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将至,关于“惊蛰”,坊间有何讲究

 838528296 2023-03-03 发布于广东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同时,又包罗万千,而“二十四节气”,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而农作物的生长,最离不开的是气候,先民观察气候变化的规律,细致入微,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沿用至今,被誉为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对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起到了指导作用,

今年2023年的农历,有些特殊,因为出现了两个二月,即有“闰二月”,除此之外,年头年尾都出现了“立春”节气,这样的年份,被称为“双春年”、“两头春”或者“孤鸾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历法“阴差阳错”造成的。

言归正传,最为接近的节气,为今年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发生在农历二月十五,也就是公历的3月6号。


你知道吗?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的名字,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寓意和故事的,就说惊蛰吧,在汉朝之前,称之为“启蛰”,在日本,至今也沿用这个名字,汉朝时期,由于避汉景帝的名讳,才改名为“惊蛰”

常言道:“春雷响,万物生”,说的正是“惊蛰”节气。《周易》当中,惊蛰节气对应的卦便是“震”,卦象为“雷”,因此,惊蛰当天,春雷开始响起,震响三界,惊动万物,于是万物开始蓬勃生长,总而言之,一声春雷之后,才是真正的春意嫣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蛰”指的是一种虫子,称之为“蛰虫”,在古籍当中,对这种虫子有过详细的描写,例如“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孟春之月,冬风解冻,蛰虫始振”、“南吕之月,蛰虫入穴”等等,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自然界中的生物,最能感受到气候的细微变化,据说,在惊蛰节气前后,这种钻入泥土中冬眠一整个冬季的虫子,开始活跃在地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感受到大地的阳气开始上升,感受到春意已浓。

正是另一句俗话中所说的:“一声春雷惊百虫。”

你听说过“九九消寒图”吗?冬至当天,人们开始画梅花,每天画一朵梅花,到了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天地间的寒气开始消失,而画完“九九梅花消寒图”,恰巧是惊蛰节气前后。

“一阴一阳之谓道”,寒气消失,自然就阳气已经生长了。

诗人李清照笔下所说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以及另一句古诗所说的“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都指的是惊蛰节气,由此可见,惊蛰节气,气候忽冷忽热,因此,在气候变化特别明显的时候,更要注意保暖、休息和饮食。

从农事生产上看,惊蛰节气,恰巧也是农忙时节,尤其是南方的水稻,人们开始插秧、播种,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祈祷,祝愿五谷丰登。而从传统习俗上讲,主要有两个习俗,即“打小人”和“祭白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