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敬畏钐镰

 冬歌文苑 2023-03-04 发布于北京

敬畏钐镰

钐镰,刀长把长的大镰刀。也叫“钐刀”。是我国北方农牧区收割小麦、牧草常用的劳动工具。

据有关资料记载,钐镰为春秋战国时期后发明、使用的器物,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

我在入伍之前的太行山腹地的家乡没有见过也没有使用过钐镰,第一次见到钐镰是在西部边疆。

我曾经服役的哨卡坐落在祖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哨卡区域是世居高原的塔吉克和柯尔克孜族牧民。乡亲们收割牧草的主要工具就是钐镰。“竖起是一面旗,挥动所向披靡。”说得就是乡亲们手中的钐镰。鱼儿离不开水,在长期的守防岁月里,哨卡官兵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他们手中主要的劳动工具也熟悉了解。

人有多高,钐镰多长。阿不力孜大哥常用的就是一把标准的钐镰。他一米八几的个子,一根和他一样高的白蜡杆钐镰柄,打磨的明光铮亮,柄端细而尖,柄中偏上处有个R型握手,镰头七八十公分长,五六公分宽。锋利无比,削铁如泥达不到,能否吹毛断发没试过。但割青草不豁口不卷刃,割倒好大一片青草刀口不钝。休息时,镰头向上,插入草地,俨然一面旗帜。

帕米尔腹地地域广阔,但水草丰美的区域为数不多。春末夏初,塔吉克和柯尔克孜族的乡亲们把河水引向草地,把角角落落灌满浇透。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最利于牧草生长,沿河两岸地带变得嫩绿茂盛,露水珠子顺着草叶滑落,特有生机活力。

蓝天白云,绿草滴翠。到了八月,帕米尔高原进入打草期,牧民们打草收草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冰山映照的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场上,乡亲们个个两腿叉开微弯,身体重心下移,双手紧握钐镰柄,刀刃紧贴地面,挥收自如,用力均衡,身体跟随,钐镰在草地上闪烁,锋利的镰刃如理发师手中的剃刀,无数根草茎碰到横扫过来的镰刃噗噗倒地。所到之处如割韭菜般,一草不剩,无丝毫浪费。钐镰钝了,乡亲们从口袋里掏出磨石蘸点清水磨起来,并伸出大拇指在镰刃上轻轻划几下试试刃。一会的功夫就会磨得锋利如初。一片草滩,养一群牛羊。乡亲们辛勤收获足够的草,保证自家的牛羊吃一个冬天,吃到翌年的4、5月份。

塔合曼湿地是一块四周冰峰雪岭环抱,河水从其正中弯弯曲曲流过的绿色草地,也是帕米尔高原上面积最大的草场。这是当年当地人民政府代表人民群众优先划拨,专门保证供应边防部队一线哨卡军马过冬的马草基地。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柯尔克孜族群众无私地爱国爱军是生长在筋骨中流淌在血液里的。每当收获马草的季节,草场周围以及上百公里远的数百名乡亲们都会放下自己家中同样收草的牧活,扛着钐镰,用骆驼、牦牛、毛驴驼上毡包,带上粮食、锅灶,成群集队,浩浩荡荡,像当年解放战争的支前队伍。赶到草场和官兵们一道甩开臂膀,挥动钐镰,大干一场。

钐镰也是塔吉克、柯尔克孜族乡亲们的形象代言。秋阳艳丽,一望无际的草地上,一排排乡亲们并肩而立,开镰前每个人似乎都要紧紧腰带,活动一下四肢关节,给两手吐些口水,你追我赶、风驰电掣的打草场面就开始了……

工间休息时,钐镰一排排插入地里,钐镰刃散发着如月的光芒,像一弯弯新月,像一面面战旗,构成了一道景观,仿佛是一种独特的仪式。

宽阔的草场上晾晒着一片片青草,一车车军草送往雪山深处的一线哨卡,好草让哨卡的军马个个膘肥体壮,毛色光溜如锦,“朔风鸣鼙鼓,大雪满弓刀”有了好马,完成边防执勤任务就更有保障。

钐镰打草快速如飞是收割牧草唯一的称手工具。但钐镰有自己的秉性,有独特的性格和脾气,不顺着它来绝对要伤人伤已。草场上放置必须插入地里使其直立;钐镰的运行也有规范。步行行进必须直立起来高过头顶;骑在驴、马、牦牛、骆驼身上,乘骑者必须一手握紧直立高高举在空中。绝对不能像镢头那样扛着拽着随便摆动着走,也不能图省事挂在或捆绑在牲口的背上晃晃悠悠地行进。钐镰的保存也有要求,打草季节过后,钐镰头要涂上黄油用纸或布条包裹起来,妥善存放于干燥之处,以防止生绣,保证下年用时铮亮锋利。

笔者初上高原时,哨卡正在草滩上收割马草,看到哨卡的军官和一些骨干挥舞着应手的钐镰,嚓~嚓~带着自然的节奏,动作是那么地潇洒。我要过战友手中的钐镰,照着他们的动作比划起来,不但没有割起青草,还差点伤了自己。后来,经历执行打草任务的锻炼,总算掌握了应用钐镰打草的基本动作,但十年的功夫,八年都练不成,始终都没能达到乡亲们那样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程度。

前段时间,遇上哈萨克族人金欺努·吐尔逊说起了钐镰。我问他钐镰的原产地时,他分析说,从冶炼技术、工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从西北方向传入我国的可能性较大。他说解放后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西北广大农牧区大都使用的是从前苏联进口的钐镰,坚韧不脆,精致灵巧。他说,他爸爸用过的一把钐镰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磨得只剩下一公分多的刀背,依然在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在普遍使用收割(草)机的今天,在开阔无际的区域,钐镰这一传统工具已不多见。但一些地区,一时半会还是离不开它。

钐镰(收割)打草是淳朴农牧民高超的劳作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经验与智慧的体现。

钐镰生产细节以及所蕴含的文化,让人敬畏。

                                   图片/作者

作者简介

刘玉庆,男,山西平定人,从军多年(上校)退役,现居太原。文学爱好者,多篇诗歌、散文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