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①

 新用户38922816 2023-03-03 发布于海南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义以为质,礼以行之”等。

 

【原文】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宋·程颢、程颐:“固穷者,固守其穷。”
宋·朱熹:“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关于军队作战布阵的事。孔子回答说:“有关祭祀礼仪的事,我曾听说过;军队作战的事,我从来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解读】

孔子一生追求的是推行自己的学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现代这个灯红酒绿的社会,还有多少人在固守着我们心灵的家园,还有多少人在一次次遭遇困难挫折的情况下,失败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被那些挫折磨灭了最初的志气,变得畏畏缩缩,裹足不前,不敢再坚持自己,不敢再去追求我们最初的理想。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愠: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宋·程颢、程颐:“固穷者,固守其穷。”
宋·朱熹:“圣人当行而行,无所顾虑,处困而亨,无所怨悔,于此可见。学者宜深味之。”

【译文】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他的人都病得起不来了。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但能坚持节操,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解读】

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范围。而凡是到了这些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大大小小的挫折会层出不穷,不断地向我们的毅力宣战。坦坦荡荡,泰然处之,坚守君子该具有的高尚情操,我们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原文】

子曰:“赐也!女[1]以予[2]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注释】

[1]女:通“汝”,你。
[2]予:我。

宋·朱熹:“夫子之于子贡,屡有以发之,而他人不与焉。则颜曾以下诸子所学之浅深,又可见矣。”
明·张居正:“非子贡学将有得,孔子亦未遽以语之也。学圣人者,宜究心焉。”

【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多学而又博记的人吗?”赐回答说:“是呀,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对呀,我只用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把它贯穿起来的。”

【解读】

“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圣人在这里告诉我们,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认真总结规律,找到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根本方法,用这种根本方法和原则来指导我们的学习。

【原文】

子曰:“由[1]!知德者鲜[2]矣。”

【注释】

[1]由:孔子弟子子路。

宋·朱熹:“由,呼子路之名而告之也。德,谓义理之得于己者。非己有之,不能知其意味之实也。自第一章至此,疑皆一时之言。此章盖为'愠见’发也。”
明·张居正:“义理之得于心者谓之德,非实有是德者,不能知其意味之真也。”

【译文】

孔子说:“由!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解读】

孔子对他的弟子由说,懂得“德”的人太少了。而什么是“德”呢?“德”者,得也。看来,它是某种仁义品德的成果和行为的最高标准,“德”在远古时期是与氏族有关重大行为的习惯法规,而后才解作“直心为德”的内在品质,最终演化为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和标准。孔子感慨真正懂得德的人太少了,也看出他对“德”的重视。

【原文】

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夫[2]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宋·朱熹:“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独称舜者,绍尧之后,而又得人以任众职,故尤不见其有为之迹也。恭己者,圣人敬德之容。既无所为,则人之所见如此而已。”
明·张居正:“无为而治者,惟舜为然也,然无为者,有虞之治,而无逸者,圣人之心。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解读】

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强调统治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人性,不强作干预,让下属和老百姓各得其所。我们应该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身上的优势和缺点,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办事,虽然看似“无为”,而实际上却“大有所为”。

:有关《论语》的内容文本均采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