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晋祠(上)——山西游(45)

 梁溪镜明 2023-03-04 发布于江苏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唐、宋古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1961年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进入晋祠,迎面一座建筑便是水镜台,这是古代为神唱戏的地方。前部排列12根明柱,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后台台身四角立柱,单檐卷棚顶,楼台式正是演剧的前台。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从建筑结构上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

  绕过水镜台,走过会仙桥,就是莲花台。因四角立有四位金人像,又称作金人台。为宋哲宗元佑、绍圣年间(1086年-1098年)建。金人台正中设琉璃瓦焚帛炉楼一座,晋祠为晋水源头,故镇以金神,为防水患。

  绕过莲花台,为对越牌坊,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穿过对越坊就是献殿。

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四椽,单檐歇山顶,两山构造简洁。明间前后设门,其余都装透空的栅栏,是四面开敞的小殿。

穿过献殿,就是“鱼沼飞梁”,鱼沼飞梁指在方形水 池上 架设的十字形桥,为 石柱 (共34根)木构梁式桥,交搭处用斗,其渊源可追溯到北朝,现存为宋代遗物。流传至今的实物,仅此晋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结飞梁于水上”即指此式桥。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原名“女郎祠”,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传为姬虞之母邑姜而建。圣母殿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通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四周围廊,前廊深两间,屋檐呈弧状,殿顶覆黄绿色琉璃剪边,脊上饰各种动物走兽。廊下高悬的楹联匾额,古香四溢。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前8根廊柱上风别缠绕着木雕蟠龙8条,盘曲自如,鳞爪有力,昂首竖角,张口向前,极尽其庄严威仪。蟠龙之制曾见于唐代及其以前石塔门龛倚柱和造像碑佛龛倚柱上。木构建筑上饰木雕蟠龙柱者,晋祠圣母殿是全国最早也是仅存的实例。”《 山西 古建筑文化综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