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清泉:现在医疗领域“顶天”的人绰绰有余,但“立地”的人远远不够

 智汇百川 2023-03-03 发布于河北
从2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中了解到,目前季节性流感疫情活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当前北京市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而用于治疗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奥司他韦由于是处方药,一些药店已经难以买到。
对于一些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如果出现高烧不退、咽痛、咳嗽、头痛,身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可以服用感冒清热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等具有解表清热作用治疗流感和感冒类的非处方中成药。

文章图片1

“如感冒清热颗粒一天服用三次,每次一袋,中间间隔8小时。如果是怕药苦的儿童服用,可以用6个大枣、几片生姜煮水冲药,能缓解药的苦味。对于发热明显没有汗的情况下,可以用葱白两寸二三节加生姜三五片、大枣三枚掰开煮汤冲服治疗感冒类中成药,微微发汗有助于治疗。”对于5岁以下的幼儿,他建议每次吃半袋即可。
刘清泉是全国流行性感冒医疗救治专家组的成员之一,刚刚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刘清泉与其他委员一样,正在准备提案。“我关注的是如何从国家层面建立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优势,对身处乡镇、村卫生院里的基层医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使其掌握中西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两种技能,在基层医生的诊断治疗中实现中西医结合。”
谈及为什么会关注基层医生的技能培训,刘清泉回答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顶天’的人绰绰有余,但'立地’的人远远不够。只有'立地’的人越来越多,'顶天’的人才能越来越强,否则就会慢慢出现'顶天’的人不强、'立地’的人没有的情况。”
这些年,刘清泉跑过全国不少地方。他发现,基层医疗机构最大的问题,是治疗后马上就见效的大夫越来越少了。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有这样本事的老大夫随着年龄增大正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如今的基层大夫经过的正规培训少,我们也不可能把一个硕士、博士送去乡村当医生,这也不现实。”
如何满足基层百姓的健康需求,刘清泉既不主张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区分中医、西医,也不主张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增设特别的中医机构。“不是在基层配两个医生,而是让基层医生成为掌握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基本技能的人,这样经过若干年培训,逐渐在基层建立起专业的人才梯队。”
在采访刘清泉时,记者注意到,他在手机上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一本关于流感的专业书,即将出版。这本书完成后,我打算再写一本关于流感的科普书。”
专业书籍是面向专业群体的,而科普是面向公众的。其实到各地出差时,每到一地,刘清泉不仅会到医院进行医学的专业化调查研究,他还喜欢到当地老百姓生活的地方走走看看,通过南方北方、东中西部的差异和对比,进一步思考一条措施、一项政策在社会公众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自己还能为完善它提些什么建议。
从刘清泉的言谈中,可以看出这位出生在中国乡村、成才在医疗一线的医者,有着更大的仁心:为了中国人的健康,在人民政协的协商议政平台上,开始“把脉问诊”的新工作。

文章图片2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记者:韩雪
编辑:薛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