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的进化史,你知道吗?

 djx0614 2023-03-03 发布于重庆

    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图腾。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龙的传人起着维系和向心的作用。龙文化已成为东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常引以为豪。

图片

    但是其实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知道龙到底是什么。如果当一个外国人问我们,为什么我们自称是龙的传人?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答不上来的。

    关于龙的形象,来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龙的形象很像是多种动物的形象组合。

     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汉族旧称)战胜了其他氏族,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1987年在河南省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龙。

图片

    到了夏、商、周奴隶制社会时期,是龙的形象上升发展的创意期。这一时期的龙的“部件”已经基本齐全了,包括鳞片、眼睛、犄角等。

    殷商时期,龙身呈璜状,玦形或璧形,还有圆雕的龙,圆雕龙前足着地,长尾盘卷,几种龙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即:

1. 眼多为“臣”字眼,还有菱形眼和圆形眼。

2. 口微张,圆雕龙还露牙齿。

3. 脑后紧贴颈部有倒伏状的蘑菇形角,有的背部还长出嵴齿。

4. 身体满饰单钩,双钩或阳线的云雷纹,方菱纹或重环纹。

图片

    西周时期的龙纹形式主要有三种装饰在玉璜上和各种形状的佩饰上的龙纹。有单身龙,更多见的是二龙,龙与凤或龙与人合体的造型,其时代特征是:

1. 眼多为“臣”字形,还有椭圆形眼和委角方形眼

2. 上唇上卷,张口吐出下卷的长舌,额上突出一个似大括号形的小尖头,后有一绺上飘的鬃毛,亦可视为角或耳。

3. 采用大斜刀或大斜刀与阴线相结合的线条来表现纹饰。

4. 龙基本为侧视的片状雕,尚未见圆雕的龙。

图片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龙的造型开始精炼,全身已形成有弹性的s型,充满了活力,这一时期的龙常和鸟配,龙鸟配,使有足的龙,又长出了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上,同时也给龙增添了美的色彩,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人物图》是龙鸟配的发展,它们体现了龙凤为墓主引道升天的封建迷信。

图片

   中国龙的神形气韵以两汉、魏晋及唐的艺术水平最高,汉龙发展了战国龙如矢在弦的精力紧张的的内涵,其形态不是上攀,就是下降,充满动感的活泼的生命力,这在两汉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上,反映得尤为显著,魏晋的龙神形兼备,傲骨嶙峋,不再像汉龙那样飞驰,而是把尾巴与身体伸平,不卷转,显得稳重、典雅;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潇洒不凡,与当时玄学清淡的文人一样,具有一种超尘拔俗,仙风道骨的风貌,江苏丹阳浮桥宝三出土的北魏尔朱墓的《仙人乘龙图》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图片

   唐龙雍容华贵,丰貌盛鬅,这和唐朝的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龙发展到唐代,出现了新意,唐龙已远远不满足腾云驾雾的本领,而要翻江倒海,入主水宫,于是旱龙变成了水龙,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里常有一尊唐高宗时代太行山修德寺方塔,上画一条苍龙在浪中翻腾的陶印浮雕,是己知最早的水龙图,其后龙鱼相配兴旺起来,书中有记载1983年西安出土的唐金杯上有龙鱼戏珠图,造型罕见,有翅无鳞,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是一件难得的混合造型,而最具唐龙特点的是尾盘绕后腿的站龙,目前所见到的唐铜镜和金银器上保存的战龙图相当完整。

图片

  宋元的龙气势冲天,磅礴高逸,是唐龙的延续,具有神灵之感,龙爪都成了飞轮状,以示行速之快。到明清时,龙的造型丰富多彩,各种形态应有尽有,但总不如前朝有生气,主要反映在年画和木板画上。

图片

  龙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历史上,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图腾。

图片

作者:国学那点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