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在古代是用什么做琴弦的呢?又是怎么制作的呢?

 猫条山 2023-03-03 发布于北京

白居易的“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就很通俗的说明了琴弦的制作材料,这里的丝就是蚕丝。一张古琴能否弹出动人的乐章,除了演奏者的技法,琴身的选材,琴弦也会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张琴即使材质再好,制作工艺再顶尖,如果琴弦不好,琴也是无法弹出妙音的。古琴的琴弦用蚕丝制成,七根琴弦,从徽位处由外而内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琴弦的粗细也随之变化,一弦的琴弦最粗,到七弦最细,从一弦到七弦是一次递减的。丝线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它的材质,工艺上的要求并不比制琴简单。

文章图片1

丝弦

要把极细的蚕丝制成坚韧的,有良好的弹性且能弹出美妙乐音的琴弦,需要把很多跟蚕丝缠合在一起,最细的七弦需要三百多根蚕丝并在一起,而最粗的一弦则需要上千根蚕丝。历朝历代的制作琴弦的方法是略有不同的,而且宋代以前,弹琴者大多能够自己制作琴弦。这是因为弹琴的人不同,弹琴者使用的琴不同,对于琴弦的要求不同,琴家为了使自己弹出的音能够完全跟自己的性格契合,大多选择自己制作琴弦。现代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的“清英”一琴,一弦使用的琴弦更是有绿豆一般粗,虽不是自己做的,但肯定是特制的。

文章图片2

钢弦

北宋《琴书》中记载的制琴弦的方法分造弦法、煮弦法、缠弦法,实际上就是制作一根琴弦的三道工序。造弦法,制作琴弦之前需要先选择上等的蚕丝,蚕丝有着明确的要求:明,白,精、莹、匀、净、温、润、细,符合这些要求的蚕丝才能被选作制作琴弦用。煮弦法还需要等到合适的天气“凡煮弦须候天气清明方可煮先须择清水锅子,不得用肥腻水须过弦。”,天气清明才能煮弦,肥腻水就是做饭的时候没洗干净有动物油的水,这里对于水质的要求也很严格。煮的时候要加入小麦一起煮,主要是用来判断蚕丝熟没熟的,小麦煮绽开了,蚕丝就熟了。缠弦法则介绍了制作琴弦的最后一步,同时天气也必须阴润,阴润的时候空气湿度高,这时候缠弦不会因为太干燥导致琴弦断掉。琴弦缠合之后还需要在特别的中药、胶中浸泡,经过多大繁杂的工序之后,琴弦才能坚韧耐久,才能发出绝妙的声音。

文章图片3

丝线因为用的是蚕丝,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极其容易断,古时候弹琴之前需要沐浴焚香,一部分是弹琴之前的仪式感,另外一部分就是如果弹琴的时候手没洗干净,弹琴的时候受伤的汗渍等就会落到琴弦上,缩短了琴弦的寿命。到了现代,西方吉他等弦乐的传入,使得国人对于琴弦的制作有了新的认识。钢弦外再缠上尼龙使得制弦工序大大缩减,同时金属材料也不会容易断,制弦的成本大大降低。钢弦虽然制作简单,弹性大,但是失去了丝弦醇厚亲切的韵味。丝弦和钢弦各有其优劣,弹琴者选择自己喜欢的琴弦就好。

文章图片4

我是洛水琴客,文章每天更新,喜欢古琴,喜欢传统文化,就请用力的点赞转发加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