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怀军:捡来的媳妇 | 散文

 北疆文艺 2023-03-03 发布于黑龙江

  捡来的媳妇

  文/唐怀军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马车老板路边捡了个媳妇。都说人们出行在外,有捡到钱的,有捡到东西的。但是,跟你说在路边捡到一位媳妇,这我们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新鲜事。而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你听我慢慢道来。
上世纪五十年末时,厂里有一位赶马车的张老黑,他大名张万财,从山东投奔在黑龙江农场的表姐,来到农场工作。张万财会驾驭马车,在厂里赶马车,风吹日晒,本来人就长得黑,这下更黑了,大伙称他张老黑。
张万财他也不在乎,别人称呼他的外号,自己本来就黑,二十八岁单身还居住在马号里。
冬季时,厂里安排张老黑他们马车上山,为职工家属拉柴禾,送到职工家中。东北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到处都是冰天雪地,没有特殊情况,没有人出门去。

一天,张老黑赶马车,装满一车柴禾从山坡上下来。张老黑头戴狗皮帽子,一件光板没有挂面的羊皮马夹,套在表姐给他缝制的黑布大棉袄外面,这套行头,是当时车老板的标配。张老黑戴着羊皮手套,手握鞭子,坐在羊皮座垫子上。

寒冷的天气,张老黑嘴里喘出的热气,络腮胡子上,已经挂满一圈冰霜,山边冰雪路面,他小心地驾驭着马车。猛然间,张老黑看到前方路边,一位女人,身穿山东人常穿的花布棉袄,头上包着围巾,看不清多大年龄。显然,这女人是走累了,正坐在包袱上休息。

这时,太阳西斜快要落山了,太阳一落山,就快要黑天了,冬天天黑得特别快。而在这荒无人烟的山道上,这位女人黑天前,是走不出大山里的。当时,东北大山里,还有狼,熊,豹,东北虎出没,都是非常凶猛的动物。

张老黑,是热心肠的人,看到这位女人在这大冷天,还在野外,心中升起了可怜之心。张老黑心中想着,准备问一声女人,自己能帮助她做点什么。

马车快到了女人跟前,他勒住了马缰绳。张老黑从车上跳下来,问这位女人,要到哪里去,这位女人坐在那里想着心思,还没有反应过来。看到有人问她,女人抬起头来,胆怯紧张地看着张老黑。

张老黑才看清楚女人,这女人年龄在二十多岁,胖乎乎模样不丑,就是打扮得年龄显大。听到张老黑问她,这女人开口就是山东口音,她小声地说,“俺也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

原来,女人叫大花,从山东老家来东北。投奔东北工作的大姨,当时,大花写信在一年前,说要来东北。大姨当时回信说可以,大花在家里因有事情拖住,就没有来了。这次她没有给大姨写信,就按照原来信上的地址找来了。

大花乘坐火车,一路上倒车又在火车站等车,五天后,才到了大姨工作的地方。而大姨大姨夫,半年前,已经不在那个地方工作了。具体上什么地方工作,大花也没有打听明白去向。事情这么突然,大花东北没有第二位亲人和朋友,现在她也不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

张老黑,听这位女人说清楚事情原委,心中也替大花着急。他忙对女人说,“既然你不知道,你大姨去了什么地方。但你也不能在这山里头这么走路,天马上就要黑了,天黑以后动物就要出来,非常的危险”。张老黑继续说道“即使没有遇到危险,晚上这东北可不是关内,东北降温很大,有冻伤冻死的危险”。

张老黑看着不知所措的大花,他接着说“如果你要是不介意,你跟我到前面农场,先出山,再做下步打算吧”。大花看看张老黑,心中嘀咕,这车老板虽然人长得黑些,但心眼还挺好。自己一位女人,走到这里举目无亲,况且走了一天的山路,真是走不动了。

天马上要黑了,路上寒冷还不安全,先跟车老板到农场再说吧。大花连声说,“谢谢大哥,我现在真的没地方去了”。说完,大花拎着包袱,上了张老黑的马车。两个人在路上,大花告诉张大黑自己叫大花,俩人唠着家常嗑,越唠越近乎。

原来,他们都是山东人,大花二十二岁,老家是县挨着县,真是不远的老乡 。其实,张大黑从大花第一句话的口音上,已经听出来大花家离他山东老家不远,只是不愿意到处攀老乡,有拉近乎的嫌疑。两个人都说自己一个人生活,孤男寡女往下都不说话了,各想各的心思。

马车载着两人来到了农场,张老黑先把大花,送到了小招待所里,远房表姐在这里工作,是服务员。张老黑找到表姐,简单地把大花的事情说了一下,告诉表姐,安排好大花。然后,自己赶着马车,去家属区给职工家卸下柴禾,卸完车,又把马车送到马号。

张老黑忙完这样事情,他又来到小招待所,看到表姐,表姐说已经把大花安排在房间里。表姐拉住张大黑,笑着说,“表弟,你是相中了这女人,这是一见钟情吧”。

表姐又说“我刚才帮这女人办入住手续,跟她唠了一会,她对你挺感激的,说你心眼好,是好人”。

张老黑,只是傻笑说道,“表姐,我心中有数,先领她去吃饭”。张老黑敲门,告诉大花,先跟着他去食堂吃饭。

当时的北大荒农场,流传着打油诗,真实地说明农场当时的情况。北大荒真荒凉,天当被,地当床,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

当年,农场里没有成家的工友们,住在大宿舍下班后,几十人都在食堂里吃饭。正在食堂里面吃饭的工友们,看到张老黑领个女人过来吃饭,大伙都是跟张老黑熟悉的工友。有人上前开玩笑就说,张大哥好厉害了,把自己的女人,从山东接回来了,小嫂子俊俏得很,大哥,真是有福份呀。

张老黑被他们一说脸红的像关公,他大声说“不是的,不是的,大伙别乱说”。但是,他越这么说,大家越起哄,食堂里笑声不断,张老黑连说带比划,都解释不清楚了。
两个人手拿馒头,一人一大碗猪肉酸菜炖粉条,也不搭话了,低头快速吃完饭。出了食堂,张老黑将大花送到小招待所,只说了一句话,告诉大花早些休息,明天早上来喊她吃饭。

张老黑回到了马号里,喂马的老刘叔,老光棍一个,已经早早的睡下了.这一夜,张老黑第一次失眠了,闭上眼睛是大花,睁开眼睛也是大花身影,几个小时的相处,张老黑真的喜欢大花了。
而在小招待所休息的大花,也是失眠了,她心中想着偶遇张老黑,好心肠的人帮助自己,自己险些冻死在大山里。而自己来到东北,投亲靠友还落空了,今后怎么办?她从家乡出来,就不想回去了。在食堂里吃饭时,大家开玩笑,她也看出来了,张大哥也有这个想法,只是两个人都没有挑明。

两个人都一夜未眠,都在盘算,第二天见面如何说,大花心中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早晨,张老黑又来找大花去食堂吃饭,大花先请张老黑进屋里坐一会,她有几句话说。待张老黑坐下,山东女人,直爽的性格,快人快语。

大花说,“张大哥,我从山东来东北投亲靠友,没有想到,亲友调往外地,我举目无亲”。大花看着张老黑继续说道,“我昨天走了一天的山路,累的我确实走不动了,我真的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
大花看着张老黑继续说“大哥是善良的好心人,看到我伸出援手,帮助我到农场休息吃饭。通过一天多短暂的接触,我觉得大哥人不错,可能就是我们的缘分吧。这里就我们俩人,有话说当面,我想与大哥成为一家人,大哥说话”。

两个人的事情,被大花几句话点破。本来想说这件事情的张老黑,倒是脸红起来,在北大荒农场,就是缺少女人。张老黑心花怒放,一下子手足无措起来,急得他两只大手直搓。他心里早就相中了大花,现在大花爽快,先提出来要嫁给他。张老黑心里一百个愿意,他一下站起身来,看着大花连声说,“好,好,我同意,我去找队长,给你报名”。然后,张老黑满面春风,头也不回向外跑去。

他去找队长报喜,还要为大花报名,参加农场工作。张老黑在表姐的帮助下,给大花买了一身新衣服,简单的生活用品。在厂里给的茅草土坯房里,张老黑与大花,举办了简单的婚礼。结完婚后,大花才找人写信给山东的父母亲。老家回信说,父母亲带着她弟弟妹妹,也想到东北来。这倒好,大花把父母亲,弟弟妹妹们都带到了农场,成为工人。

这种事情,在当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十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后,许多转业官兵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家,农场鼓励他们回家乡探亲 。官兵们回老家看望爹妈是一方面。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回村相对象,相中了就在家里举办简单的婚礼,婚后带媳妇回东北农场。北大荒农场地多人少,就是不怕人多。嫁到农场的媳妇,相中了北大荒这里,又把弟弟妹妹带过来,投亲靠友到北大荒来的人多了去了。

张老黑,工作上勤勤恳恳,人缘特别好,在厂里一直赶马车,他一直干到退休。张老黑与大花结婚后,大花一口气生了五朵金花,大花皮实,在厂里什么活都干。后期,大花身体一直不好,多亏了女儿的细致入微的照顾,女儿是妈的贴心小棉袄,大花活到七十五岁去世。

张老黑退休后,他也不闲着,在家属区南边,又买了一个大房子养牛。他身体健康,养牛又干了十多年,大花去世后,张老黑才不干了。现在,张老黑九十多岁,生活在海南岛小女儿家,生活可以自理。每顿饭还能喝几两小酒,没事的时候,他独自步行五百米就到了海边。站在海边,看着一望无边蔚蓝的大海。张老黑总是跟小女儿念叨,“非常遗憾,你妈大花走得早,她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大海 ”。

                                            2022年11月23日




作者简介

     

 唐怀军,1963年11月出生,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8510农场职工。爱好写作,喜欢结交文友,在鸡西市《兴凯湖微生活》上,发表过《张三鞭子遇恶狼的故事》文章。在鸡西市《兴凯湖文学》上,发表过《我这十年》,《墨都诗刊》发表过《送牛车的往事》文章。现在,耕耘在《今日头条》,笔名:北大荒二代农垦人,粉丝1.1万,发表微头条及文章2800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