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人那事】李占义:让抚宁长城“留”下来“走”出去​| 王绍和

 冰凌花文学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李占义:让抚宁长城“留”下来“走”出去

文︳王绍和(河北秦皇岛)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政协原副主席李占义,用极大的心血拍摄撰著出版了《抚宁长城》。他是怎样完成的?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夙愿,早在他的心头萦绕着

万里长城是璀璨的华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的遗产。长城沿线途经的200多个县,其中100余个县拥有明长城。但恰如中国著名长城研究专家董耀会先生所言:“至今尚无一部采用照片和文字,完整、准确地反映一个县境内长城的书。”这件事情被李占义做了——《抚宁长城》填补了这一空白。
因年代久远,屡遭战乱或天灾,长城中好多地段已经破损或坍塌。抚宁段142.5公里的明长城,属于保存完好的地段之一,但也有局部坍塌或带有明显裂痕。再这样下去,若干年后,损坏程度难免加重。
酷爱地理和历史的李占义,上小学、中学时主科优秀,对史、地同样钟情,时常拿上满分。那时,其家北面的长城,就盘旋在他的脑海里。家住县城边上的他,动不动就翘首北望,期待着能有一天走进巍巍的长城。参加工作后,他在长城脚下的驻操营片区工作10年之久,但因工作繁忙,寻幽探古只能走马观花。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后,文史工作恰好由他分管。
抚宁段长城在万里长城线中堪称精彩——山形最好,长城最好,建筑样式最全文化底蕴最深厚。深知于此的他想到:让这份珍贵遗产“留”下来,这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后人吗?让抚宁长城“走”出去,这不是对旅游立市的助推嘛!趁精力体力尚可时,把抚宁长城拍摄下来——他立下了决心。

拍照,他一次次地奔波在大山里

中国著名摄影家、著名长城摄影专家李少白先生曾指出:“抚宁长城多是崇山峻岭,有的地方不用说走,就是爬也极其困难。”熟悉李占义的人说:“《抚宁长城》就是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拼出来的!”
这项“工程”上马时,李占义54岁,岁月不饶人,他不能不拼体力拼毅力。在他过58岁生日时,此书终于付印了。在这几年间,140余公里的长城,他和助手们像拉网普查一样踏勘下来,重点地段不知“踩”了多少遍。
响山长城约8000米,突兀崛起,群峰林立,海拔1109米,是最险峻最壮丽之点。山高坡陡谷狭,“自生自死”的树木密密匝匝,脚下是尺把厚的陈年落叶。从当地请的向导,带路途中竟几次迷路。为了拍下“林海长城”全景,必须从沟裆里穿越林海爬到顶峰向下俯拍。第一次去,因选点距楼台太近,照片反映的周围环境不清晰;第二次去,顺着山梁找了个好角度,但季节不对,反映不出郁郁葱葱的面貌;第三次去,还是不太理想;第四次去,立秋的第二天,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他冒着34度高温,终于拍下了人迹罕至的“林海长城”。
雁去燕来,春秋四度,他一次次地奔波于崇山峻岭间,攀援悬崖峭壁。拐棍,折断了8根。午饭,用烧饼、干豆腐、黄瓜打发。盛夏,一动一身汗,一天曾喝下12瓶水。严冬,拍雪景,几次去晚了,雪已开始融化,拍出的效果不理想。干脆,他一见县城飘起雪花,立马驱车往山里赶,顶着纷飞的大雪爬山,到了山顶赶紧抢拍。

精品,凭借着悟性来打磨

《抚宁长城》出版后,与其熟稔的人很惊讶:以前几乎没有鼓捣过相机的他,怎么能拍出这么多的好作品呢?论其作品,就连专业摄影人士都赞叹不已。但李占义成为中国长城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却是在《抚宁长城》问世之后。起步很晚却取得成功,其奥妙在于“悟”。

动议拍摄《抚宁长城》后,他购买了《长城百科全书》《长城大辞典》以及董耀会先生的力作《明长城考实》、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的专著《长城》,反复研读并查阅了秦皇岛史志、集注等资料。他多次拜访有关长城研究或摄影专家,就相关问题求教。长城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印”在了头脑中。李占义说:“这可帮了我的大忙了!”

他是个办事执著的人,从哪个角度切入,怎样能拍出特色,用啥手法拍摄,在现场他奔波体察,在床上辗转反恻,对拍回的“半成品”反复琢磨,稍有不满意就重拍。原省人大副主任、著名摄影家王家林在一次摄影界聚会时说:“占义在摄影圈内,技术不见得最好,却是最有悟性最有思想的。”凭借这一点,终于掬捧出了上乘的作品。

《抚宁长城》出版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门向其约稿,用16个页码8000字10余幅照片,在2009年第二期上予以推介。

 唯美,凝结成高品质的“画廊”

   “《抚宁长城》是一部高品质的摄影集。”“占义先生的摄影作品那诗的意境和音乐的旋律感,点燃了我的激情。”董耀会先生在《序》中如此评价。
《抚宁长城》自东至西排序,共分“九门口至董家口”“城子峪至拿子峪”“花场峪至背牛顶”“梁家湾至干涧口”四个板块,将沧桑壮美的画卷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
每个板块的开篇,均有三、四幅统摄全貌的巨照。其中多以两个页码贯通,更有诸如锥子山段、大毛山段,各以四个页码折叠相连,展现出该段长城的全貌。恢弘浩瀚、逶迤壮观的长城犹如巨龙,静卧于崇山峻岭中。险峻的奇峰,簇拥的绿荫,缥缈的白云,伟岸的长城,令读者不得不惊叹:壮哉!美哉!
其中响山段全景,层次分明地展示出奇峰异石的峻岭、蔚然耸立的敌台、郁郁葱葱的原野、斑斑点点的村落,秦皇岛市区已成带状镶嵌在烟波浩渺之中。品读这幅山、海、城交织于岚蔼中的立体画面,怎能不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响山长城亦如是的感慨呢?!更多的篇幅是选取某一局部,采用特写亮相长城特色,领略长城文化的神奇。摄于板厂峪段的“一线天”,峭壁分列两侧直指云霄,中间的窄缝透出一线蔚蓝的天空,一座敌楼镶嵌在峭壁以外,实乃长城线上难得一见的特殊景观。

从四季的时序中,采撷不同的风情,掬捧出唯美的感受。董家口长城之春的3幅照片,由姹紫嫣红的山花簇拥着壮丽的城垣和敌台,好一派刚柔相济的画面;摄于界岭口至石碑沟段的小照组合,长城与敌台上空,云雾缭绕,云浪翻腾,晚晴彩霞,“书写”出变幻的盛夏的景观;红叶尽染或白雪披挂,堪称各具特色的“大写真”。

传世,一部浓缩的长城史志

董耀会先生在《序》中称,《抚宁长城》是“一部浓缩的抚宁长城史志”,并以诗盛赞:“幅幅入镜存珍史,功在当今益后贤。”既称史志,固然崇实,《抚宁长城》固然如是。“运用摄影纪实性特点,不作有损于真实的技术处理。”在打磨这部作品中,他恪守着这一原则。
位于九门口关城西南开阔地上的由大小两台合成的子母台,记录了万里长城线上的唯此一例的特殊建筑形式。大毛山东侧墙顶上所筑与垛口垂直的短墙,连同短墙上的射孔,解读出何为俗称“影身”的“障墙”。黄土岭以高大宽厚的石条砌基、砖筑墙体的照片,将一等边墙的典范珍藏于画册中。近距离摄下的雕有宝瓶插花、海水江牙、飞禽瑞兽的敌台拱形券门、筑城用的石夯、烧制长城砖用的砖窑、旗杆座、门基石、吐水嘴等等照片,都为长城文化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作者档案

   王绍和,笔名傅凝、艾佳、燕山红。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初中一年半学历。种过4年地,当过19年兵,曾做过连队文书、团报道员,63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副处长。转业后在抚宁县委办当材料匠”15年。忙于公文写作之余,热衷于为报刊写豆腐块,离离啦啦见报3000余篇。撰有长篇报告文学《爱家英姿》《蓓蕾争妍绽芳菲》《身影直立竞风流》《略说细品咱仇(qiu)家》和20万字的公文写作实操《捅破那层窗户纸——一个老材料匠的心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