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之道,长寿之道

 渐华 2023-03-03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行为准则,提倡待人接物要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以中为度,以中为德。中庸就是以中为用,把中道应用到社会行为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中庸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这种思想为主流的价值观念,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庸之道在健身养生领域的应用,就是要保持心态平和,既能容纳不足,也不张扬优势,以平常心面对不平事,能以淡泊面对荣辱。在养生锻炼方面,既要避免不及,还要防止太过。功夫界历来有“传功不传火”的说法,不是不传,因为人的体质、根器千差万别,确实无法用同一标准来要求,这就要求习练者,首先用以中为度的思想,来看待健身养生这件事,以自身的体能来适应一些健身方法,不急功,不冒进,在自然而然中循序渐进,才能够逐步改善体质。

文章图片2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行为准则,提倡待人接物要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以中为度,以中为德。中庸就是以中为用,把中道应用到社会行为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中庸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这种思想为主流的价值观念,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庸之道在健身养生领域的应用,就是要保持心态平和,既能容纳不足,也不张扬优势,以平常心面对不平事,能以淡泊面对荣辱。在养生锻炼方面,既要避免不及,还要防止太过。功夫界历来有“传功不传火”的说法,不是不传,因为人的体质、根器千差万别,确实无法用同一标准来要求,这就要求习练者,首先用以中为度的思想,来看待健身养生这件事,以自身的体能来适应一些健身方法,不急功,不冒进,在自然而然中循序渐进,才能够逐步改善体质。

近些年来,不乏社会精英、养生专家、健身达人英年早逝的新闻,早已使人充耳不惊,除了心中泛起的阵痛,还能做些什么呢?这些现象的背后,综合各种因素,除了偏离中庸之道,也很难找出别的原因了。曾有人想与肿瘤共存,到生命的最后方才醒悟:“就是因为工作时间太多了,一直没有顾上休息。”不断的消耗体内正气,怎么能抑制邪气的滋长,正邪不两立,体内正气不足了,邪气必定有余。生命一旦无常,一切归零,不会给任何人懊悔的机会。忙来忙去最终也没有弄明白,人生到底是为什么奔忙,正如《回家偶记》中所云:“踏遍千川难了悟,锣鼓终时戏一场,人身难得何时得?苦苦哀哉悔断肠!”也有一些人发现了养生的好处,就立下志愿:等退休后就开始养生,关键是你的健康问题,能等到退休后才出现吗?

值得关注的是,那些长期无作息规律,饮食无度、终日劳神耗气的人,从五十多岁就已经开始为没有节制的生活买单了,而且这一现象大有向四十岁跃进的趋势。是谁,在导演这场戏,让那么多生命过早的谢幕?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天道最为公平,这个导演就是“度”,就是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失于度,身体就呈现出五气圆融、经通脉活,必然身强体健。有失于度,就会精乏体亏,邪气趁虚而入,百病丛生。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以中为度,不偏激不消极,过柔则靡,过刚则折,只有保持中道,才是健康长寿之道。

文章图片3

合适的“度”就是以中为度,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健身,都不可过于紧张,每一个环节都要和谐有序。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气氛中,身体得不到放松,肌体组织收缩引发气血运行放缓,表现在身体就会出现疲劳感,这些感觉就是气血供给不足的最初反应。有了这些健康的报警信号时,就需要停止工作立即休息。如果带着疲劳感继续坚持,体内细胞组织、脏腑器官储存的能量就被透支,很快出现劳损,过度劳损就导致器官的功能衰变。体内的那个器官薄弱,哪个器官最先衰变。

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疲劳感就是体内能量被透支,出现的匮乏反应。体内能量的来源就是先天与后天精气神的作用,精气神被损耗以后,就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防病能力下降,产生的反应就是旧疾的复发,轻病的加重。所以,不可轻视劳累引发的问题,避免过度劳累,才能避免一些健康问题的发生。

有人一天站桩五个小时,有人一天静坐八个小时,结果最后都累病了。也有人每天早起晚睡,匆匆忙忙,广场舞、健走、打坐一样不落,最终还是一身病。这些人甚至开始怀疑这类健身方法的效果,却没有从自身的“度”去分析原因。再好的养生方法,离开了以中为度,就像暴食美味,也会把胃撑坏了。无论练功还是体育运动,只要出现坚持的感觉,就开始消耗能量,就需要放缓节奏了。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就是德的体现,以中为度就是合道,合道就是合乎自然规律。中庸之道更是修心的简便法门,宇宙大道善恶兼容,清浊并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种波浪的曲线变化,都会有高峰和低谷,都会有积极与消极的交错。中庸则是能够能够认识到事物的变化趋势,主动把握事物的平衡点,遇事不过激,不消极,能够以平淡的心境面对荣辱得失。内心保持平淡,身体气机就圆融调和,五行之气调和周流,五脏六腑自然经通脉活,所以说:中庸之道,就是健康长寿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