹈编导学的规律,系统地安排教材,循序渐进地执教。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一致。她以身示教。语言清楚,论点明确。言简意赅,她强调开动学生的脑筋,自我创造,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向其他姐妹艺术学习,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进行舞蹈创作。她反对学生重复别人的东西。真正的艺术是不可以重复的,套用别人的东西是最没出息的……编导教师不仅教学生如何编创节目而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有高品位的舞人。章民新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一个艺术家应该是重德高于重艺,这应是舞蹈编导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我们要学习章民新教艺先教做人的品格。
——贾作光《宝刀不老,青春永驻——记舞蹈编导家章民新》《舞蹈》1995年01期

图片

章民新,中国舞剧著名编导,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协昆舞专委会顾问,1935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江阴。195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研究班。1959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校苏联专家舞剧编导班。曾任陕西省歌舞剧院舞蹈编导、舞蹈教师,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编导课教师、编导教研室主任,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重要筹建者之一。曾为陕西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十届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章民新一生热爱舞蹈教育事业,创作了众多经典舞剧。主要作品有:《花儿与少年》《懒婆娘抢场》《老俩口比干劲》、20世纪经典民族舞剧《鱼美人》中的《珊瑚舞》《蛇舞》。其中有些曾在全国流行或出国演出,《花儿与少年》《蛇舞》曾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参加大型歌舞《边区生产歌》、舞剧《秦岭游击队》《文成公主》、北舞建校30周年剧目大型舞剧《屈原》创作。《文成公主》曾获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创作二等奖。

1977年之后主要从事舞蹈编导课教学,参与筹建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负责编写《舞蹈编导课教学大纲》并进行教学实践。1990年之后,先后在广东省舞蹈学校、四川省舞蹈学校、山西省职工文学院、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无锡江南大学、福建师范学院、广东亚洲电视演艺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南海教区及深圳教学部等任舞蹈编导课教师。也曾在中央文化部、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以及陕西、山西、吉林、广东、广西、安徽、河南、四川、天津等各省市举办的专业、群文、成人、少儿培训班授舞蹈编导课。

歌舞《花儿与少年》在上海出版并再版。在《舞蹈》杂志先后发表关于舞蹈编导和教学的文章多篇,其中《谈“花儿与少年”》被编入《舞蹈舞剧创作经验文集》。另一篇《舞蹈形象的产生——怎样编舞》被编入《谈舞蹈舞剧创作》。参加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编导教程》编写。为《百科自学大全》编写《舞蹈编导》辞条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