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杆之作”——“皇家方舟”号全剖析

 fairyfail 2023-03-04 发布于天津

图片

(正文约8900字,配图11副,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941年5月26日,大西洋,已经受创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正艰难地向法国港口圣纳泽尔航行。在此前的丹麦海峡之战中,该舰虽然取得了击沉英国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击伤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的重大战果,但自身也同样被“威尔士亲王”号击伤,燃油舱破损。此后又于5月24日被从英军追击舰队中起飞的箭鱼式鱼雷机命中1枚鱼雷,进一步加剧了伤势,但依旧能保持航速。眼看德舰就要逃出升天,英军舰队的最后希望就寄托在于当日19时分10分起飞的最后一批15架箭鱼式鱼雷机的身上了。21时5分,其中的5架箭鱼以标准的鱼雷攻击战术投入了进攻,逼近德舰后在15米高度上投下鱼雷,德舰贫弱的防空火力没能阻止英军飞机的进攻,正在左转规避的“俾斯麦”号被一枚航空鱼雷命中舰艉,船舵卡死在左12度的位置,军舰再也无法保持航向只能逆时针打转。至此,英军舰载机立下奇功,“俾斯麦”号覆灭的命运再也无法扭转了。

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其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指出:“舰载飞机对“俾斯麦”号发动了决定性的打击。”而这些隶属于第820鱼雷机中队的箭鱼式飞机正是来自于本文所要介绍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呼之欲出的新式航母

众所周知,英国皇家海军是世界海航领域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其从水上机母舰起步逐渐铺绘出海军大航空时代的壮美画卷。早在1912年,海军上尉查尔斯·萨姆森就使用肖特S.27型双翼飞机在前无畏舰“非洲”号上实现了离舰起飞。1913年即以改装的方式拥有了第一艘以载机为主要武器的海军战舰——“竞技神”号;一年后,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海航力量——“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至此,飞机、飞行员及相应的编制全部齐备,英国海航力量的发展由此驶入了快车道。在1914-1915年的短短2年间,即先后改装了包括“皇家方舟”号(后改名为“帕伽索斯”号)在内的一批水上飞机母舰并成功对德国的库克斯港实施了空袭。然而,由于水上飞机母舰在实战环境下非常难以开展飞机的收放作业(主要是降落作业),因此,英国人再次领世界之先,尝试寻求一种能够同时具备起飞和降落轮式飞机能力的军舰并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改装自快速客轮“罗索伯爵”号),在世界海军装备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20世纪20年代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在改装“百眼巨人”号的同时,英国海军还将正在埃尔斯维克造船厂中建造的大型轻巡洋舰“暴怒”号也改装成了航空母舰。通过改造“百眼巨人”号和“暴怒”号,英国人逐步积累了建造航空母舰的相关经验。经过一系列摸索和试验,1918年2月,原本为智利海军建造的战列舰“海军上将科克伦”号被皇家海军征用并改装为航空母舰“鹰”号。同年早些时候,还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非改装航空母舰“竞技神”号。“竞技神”号与“鹰”号较此前的航母又进了一步,除了装备有直通式飞行甲板外还第一次配备了舰岛,更加接近于现代航母了。

图片

1924年访问美国的“竞技神”号,摄于珍珠港

从“百眼巨人”号的诞生到“鹰”号的开工,短短数年间,英国人在航母研发的道路上频出硕果,令人惊叹。“竞技神”号、“鹰”号加上已经改装完工的“暴怒”号、“百眼巨人”号及“卡文迪什”号成为了英国海军在条约时代之前拥有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航母,对日后英国乃至世界航母的发展都产生了无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当然,就如同其他事物一样,英国海航力量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有各种制约因素的出现。这其中居于首位的便是经济因素,由于一战的消耗,列强各国的经济已经无力支撑持续不断的军备扩张。于是,1922年2月,英、美、日、法、意五大海军强国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条约对航空母舰的建造施加了最初的枷锁,但允许缔约国利用必须废弃的主力舰船体改装2艘3万3千吨级航空母舰。依此规定,英国海军于1924年选中“光荣”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两艘准备改建为航空母舰。与美日等后起之秀不同,改造完毕的“勇敢”号和“光荣”号不但吨位较小,载机量也明显小于(受制于皇家空军,英国海航使用的舰载机性能也非常落后)美日同期装备的舰队型航母。另外,由于在舰载机着舰方面走了歪路(一开始坚持使用纵向拦阻索,后期直接取消了拦阻索,导致舰载机着舰效率很低且事故频发),导致“勇敢”号和“光荣”号采用了非常不实用的双层飞行甲板设计。可以说,进入20世纪20年代末期之后,英国海航力量的发展开始逐步落后于美日二国。

图片

直布罗陀外海的“暴怒”号(左上)及一艘“光荣”级航空母舰(右下)

实际上,英国人也并非没有努力过,在1923年,海军部就提出过一项为期10年的海军力量发展规划,其中载明要为海航部队增添100架飞机并建造1艘新式航空母舰。但如前所述,糟糕的经济状况使得新造航母的设想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付诸实施。时任造舰局局长的阿瑟·琼斯爵士将新航母定位为同时具备流畅起降能力并拥有较大载机量的攻击平台。随后,还专门提出了新航母的设计要求:使用全通式飞行甲板及双层机库;装备岛式上层建筑;具备抗击227千克炸弹及152毫米口径舰炮打击的能力等。但是在仔细分析性能需求后发现以当时拮据的财政情况,根本无法实现相关设想,于是这个设计计划又被暂时搁置起来。直到1933年对战略形势(主要是德意开始重新武装,东面日本的军备扩张速度也异常迅猛)进行重新判读后,英国海军才开始再次筹划建造新式航空母舰。凭借着此前十余年的经验积累,英国海军在航母建造和使用上已经日趋成熟,现在他们终于开始向建造世界最强航空母舰的目标挺进了,并最终完成了堪称“现代航母标杆”的“皇家方舟”号,该舰在世界航空母舰发展史上放出了夺目的异彩。

“皇家方舟”号于1934年由议会拨款批准建造,由英国航母首席设计师福布斯领导的5人团队(后扩充至20人)在条约的限制范围内制定了设计方案,并于1935年9月在坎贝尔·莱德造船厂开工建造,1938年11月竣工服役。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皇家方舟”号的总造价最终超过了300万英镑,成为二战爆发前英国皇家海军造价最昂贵的军舰。

真实的“皇家方舟”号

完工时的“皇家方舟”号全长243.8米,全宽28.9米,吃水8.5米,船体水线长219.9米,长宽比只有7.6,接近于战列舰的水平,标准排水量22000吨,满载排水量27720吨。之所以会出现全长大幅度超过船体水线长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设计师将飞行甲板的前后端延伸到了舰体之外,而这么做的原因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延长飞行甲板的可用空间,提升舰载机的使用效率,这也是初始设计要求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至于长宽比数值相较于美日同类航母要小很多的原因同样与舰载机的应用有关,由于需要在新航母上搭载更多的舰载机(要求搭载72架),因此,英国人为“皇家方舟”号设计了单层高度为4.8米的双层机库,加上海军部式三鼓重油锅炉的烟道长度很大,导致飞行甲板的高度达到了18.3米(从飞行甲板以下至船底共设有8层甲板),远高于美日二国的同类航母,由此带来的重心升高非常明显。为了抵消相关不利影响,英国人选择了减小长宽比来应对,这样一来额外增加的舰宽还加大了航母作为海上进攻平台的稳定性。另一项和舰载机应用有关的改进来自于舰桥,由于担心军舰全速航行时烟囱排出的废气会被吹到飞行甲板上影响飞机起降,因此,将烟囱的高度提升了2.4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军舰的重心,必须进行调整补偿。最后,“皇家方舟”号在整体设计建造上的另一大亮点则来自于广泛采用了电焊技术(舰体部分的焊接结构占比达到了65%),这样一来全舰节省了约500吨的重量。

图片

(“皇家方舟”号二视图)

为了适应北大西洋的恶劣海况,“皇家方舟”号采用了封闭式舰艏及全封闭式机库(位于舰体内部),舰体结构受力均匀。从舰型上看,属于典型的高干舷、大舰宽设计。另外,与美日同时期的舰队型航母多将机库甲板作为强力甲板不同,本舰选择将钢质飞行甲板作为强力甲板。自飞行甲板以下至船底共设置有8层甲板,其中,回廊甲板、最上甲板、第一及第二上甲板构成上部四层,除设置了机库外,还在机库与船壳之间布置有:维修车间、仓库、水兵住舱、病房、盥洗室等一系列功能性舱室;自第二上甲板以下至船底的4层甲板为下部四层,主要配置有动力舱段,航空弹药库等设施。与烟囱合为一体的大型舰岛配置于舰体右舷中部,以直立烟囱为界,前部分为5层,后部分为2层,设置有:航海舰桥、航空信息中心、海图室、无线电情报室、气象中心等作战舱室,舰桥顶部配有一具三角主桅(主桅顶端配有绰号“垃圾桶”的72型舰载机导航信标,但没有配备任何雷达天线)和3座砰砰炮射击指挥仪。

图片

(“皇家方舟”号纵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到整体布局情况)

动力系统

由于航空母舰在放飞舰载机时需要迎风航行以便形成足够的甲板风,因此快速变换航向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航母必须具备高速与机动灵活的特性。对此,设计部门曾经拿出过多种动力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四轴推进、三轴推进及二轴推进等多种配置。最终,受限于吨位,四轴推进方案被放弃,而二轴方案因为无法达到较高的航速也未能获得通过(此前采用2轴推进方案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就存在航速不足的问题),被选中的三轴方案是皇家海军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左中右三根桨轴均分别由2座海军部式三鼓重油锅炉(蒸汽压力28.1公斤/平方厘米,蒸汽温度摄氏350度)和1座帕森斯式蒸汽轮机组成的动力单元驱动(每一组动力单元均被纵向隔壁分开,处于独立的空间中,但并没有采用交错式布置方式,全舰动力系统总功率102000马力),进而带动3具直径4.9米的螺旋桨推动军舰前进,一部位于艉部中心线上的船舵负责控制航向。虽然受到较小长宽比的影响,但最大航速还是达到了31节,可以满足作战需要,续航力方面的数据则为7600海里/20节,已经超越了此前所有的英国航母,全舰可搭载重油4620吨。

除了蒸汽轮机,全舰还配备了6座400千瓦涡轮发电机,可为相关设备提供电力,发电机总功率较此前的“光荣”级要高出近1500千瓦。但由于建造成本的原因,全舰未配置应急柴油发电机,这也是后来“皇家方舟”号损管处置失败最终沉没的关键因素之一。

火力系统

“皇家方舟”号航母的对空火力由高射炮、防空机关炮和高射机枪组成,高射炮计有16门(每门炮配39.5公斤高爆弹400发),均为Mk1型114毫米45倍径高射炮,以双联装半开放炮塔形式配备在回廊甲板两侧向外伸出的炮座上(由4座HACS射击控制装置提供射击诸元),单舷4座,呈对称布置。该型炮为英国海军标准的远程防空兵器,1938年正式列装部队。该炮在当时依靠:高仰角(最大仰角80度)、较远的射程(最大18970米)、较大的射高(最大12500米)及较高的战斗射速(12发/分)被认为是可以值得信赖的武器。防空机关炮方面则选用英军的通用装备——Mk8型2磅砰砰炮(40毫米39倍径,战斗射速115发/分,最大射程4572米,最大射高3960米)。该炮为英国海军标准的防空机关炮,因射击时的声音类似于砰砰的响声而得名。“皇家方舟”号航母在完工时装备的是八联装型号,共计6座(每门炮备弹2500发),分为两个火力群,即舰桥火力群和左舷中部火力群(均由专门的射控装置引导射击),两个火力群分别配备4座和2座该型炮。相较于同口径的瑞典制博福斯高射机关炮,2磅砰砰炮的性能要逊色不少。除了上述两种武器外,“皇家方舟”号还在舰体前部及后部各配有4座Mk3型12.7毫米62倍径四联装高射机枪并于战时又加装了20挺7.7毫米机枪,但这些机枪除了射速较快外,对空射击效能并不高,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图片

(正在全力抗击空袭的“皇家方舟”号,摄于斯巴提芬托角海战期间)

装甲防护

与后续建造的“光辉”级等一众装甲航母不同,“皇家方舟”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装甲航母,而是只能被称作为一艘加强了防护的航空母舰(装甲总重2850吨)。垂直防御方面,在设计之初要求本舰的核心区(航空燃料舱、弹药库、动力舱段)能够抗击152毫米舰炮的直射打击,因此,在第二上甲板以下配置有4.1米高的凸字形主装甲带(长度覆盖整个核心区),装甲厚度114毫米,同时,在核心区前后二端设置有6476毫米的横向装甲隔壁并与主装甲带相连,而动力舱段内部则进一步使用2道纵向装甲隔壁(厚度均为38毫米)对三组动力单元进行分割以加强生存性。水平防御方面,飞行甲板虽然为钢质,但厚度仅有19毫米,基本无法抗击俯冲和水平轰炸(实际上,对于本舰是否要配备装甲飞行甲板曾经引发过激烈的争论,但最终受制于进度和研发经费还是决定采取非装甲化方案)。因此,全舰的水平防御主要依靠厚度为6489毫米(航空燃料舱、弹药库、舵机室上方部分)的第二上甲板,这种设计思路不同于装甲航母,反倒和美日装备的舰队型航母的防御思路相似(侧重于核心区的保护而非避免飞行甲板严重受损)。水下防御方面,舰体中部设计有防雷夹层,舰艏部则设有38毫米厚的防雷装甲,全舰的防雷措施可以抵御装药量为340公斤的鱼雷的打击。相较于美日两国同时期装备的舰队型航母,“皇家方舟”号的总体防护能力要高出一截。

图片

这张照片中的黄框出即为“皇家方舟”号厚达114毫米的主装甲带

航空设施

由于航母以舰载机为主要攻击手段,因此,围绕舰载机使用而配备的航空设施可以说是直接决定航母战斗力的关键因素。“皇家方舟”号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标杆之作,由钢质飞行甲板及附属设备、机库及航空辅助设备组成的航空设施相较于同时代其他海上列强装备的舰队型航母而言堪称完备。

如前所述,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舰载机应用效率,“皇家方舟”号的飞行甲板使用了大尺寸设计方案,长243.8米,宽29米(长度超过舰体水线长度23.9米,宽度与全宽相当),厚19毫米,全钢材质,可用于飞机起降及停放的长度约为220米。飞行甲板前后二端的外伸部分向下适度弯曲,英国海军认为这样的形状可以显著减小气流对航空作业的干扰。其配属的主要设施有:起降用灯光信号辅助装置(用于夜间起降)、起倒式遮风栅(用于减小气流对航空作业的影响,立起时高2.4米)、Mk3型(改)着舰拦阻索(钢质,液压驱动,共8具,布置在飞行甲板后部,最大作用距离43米,可拦阻进入速度111千米/时,全重为5吨以内的飞机)、试验型拦阻网(尼龙质,液压驱动,共1具,布置在后部升降机之前,最大作用距离12米,可拦阻进入速度74千米/时,全重为5吨以内的飞机)、升降机(共3部,2部靠近右舷,1部靠近左舷,呈侧品字型排列,分别距舰艏50米、80米、125米,升降机顶部为长方形,尺寸为13.7*6.7米(长*宽,靠近右舷的2部)及13.7*7.6米(长*宽,靠近左舷的1部),电动机驱动,可升降皇家海军装备的各型舰载机,但机翼必须呈折叠状态,每部均配有两层平台分别用于在二层机库之间及上层机库与飞行甲板之间运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失败的低效设计)、H1-1型弹射器(液压驱动,共2座,位于飞行甲板前部两侧,可以40秒间隔弹射5.5吨重的飞机,飞机可在19米的距离内加速到122千米/时)、起倒式无线电天线(共8根)、通用吊车(共2部,位于舰体中后部左右两侧,最大起吊重量544公斤,回旋半径14.6米,主要用于飞行和舰载艇的吊运)。

图片

“皇家方舟”号上立起的拦阻索

机库方面则采用了双层封闭式,上层机库以最上甲板为机库甲板,下层则以第二上甲板为机库甲板。上层机库尺寸为173*18.3*4.8米(长*宽*高),下层机库尺寸为机库138*18.3*4.8米(长*宽*高),机库总面积4885平方米,较同时期美日两国装备的舰队型航母的机库面积都要大,但高度上则有所不足。机库内部通过防火卷帘门等分为四个区域,配备有完善的喷淋系统,防火能力较强。由于英国海军在战前及战争中前期坚持不使用甲板系留,因此,所有的飞机均由机库收纳。“皇家方舟”号的初始设计要求机库能容纳72架舰载机,但随着舰载机的大型化,最大搭载数下降到60架。

舰载机所需的燃料和弹药则由航空弹药库和航空燃料库供应,如前所述,两者均得到了较好的防护。其中航空弹药库中备有:457毫米航空鱼雷72条、227公斤航空炸弹360枚、113公斤航空炸弹300枚、45公斤航空炸弹576枚、7.7毫米航空机枪子弹72万发。炸弹和鱼雷均通过电动弹药提升装置运送到机库供军械员给舰载机挂装。航空燃料库中则备有航空汽油380吨供舰载机使用

方舟简史

“皇家方舟”号于1938年12月竣工服役后被编入本土舰队,舷号R91。9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海军于开战后不久便开始使用U型潜艇对英国的海运航线进行打击,战争的第一周,英国就损失了65000吨船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皇家海军成立了“对潜猎杀群”进行应对。“对潜猎杀群”以1艘舰队型航母为核心,辅以一个驱逐舰分队和其他猎潜舰只,但其中的舰队型航母所担负的主要职责并不是直接攻潜而是利用其搭载的舰载机扩大搜索范围,同时诱使德军潜艇发起攻击。这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战法,但作为当时英国海军拥有的唯一一艘新式舰队型航母,“皇家方舟”号还是加入了“对潜猎杀群”并主要在英国本土西北部海域活动。1939年9月14日,“皇家方舟”号成功诱使德军“U-39”号潜艇对其发起了攻击并迫使德舰暴露了位置,在躲过了2枚鱼雷后,同行的3艘“F”级驱逐舰对德艇发起了一次成功的深弹攻击。“U-39”号也成为了德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的第一艘U艇。但是,在3天后,同样属于“对潜猎杀群”的“勇敢”号被U艇击中,这一事件促使英国海军部开始反思这种效率不高却风险很大的战法并最终解散了“对潜猎杀群”。

同年9月26日,“皇家方舟”号在援救遭德军攻击后搁浅于卡特加特海峡浅水区的“旗鱼”号潜艇时被隶属于德国空军KG30联队的一架JU-88轰炸机命中一枚1000公斤近失弹。事后,德国宣传部门大肆吹嘘已经击沉了“皇家方舟”号。为了戳穿德国人的谎言,英国海军专门组织美国驻英国大使馆的武官参观了“皇家方舟”号并让英国驻意大利使馆故意把相关信息泄露给了墨索里尼方面,一度让轴心国的宣传机构颜面扫地。10月,“皇家方舟”号转战南非开普敦,成为了K舰队的一员,目标是窜入南大西洋实施破交作战的德国装甲舰“海军上将斯佩伯爵”号。英国方面通过一次极为成功的战略欺骗行动,最终迫使德国装甲舰舰长朗斯多夫上校误认为已经被强大的舰队所包围进而放弃了突围并自行炸毁了座舰。

“海军上将斯佩伯爵”号沉没后,“皇家方舟”号于1940年2月返回本土进行大修并计划安装对空搜索雷达,但紧张的战局导致安装雷达的计划取消。在进行常规维护后,“皇家方舟”号被安排前往地中海战区,但很快又于同年4月被抽调去参加挪威战役。4月10日,从奥克尼群岛基地起飞的15架隶属于“皇家方舟”号的海上大鸥式战斗轰炸机对停泊于挪威卑尔根港的德国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及其他运输船实施了攻击。“柯尼斯堡”号被命中3枚炸弹,严重左倾并最终沉没,成为了二战中第一艘被舰载航空兵击沉的主战舰艇。但是,盟军最终还是输掉了挪威战役,英国航空母舰“光荣”号及为其护航的2艘驱逐舰也于4月8日被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及“格奈森瑙”号联手击沉。为了报复德舰,“皇家方舟”号于6月18日出动15架飞机对正在挪威特隆赫姆港抢修的“沙恩霍斯特”号(在攻击“光荣”号的行动中被英国驱逐舰“阿卡斯塔”号击伤)实施了一次不成功的攻击,德舰未受损伤,8架英军舰载机被击落。图片

正遭受“皇家方舟”号舰载机攻击的德国海军“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

挪威战役结束后,“皇家方舟”号又一次被派往地中海战区,加入H舰队。由于法国已经投降,为了防止昔日的盟友留存在北非的舰队倒向德国人,皇家海军实施了“弩炮”行动,“皇家方舟”号、“胡德”号及数艘驱逐舰组成的特混舰队逼近法属北非的米尔斯克比尔泊地。在劝说法国舰队投降的努力失败后,以“胡德”号为首的炮击分队于7月3日炮轰了泊地内的法军舰船并重创之。“皇家方舟”号在此战中担负了支援进攻的角色,未能直接取得战果。但于3日后出动舰载机对已经受创的法国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进行了补充攻击,致使法舰遭受重创。。此后,“皇家方舟”号继续在地中海战区活动并于9月23日参与了自由法国对达喀尔的进攻,11月27日又于斯巴提芬托角海战中使用舰载机攻击了意大利海军战列舰“维内托”号及“凯撒”号,但未能取得战果。

进入1941年后,由于“光荣”号及“勇敢”号已经沉没,“光辉”号又远赴美国大修。因此,一时间,皇家海军能够使用的舰队型航母只剩下了“鹰”号和“皇家方舟”号2艘而已,这导致“皇家方舟”号不得不频繁的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战区之间调动。同年5月,德国海军的王牌——“俾斯麦”号战列舰窜入大西洋,代号“莱茵演习”的行动开始。德国人一开始的势头很猛,于5月24日在丹麦海峡击沉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并击伤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但“俾斯麦”号自身也被英舰击伤,被迫向法国沿岸撤退。皇家海军为一举消除“俾斯麦”号这个巨大的威胁,调集包括H舰队在内的大批力量对其进行搜索拦截。5月26日,从“皇家方舟”号上起飞的15架鱼雷机对“俾斯麦”号发起了数次攻击并成功命中德舰2枚鱼雷,其中的1枚命中德舰艉部并令其失去了保持航向的能力,为后续英国主力舰部队围歼“俾斯麦”号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是“皇家方舟”号短暂服役史中的高光时刻之一。图片

艺术画——箭鱼出击,正是这些老旧的双翼鱼雷机瘫痪了“俾斯麦”号

1941年夏,由于地中海局势再度趋于紧张,“皇家方舟”号回归地中海战区,开始为驶往马耳他岛的运输船队提供护航,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需要时常暴露在德意方面的海空威胁之下。在经历了数次危险的行动后,“皇家方舟”号的好运用尽了,同年11月13日,在执行完代号“持久”的运输行动后,于返航途中遭德军“U-81”号潜艇攻击,舰体右舷被命中1枚鱼雷。虽然人员方面仅战死1名,但由于舰内没有配置应急柴油发电机导致进水无法快速排出,军舰产生严重倾斜。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指挥失误,英国方面也未第一时间组织拖航,最终导致一代名舰沉没,沉没地点距离直布罗陀港仅30海里。

图片

被“U-81”号命中后严重倾斜的“皇家方舟”

标杆之作

尽管从服役到战沉仅仅只有不到三年时间,但“皇家方舟”号还是在世界航母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相较于同时代的“苍龙”级和“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拥有:强力防空炮群、全通式飞行甲板、液压弹射器、双层封闭式机库、横向拦阻索等全套航空支援设备;同时实现了舰桥、桅杆与烟囱一体化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可以说是非常现代化的,同时也成为了英国后续舰队型航母的参照样本因此,从这点上来看,后人不得不由衷地向具有先见之明的老牌海军强国脱帽致敬。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