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汤方证小集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3-03-03 发布于内蒙古

四逆汤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共有14条。

1,原文《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四逆汤方: 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常用剂量:再服方,一两按6克计

附子15-30、炙甘草12、干姜9

生附子用炮附子代替,量应该大些(伤寒原文用生附子不先煎,后世典籍也不说附子先煎,炮附子毒性更低,故笔者用附子都不先煎)

2,原文《伤寒论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四十五。

3,原文《伤寒论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4,原文《伤寒论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四。 (提示脉浮也可用)

5,原文《伤寒论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方二十二。

6,原文《伤寒论324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方二十三。(方依上法。) (饮食入口则吐或干呕+虚寒象:四逆汤)

7,原文《伤寒论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方五。

8,原文《伤寒论354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方六。

9,原文《伤寒论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方十三。

10,原文《伤寒论377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方十七。(用前第五方。)( 自注:四逆汤也用于呕吐为主症者,脉弱兼厥。)(诠解+心典:虚寒呕吐。身有微热=格阳或邪实,小便反多为气不制水)

11,原文《伤寒论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方四。 (本方证可有发热恶寒)

12,原文《伤寒论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方五。

13,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呕而脉弱,小便后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14,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矢数道明:【以手足厥逆、身体疼痛、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为目标。手足必有厥冷,用于汗吐下过度,手足厥冷脉微弱者,亦用于感冒、吐泻、急慢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外伤、手术、分娩等失血严重之心脏衰弱,手足厥冷,总之以新陈代谢衰竭、急需振奋鼓舞者。】 

郝万山:【阴盛阳衰证:1.畏寒倦卧、冷汗自出、手足厥冷、四肢痛,2.下利清谷、完谷不化,3.小便清长或小便少不利,4.但欲寐,5.脉沉、脉微细、脉微欲绝、脉沉伏不出。】

《方剂学》:【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倦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学习总结:【精神萎靡、但欲寐、手足厥冷。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合方。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倦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病重加红参6-9克;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主证均烦躁,合方成四逆汤,则以神衰萎靡为主证了,“物极必反、烦极反静”。吐利、手足逆冷、神衰欲寐—四逆汤;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

(2017-4-24 美国堪萨斯 overland par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