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文人︱章炳文隶书大观与雅鉴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3-03-04 发布于江苏

《 二泉映月听松涛 》掌上文艺微刊





章炳文 1939年出生,江苏扬州人,师承胡小石、林散之、亚明、宋文治诸先生。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协委员。曾为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秘书长,现在南京市文联书法家协会工作。

书法作品曾参加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书展,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中青年书展、全国正书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当代中国书坛名家作品展及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近十个国家展出,《现代中国书法选》、《中国古今书法选》、《中国当代书法百家墨迹精华》、《中国当代书法家书法作品集》等数十种出版物刊载其作品,并有论文见於各种专业报刊。 

著录:《吴越书画名家作品选集》,朱屺瞻题写书名,尧舜艺术中心出版发行,1988年。





金陵当代书法家  章炳文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是传承的国粹。其有篆、隶、行、草、楷五种书体。其中,隶书之体起源于秦朝,由篆书发展而来。

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从书写难易程度看,隶书貌似最为易学,但俗话说:“三天能学会隶书,但终生未必能成为书家”。

能成为隶书大家的,都是书法中的高手。今天,我们来欣赏下当代隶书大家章炳文先生的精品作品!

刘熙载讲:“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更次之。”由形入神,由技入道的过程,从临摹开始,从创作提升......

小编自小受姨妈的鼓励和教诲,对写字比较钟爱,后从中学开始,因当时书法学习之风比较盛行,加之受同学习书的影响,对书法这门艺术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参加工作后一直对其爱好不减,甚至有作品参加了一些书法展览。记得当时经常和三五书友相约,或去大行宫江苏美术馆参观各种书法展览,或去新街口工人文化宫和鼓楼区业余学校等地参加书法讲座,甚至还经常跑到珠江路附近的南京裱画店驻足观看已经装裱好的书法作品,至于大行宫的旧书店也是隔三差五去淘字帖、购买文房四宝,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除此之外,偶得一本《各种书体源流浅说》更是爱不释手,反复研读,此外订阅了大量的书法杂志和报刊,购买的字帖和书法专著几乎塞满了书橱,至今仍保留舍不得处理。尽管学习书法不具备天赋异禀,但至少在领会书法真谛,参透书法奥义方面也略有些许心得,创作的书法作品也获得在本系统和公务员序列省、市级别参展,更为后续研修歌唱艺术增加了些许文化学养和触类旁通之“通感”。

在当代涌现的众多书法家行列中,小编似乎对章炳文的书法比较喜爱,认为现代隶书之巨擘者北有刘炳森,南有章炳文,尽管前者的书写规整,变体独到,自成一家,但后者的创新却胜于前者,更多一分高雅、散淡和灵秀之美。

当时虽然没有机缘得到章炳文先生的耳提面训,但庆幸的是经常有机会参加他的大课讲授,并看到他在现场执笔书写的过程,明了了书法家是怎样书写和创作作品的原委。

所谓字如其人,章炳文先生看上去就是儒雅斯文,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一派文人雅士气质,每当他操着浓浓的扬州腔给我们答疑解惑时,声调不高,语气持重,慢条斯理,令人非常舒服。而不像现在的一些所谓的书法名人,故作矜持,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让人不愿意接近。

章炳文先生的书法也经历了一个化茧成蝶的过程,记得当时在南京西站大厅有其一张巨幅隶书作品,其书写风格和清代隶书大家邓石如面貌十分相近,这与他后来自成一家的书写风格大相径庭。

章先生是书法大展的常客,还曾入展过全国多届书法篆刻展,南京街头的招牌字也是屡见不鲜。而章先生的趣事逸闻也有所耳闻......

那是初冬的一个晚上,南京市中央路117号,林散之在家里和学生章炳文正在进行“笔谈”。

林散之在纸上写道:“现在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做学问的人少了,拉关系走后门的很多。你怎么看?”

章炳文写道:“自五九年学书画以来,一不拍人马屁,二没有后台。后台是我的大伯、大妈,无用之人,这一点我感到自慰。”

林散之看到后,在“后台”旁边加了一行小字:“还有一个林老。”

章炳文写道:“有的人书法才练了几年,就说自己是书法家。现在到处都是书法家,大家、大师满天飞。”

林散之摇头叹息:“我看得多了,当时轰轰烈烈,死后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章炳文接着写道:“您是真正的书法大家。前次日本名古屋书法代表团的团长来拜会您,他们说您是中国的'书圣’。”

林散之写道:“瞎吹,我不承认。站住三百年才能算数。”

章炳文又写道:“人民和历史是最公正的,自有人评论。”

林散之看后写道:“百年定论。”然后,在“百年定论”的边上又加了4个圆圈。

林散之与章炳文的笔谈之一

林散之与章炳文的笔谈之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