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8座敌楼密集度冠于全国:抚宁,守望秦皇岛永远的古长城

 河北乐亭姚国森 2023-08-28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总第96期


城外驿道的山水长城间,静静的流水,古树的嫩芽,桥下的野鸭,守城将士后裔的村落……第一时间,第一到达,在这大好的时光里,开始与古老长城的亲密接触。

 

抚宁,抚我黎庶,宁我子妇。抚宁县,现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所辖,现已撤县改区。明朝时为京师永平府辖。据《明史·地理志》载:抚宁县“旧治在阳河西,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十二月所徙。十三年又迁于兔耳山东……东有山海关。洪武十四年九月里山海卫于此,北有抚宁卫,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置。又有董家口、义院口等关。东有一片石口”。抚宁县境内所辖长城,长约140公里。现查有砖砌空心敌楼408座。其中,保存较好的171座,圮残的174座,毁坏只存基座或遗址的63座。

 

这是旧制,而今原抚宁北部杜庄、石门寨、驻操营三镇已划给海港区,但为了讲述方便,姑且还沿用旧制。

 

抚宁的长城保持了3项纪录:保存度之好为全国第一(有40%保存较好),408座敌楼密集度冠于全国,长城的风光甲天下。

 

的确,在北京附近,许多原始长城大多是残垣败壁,都比不得这里幸运,保存了大片大片的垛口、女儿墙、纪事石碑,就连楼梯都原封不动地伫立在那里;墙体有高矮、宽狭、陡缓、砖石之别;敌台有大小、长短、繁简之分,楼门上还可见精美的石雕;从碑文和城砖印记中可以考察其建筑年代、主修官员、施工单位;从建筑结构中,又能研究烧制、雕凿、垒砌、粘合等各方面的工艺水平。置身其中,品味如此庞大的防御体系及内里蕴含的战略战术,就好像真的回到了600年前。


图片


抚宁县境内未经开发的野长城沿线关、营、堡一览:

庙山口堡、夕阳口关、黄土岭关、刘城子城、杜城子城、破城子城、大毛山关、城子峪关、水门寺堡、驻操营城、义院口关、拿子峪堡、花厂峪堡、细谷(峪)堡、柳观峪堡、孤石峪堡、温泉峪堡、平山营城、石门寨营、驸马寨城、猩猩峪堡、梁家湾城、箭杆岭口关、界岭口关、罗汉洞堡、台头营城、青山口关、东胜寨城、乾涧儿堡、麻姑营城。


下面我们一一赘述。


图片

↑ 今人手绘图

图片

抚宁长城示意图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

 

图片

↑ 庙山口堡 回望103号台和九门口北山。最高点那个实心楼是九门口北山烽火台,又名“死道楼”。

图片

↑ 庙山口关全景。谷口关楼已毁。山上那个就是一片石关城东北角敌楼。

 

庙山口关位于一片石关东北1公里处。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代废弃。该关口建在两山峡谷之中,东南向,南峰北坡陡峭,北峰南坡较平缓,长城由一片石关城东北角敌台顺北坡下至谷口。

 

关口早年被水冲毁,已成为长20米的豁口。关口内侧沟谷较为宽阔,偏西北绕至堡城,外侧出山口多为半丘陵台地。

 

大安口关(此关非著名的遵化大安口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移大安口堡并于西阳峪堡,关口随之废弃,嘉靖中期砌塞,到明隆庆、万历年间又在原关口处修筑了敌台,以防不测。因此自明万历年以后编撰的地方志书中就不再予以记述。

 

经现场勘察,在庙山口关北侧1公里处有一山坳,南北两峰挟峙,依照地形分析,关口应设置在此处。山坳东西两侧的山势坡度较平缓,行人可由此出入长城内外。北峰北侧的山坳即为西阳口关。

图片

↑ 夕阳口长城

图片

图片

西阳口关,今名夕阳口。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史洪钟重修。该关口西距夕阳口村2公里,村以西阳口关遗址命名,应为明永乐年间所修堡城。

 

据《抚宁县地名志》夕阳口条记载:“因此地坐落在长城的关口下,每日山下太阳没落时,夕阳仍照着山上的长城关口,以此现象命名为夕阳口,沿用至今。”但是按照原来西阳口的字义及地形分析,应为西照的太阳,而落山的太阳是照射不到关口的。

 

据当地人讲,这一带长城上并没有关口,只有两处谷口,相距约1公里。经现场勘察,夕阳口村东侧有两处山坳,一处偏东南,即原大安口关;一处偏东北,即西阳口关。

 

西阳口关所在的山坳踞于山之半,两侧的山峰较高峻,关口东西向,外侧多为低山丘陵,易攀登,内侧的沟谷狭窄、迂回,呈东北西南向。该关口未发现券门,这在清光绪四年《临榆县志.图》中就未标绘,仅是有城而无关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黄土岭长城

黄土岭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弘治十一至十三年(1498—1500年)重修。据清光绪二年《永平府志》卷四十二《建置志·关隘》记载:“黄土岭关,在临榆县东北四十里。关设岭脊,西南二里许有山圆小,堡枕其下。地势广五六里,长倍之。路多碎石而平,马可驰骤,然不通辙迹。关外悉平岗,宽敞二十余里。”

关口地处两座低山峰的山坳中,东向,关内侧为一条小沟涧,外侧系半丘陵开阔地。据当地知情人讲,该关口券门于解放初期被拆毁,在此之前门上木制门尚存。今已为长16米的城豁口,关口两侧的城墙均系砖包墙,底部砌筑长条石,大部分仍较完整。关口外侧建有两道挡马墙,全用毛石垒砌,前面一道仅长40米左右,后面一道较长,均已残破。


石黄”,为蓟镇石门路黄土岭提调管界的简称。其范围由九门口南崖山一号台起,经过北山有标志的“石黄第十一号”楼,一直到新尖山四十五号台止。计有四十五座敌楼,其中十六座敌台外侧下设有炮墙。敌台建筑年代自隆庆三年(1569)到万历五年(1576)节次建。

 

图片

↑ 刘城子长城 

刘城子,明永乐年间(1403-1424),刘姓由山东迁此地定居,因住在古石城内,故庄取名刘城子,沿用至今。

 

图片

↑ 城子峪


城子峪,抚宁县驻操营镇城子峪村,坐落在董家口村西侧,村内长城与董家口段扁楼洼长城相连,城子峪关横亘在南北走向的河流之间。村落北距长城 0.8公里,其西北与水门寺村相邻。东为董家口村,北为河口村,南为大刘庄、邹庄。城子峪村现住64户,260口人。明古城原建有石筑城墙。古城周长139丈3尺,距长城主线100米。古城设有西、南两门,现仅存南门遗址。

 

据城子峪长城碑刻记载:修筑城子峪长城的明将士,是在明隆庆五年(1571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从浙江金华、义乌招来的南方兵所筑。现存的楼台有姜家楼、钱家楼、常家楼、吴家楼、张家楼。在南门外,还遗存着当年的石碾和将士栽下的松树。如今树干粗壮、树盖如云。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们本身也成为了历史。

 

据清康熙二年版《永平府志》记载:明、清时期,城子峪设提调衙门,所辖自大毛山东至黄土岭关交界,西至义院口界址,共计所辖边墙60里,空心敌楼76座,墩台10座,每墩兵3名,共兵30名。(这里的墩台指的是烽火台)。



图片

↑ 杜城子长城

图片

↑ 董家口长城

董家口行政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西村是董家口,东村是大毛山,东南村是破城子。董家口关紧靠柳河峪,北距长城0.1公里。建有城堡1座。城高1丈6尺,城墙周长109丈6尺。明万历年间,城墙在石筑墙的基础上包砖,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现仅存北侧西墙30米,东侧46.8米,与后山长城主线相连。城内设南门1座。城堡内现住7户人家。城内原有“观音寺”一座,现存遗址。古城南有小河岔,村北为群山陡峰。

董家口城堡内外共计58户,为吴姓居多,其他为骆、陈、刘、崔、张姓。多数是明代隆庆年间,从浙江省义乌来此筑边、守边的南方籍原始村民。据碑文记载:这些士兵主要守护的是董家口段扁楼洼长城。现在董家口村的村民多数是守护长城的后裔。


图片

↑ 大毛山堡

大毛山古城,坐落在大毛山村北山坡上,北距长城0.6公里,东距长城1.25公里,距董家口关1公里。东南距破城子1.5公里。大毛山古城周长1公里,高1丈5尺。设东、南2门,南门较大,东门较小。古城地势北高南低,城顺山势而筑,东门距东南角约180米,保存着残缺拱券门,券深3米,宽1.6米。南门较完整。下部为4层花岗岩石基,上垒砌5层不规则条石。上为砖拱层,券深3.1米,口宽2.4米。门洞上镶嵌石碑一块,字迹不清,原门上有城楼已废。

建国前城内有住户52家,后因生活不便,搬之城外。南门前有“关帝庙”一座,“文革”中被毁,仅存残房和遗址。大毛山村地势处于山坳里,植被丰盛,水草茂密,动物飞禽种类较多。大毛山主线长城以早期石筑长城为主,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增修长城为砖包墙城,是保存较好的长城地段。

图片

图片

↑ 破城子城

破城子(原叫南沟村)古城,坐落在董家口行政村东南山沟里,东北距正关岭长城1公里,东为石人沟,西南为李庄东沟,古城北有季节性河岔,南岸山根下,原城墙已毁坏,现仅残存北墙长约10米、高1.5米的墙基。明清时期还有人居住,民国及建国初期已无人敢在此居住。


相传:两个南方籍守边将士在此驻防后,娶了当地姑娘为妻,两家人生活得都很幸福美满。后来古城又增加了三、四户人家。几名将士除驻守长城外,偶尔也做一些中草药和山货生意。慢慢地小村又逐渐发展到了10几户人家。生活富裕者为陈姓,家丁兴旺发达,并盖起了一个四进式院落。人称陈家大院。在董家口、大毛山、南沟村中首屈一指。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正逢大旱,瘟疫传遍南沟,连续有4户人家,全家不幸死亡。吓的其他几家也纷纷搬走,不敢在南沟村居住了。有的投靠异地,有的搬到沟北重新盖新房,有的搬到其他村落,致使原南沟村无人敢居住。一个完整的村落,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逐渐破旧,只留下几间破旧的瓦房和一些残垣断壁,一幅破败凄凉的景象。人们慢慢地将此村叫做“破城子”,直到今天。


图片

↑ 水门寺堡

水门寺古城,位于抚宁县驻操营镇水门寺村,因有水门寺庙而得名。水门寺古城坐落在村东侧。北距长城0.8公里,西北为水门寺村,东为董家口村,北为河口村,南为城子峪、大刘庄、邹庄。现住64户,260口人。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古城为石筑,城高2丈4尺,周长139丈3尺。高西、南两门,门上有城楼,现古城已废圮,实测南北中轴线120米,东西轴线长60米,东墙残存部分城基遗迹,南门遗址尚存。城门东北留有清光绪年间的庙宇遗址。据当地人讲:此庙为“关帝庙”。


水门寺古城现存“关帝庙”功德碑一通,记事碑一通,虽然字迹模糊,隐隐约约可见粗略内容。水门寺北沟山上现存敌台6座,与平顶峪长城衔接,保留基本完好。


图片

↑ 拿子峪长城

拿子峪村(原名麻砟峪),村西、北有明长城,村西南有大烟台山,海拔 675.3米。村中有长城石炮阵地。1984年,市文物考察队在考察中发现石炮11门,石雷112枚。


拿子峪段长城原有9座敌台。东北部田埂上遗存大量石雷,城外有石炮遗存。相传,明万历元年(1573),徐、冯等姓八户从山东莱州府掖县随修筑长城军队戍边修筑长城,并在此建村。因地产麻砟矿石,明清时此地被称为麻砟村。后改名为拿子峪,与军事战略地位有关。村中至今存有长城碑刻。《永平府志》载:拿子峪口,“洪钟置”。长城主线为南北行,关口处于石河支流。现存两侧山上长城,关口已毁,关口外河南侧存石心敌台一座。


村内原有拿子峪关戍卫石城及水门,年久已废。只存距河100米处北山边门。边门东、西外口均用石条拱砌而成。券门高2米,宽1.24米,进深5.24米,只容单人通行。拿子峪关地势比较平坦,临义院口关仅3公里且靠河套,利于外来骑兵入侵,因此设防较为重视。在全城外侧筑石城一道,长约100米。口门外南山上筑烟墩3座,口北、东北坡设有雷石库,至今仍存有近百枚完好的雷石。


图片

↑ 柳观峪


图片

↑ 柳观峪塔遗址

柳观峪村是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西南部一小山村,村中有“三塔一碑”,分别为柳观峪塔、宗峰寿塔、双龙禅院和尚寿塔及双龙禅院碑一通。柳观峪塔——位于柳观峪村西200米,因村得名。明代建喇嘛塔,粗砂岩质,六角形须弥座,圆瓶状塔身,六角攒尖顶式塔顶,上置葫芦形塔刹。

2020年6月,在柳观峪村一长城敌楼下,发现了两座明长城砖窑遗址。

图片

↑ 温泉堡

图片

↑ 梁家湾


图片

梁家湾西第一楼

图片

↑ 梁家湾西第三楼

梁家湾,据《抚宁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明朝前期,梁姓由山东迁到此地落户,并因此地处于“东峪”转弯处,故村庄得名梁家湾。但村中却流传着关于村名由来的另一个说法:“梁家湾”其实名为“晾甲湾”,唐朝时,薛仁贵征东途经此地,因当日下起了大雨,淋湿了他的盔甲,便卸下盔甲在此晾晒,这里也因此得名“晾甲湾”,后讹为“梁家湾”。

家湾古时建有城堡,据查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的《抚宁县志》中,也有关于“梁家湾”的记载:“梁家湾城,在县东北六十里,即中桑谷堡,石城,高长八尺,周百三十二丈七尺,南门有楼。桑岔谷关,在县北四十五里,石城,今废。”当时“梁家湾”属黑石庄堡管辖。

梁家湾城今已无存。村庄虽然失去了古老的见证,但由这里处处遗存的古迹,仍可以寻到村庄之古。

图片

图片

↑ 箭杆岭长城

箭杆岭关口,现为抚宁县大新寨镇箭杆岭村,古城坐落在石河南岸村西侧,东邻箭杆岭长城,西靠河北村,北依黑沟,南为王家黑石北沟。现有城内农户26户,100余口人。

古城南高北低,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城北墙沿河流走向,随河道弯曲而筑。东西墙长338米,南墙顺山势而筑,走向约340米,东墙残留长86米,西墙人为毁坏严重,西门往南至西南山角崖处长21.5米,西门口北残存15米城墙。原古城设有东、西二门,东门已毁,现在西门也毁坏严重,门洞宽3.4米,进深6.7米,原城为石筑,东墙距长城主线8米。

《永平府志》载:“洪武初年(1368)关厄,洪钟重修”。洪钟这个名字不但在《永平府志》、《山海关志》、《临榆县志》等地方文献中经常提到,而且在很多修筑长城的记事碑中都有记载:“洪钟(1444-1524),字宣之,自号西峰居士,浙江杭州人。成化年间(1465)21岁中进士。弘治十三年(1500)任右副都御巡抚,负责蓟北镇边防战备。成化五年(1469)蓟州镇边防界岭口、义院口、一片石关、大小毛山关曾被蒙古鞑靼骑兵攻破,洪钟到任后,经朝廷批准,重修与增筑长城关隘。据《明史`洪钟传》记载:“自山海关西北至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抵居庸关,延至千余里,缮修城堡二百七十所。”蓟镇的山海路、石门路、燕河路、建昌路、箭杆岭关等处关口、关楼,大都是洪钟指挥修建和重修的。


图片

图片

↑ 界岭口关

图片

↑ 罗汉洞长城

罗汉洞长城坐落在青龙县与抚宁区交界处的山丘上,因临近大罗汉洞村而得名。《方舆纪要》 卷17卢龙县:罗汉洞关,“隆庆初蒙古土蛮入沙岭、罗汉洞,大掠郡境”。即此。

图片

↑ 青山口关

青山口长城位于抚宁县城北 25.7公里,台营镇北部15公里处,属麻姑营乡。是在北齐长城基础上于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重新修建,直至明万历四十年(1617)仍有修筑此段长城的记载碑刻,历时200余年修筑,使这段长城更加坚固。明洪武年间,燕王扫北时,白、郭姓由山东迁此建村。相传由九条山脉似九条青龙得名,也叫九龙口。人口1090人,耕地740亩。

青山口关口属明代台头路管辖,在青山口设提调署,后改称守备署,是较重要的关口之一。

青山口长城与界岭口长城相连,海拔最高处为863米,山势平缓与险峻相交,敌楼密布,蜿蜒起伏的长城似蛟龙在山巅起伏,是秦皇岛境内明长城最壮美的地段之一。

青山口长城石碑沟至黑龙沟段,在当地称为东架山和西架山的山崖上,各建一道与长城分离,独立的城墙。东架山上的墙体在海拔685米处,墙体26延长米,宽0.8米,高3.2米,墙体上下分布有锥形洞口18个,洞眼内侧直径0.5米,外侧口小,直径仅0.15米,墙体中间有一券门,高1.6米,宽0.8米可容1人出入。西架山上的墙体与此基本一致。

图片

图片

↑ 板厂峪长城

 

图片

↑ 板厂峪明长城砖窑遗址

板厂峪长城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境内,是明代大将戚继光主持修建的,长城一般宽为5米,高4.8米(其中垛口高约1.8米),用石头和青砖砌成,绵延约15公里,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敌楼星罗棋布,最高敌楼修建在800多米高的山顶上。2019年10月7日,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长城板厂峪段被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

 

抚宁的野长城啊,一直以来都是户外自助游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游人置身陡峭的野长城之上,脚下是整齐的石砖,身侧是宽厚的城墙,透过城墙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如同绿色的海洋,扑面而来的风凛冽或者轻柔,每一声快门都有新鲜的印象,每一次思考都是不同的角度。同上天交流,同历史对话,就在这里,抚宁野长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梦闯天涯”:一个亲子的旅行的公号

我们真心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