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语言表达升级3招 片段升格 “战蚊趣事 海景观赏”佳作2篇

 宝妞 2023-03-0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语言:语言贴切,灵动传情

图片

微点·阐释

 1.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也是作文 之本。一篇文章即使立意再深刻,选材 再新颖,内容再精彩,缺少了富有表现 力的语言来阐述,也会显得黯然失色。因为,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 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而语 言的表现力主要集中为两个词———贴 切、灵动。

2.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英国著 名诗人拜伦看见一位盲人在路边乞讨, 身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自幼失明,沿街 乞讨”。可是他手上的那个破盒子里却空 空如也。于是,拜伦在他的牌子上写上了 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人见后纷纷解囊。

      大家知道拜伦 写的是什么吗?

  他写的是“春天来了,可是我却看 不见”。

      一句话激起了路人的同情心。这 就是语言表达的魅力。如果我们的作 文也能以贴切、灵动的语言,去表达精 巧的构思、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立意 的话,那么读者一定会对你的文章一 见钟情的。

图片

微点·片段

【写作文题】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以下三则作文片 段,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片段示例1】

  春天来了,楼下小区里的迎春花绽放了,一簇簇金灿灿地开着,像火焰一般。马路边的树绿了,一枝枝无声地萌发着,娇嫩嫩的,像染了一层新颜料。

【评析】本片段属于写景,描写春天到来后花红树绿的美景。语段虽然用到了“像火焰一 般”“像染了一层新颜料”这样的比喻, 但还是不够具体生动,画面感不强,缺乏感染力。如果在改写时既紧扣景物的特点又适当发挥想象,把原来对花和树空泛的描写,进行具体、细致、形象地描摹,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图画美的享受,引发读者的联想,营造出生机勃勃、诗意盎然的优美意境,那么,文章就出彩了。

图片

【片段示例2】

  他的脸很黑,满是皱纹,两眼无光,皮肤松弛。他从破钱包里拿出一张超市卡……我注意到他的手很苍老, 手指粗糙弯曲,黑乎乎的长满老茧,看上去很脏……看着老爷爷又土又脏的穿着,与这繁华商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评析】本片段属于写人,刻画了 一个饱经风霜的穷苦老人的形象。语段对老人的外貌有一定的描写,但只是平淡地叙述,缺乏精当的修饰和细节的刻画,不能产生触动人心的力量。如果在改写时,对人物外貌描写的各个部位,能用贴切形象的语言进行修饰,对人物的动作能进行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那么人物形象就会一下子变得鲜明立体起来。这样人物与环境的巨大反差造成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强烈冲击力,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图片

微点·教材

  语言是文章主题、内容、情感 各方面的载体。一篇优秀的作文, 必定离不开精彩的语言表达。那么 如何才能“点亮”作文的语言呢?

  1.援巧用修辞,增添神韵。

【课文引路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 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 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 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 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 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 亮地响。

 ———朱自清《春》

【课文引路2】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 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 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 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 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 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 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 蹈哇———安塞腰鼓!

 ———刘成章《安塞腰鼓》

两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 法,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夸 张,达到了化无形为有形、化空洞 为具体、化单调为灵动、化平淡为 浓烈的效果。能悦人耳目,引人遐 想,使景物和人物魅力四射,极富 神韵。

  2.援恰当修饰,细腻可感。 

【课文引路3】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 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 

【课文引路4】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 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两个语段都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恰当添加了关于感观的修饰成分,或快镜头切换或慢镜头细赏,使景物、人物、场景的描写变得 细腻生动、形神兼备、历历在目,犹如电影中的一个个特写画面,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3.援幽默风趣,灵动传神。 

【课文引路5】

 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 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 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 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 

图片

【课文引路6】 

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 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 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两段文字语言的特点都很幽默风趣,对动物和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灵动传神、惟妙惟肖,使得行文轻松活泼,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让人忍俊不禁、过目难忘。

图片

微点·升格

运用所学的方法对下列画面或情境进行 升格描写。

【片段升格1】

1.援画面:春天里的油菜花海

    升格前: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田一眼望不到 边,微风吹过,一束束花枝翩翩起舞。雨停了, 雾散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落在油菜花叶上, 滴在油菜花瓣上,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光彩。站在一株油菜花前,油菜花笔直苍绿的枝干, 仿佛告诫我做人要正直。油菜花以自己独有的 姿态给世界创造了美。

     升格后:一片片油菜花依偎在一起,在微 风中惬意地舞动着婀娜的身姿,在晨光的照耀 下泛起粼粼波光。雨停了,雾散了,它们留下神秘的礼物———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落在碧绿的油菜花叶上,滴在鹅黄的油菜花瓣上,瞬间变成一颗颗透亮的玛瑙,在太阳的照射下, 唤出彩虹。走近瞧,挤挤挨挨的花茎,宛如一个个少女,含笑开放着,其中有几枝似乎害羞了, 捂住脸,不让别人窥视她的花容月貌。

随便伫立于任何一株油菜花前,主枝干都笔直苍绿,纤细修长,仿佛告诫世人做人要像它一般正直。它没有像别的花草铺在地上,而是傲骨地将树的姿态展现给世人,诚恳地捧出一树繁花,创造一个花的世界。 

    【升格心得】升格前的片段语言比较单调空乏,描写也不够细腻生动,画面的图画感和 意境美烘托得不够,不能引人入胜。升格后把远景近景交替呈现,适当巧用了多种修辞,并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油菜花的花枝、花叶、花瓣进行细腻地描摹,用工笔细描法展现了油菜花朴实无华的别样美,再借花喻人,揭示出油菜花独有的高尚品质和对自己的启迪,使得语段文采飞扬、意蕴丰富。

【片段升格2】

2.援情境: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升格前:他们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 的大喊大叫、旁若无人。有的反坐在椅子上,把椅子当成了“战马”,在教室里“骑马”追逐,撞疼了之后就互相打了起来。正当大家嗨得起劲时,有人捏着嗓子叫了一声“老师来了!”大家立刻吓得安静下来,乖乖地回到了座位 上。 

    升格后:看,他们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大喊:“厕所'一日游’,包 吃包住,优惠多多。想去的都跟我来!” 有的反坐在椅子上,把椅子当成了心爱 的“战马”,仿佛自己是闯荡江湖的正义之士,还一边骑一边喊:“驾,驾,快跑!” 这还算不上什么,如果有两个江湖游侠撞在一起的话,你就等着围观“好汉打架”吧。只见他们飞快地撇下自己的“战 马”,一路飞奔到自己的座位,拿起笔或尺,恶狠狠地盯着对方。那神态,仿佛要把对方吃掉才罢休。让我们再来把目光聚焦到教室的正中央:有几个很皮的男生,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校牌,一边扭着屁股,大声喊:“Every body嗨起来!咚次嗒次咚次嗒次……” 正当大家嗨得起劲时,只听见一位 “善良”的“情报员”捏着嗓子叫了一声:“老师来了!”大家顿时被吓得面如土色,赶紧缩手缩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装作认真学习的样子。 

    【升格心得】升格前的场面描写,对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比较空洞粗糙,缺少情境感,读了让人乏味。升格后的描写就具体细腻多了:同学 “大喊大叫”了些什么,“骑马”互相追逐、打闹的动作,教室里其他同学的反应等等,都发挥了想象并用恰当的修饰语进行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再加上语言幽默风趣,情节波澜有 致,让人身临其境、忍俊不禁。

图片

【片段升格3】 

    情境:放学路上

    升格前:中午放学了,我高兴地下了车,却碰到了一只不黑不黄的狗凶狠地瞪着我,后面走着的是它的主人。我吓慌了神, 强装淡定地让开。谁知,它向我扑过来。我吓得哭起来,但那只狗仍紧追不放,叫着跟在我后 面。我哭着往楼上爬着,后来听到了爸爸的怒吼声,我才感到安全了, 但全身酸软,心就像是掉了下去似的。 

    升格后:中午放学了,我一蹦一跳地下了车,想着中午先吃蛋糕好呢还是先吃排骨好?心里美滋滋的。还没考虑完就看到路边一只不黑不黄的大狗正面露凶相地瞪着我,它的主人远远地跟在后面。我看它这随时准备攻击的神色吓慌了神,强装淡定地避让,心中默念:“你是狗,我属狗,咱有话好好说,行吗?”谁知,它的喉咙里发出了低沉的呜呜声,猛地向我扑过来。我紧张得大叫, 声音里带着哭腔,以火箭般的速度跑到楼梯口。但那只哮天犬般的陌生狗仍紧追不放,狂叫着跟在我后面。我的心理承受力瞬间崩溃,拼命地往楼上爬,边哭边逃,背后传来狗的叫声和爸爸的怒吼声。慢慢地声音消失了,我此时才将绷紧的肌肉放松下来,不知是跑的还是紧张的,两腿发麻,全身都酸乏无力,心就像是掉了下去似的。 

    【升格心得】升格前的情境描写内容较为空乏,“我”的高兴不明所以,狗的凶狠缺乏具体的描写,“我”的慌张和矛盾冲突渲染得不够,语言缺乏感染力。升格后高兴的原因交代清楚了,狗的凶狠通过眼神、叫声、动作等细节传达出来了,“我”的慌乱恐惧和情势的紧 张急迫,加上了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腻 刻画后,让人感觉真实自然,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图片

微点·佳作

【写作文题】

以贴切、灵动的语言来记录和描绘日常生活中一个美好的画面或一段难忘的经历。要求:角度自选,文题自拟,不少于500字。

【佳作示例】

荡蚊志 

彭自远

 “泽国故多蚊”,时节近夏,天气渐热,蚊虫也是肆意妄为,烦扰着众人。

对于这些令人厌烦的生物,我是厌恶至极,欲赶尽杀绝而图后快,但却是心向往之,身不能及。它们在我睡觉时嗡嗡作响,想起身去拍,却往往不见其踪迹。于是乎,我便“佛性”处理了:任你咬吧,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蚊子, 能奈我何? 

可我并未能潇洒多久,蚊子经常在夜间叮咬我,在我的身上留下它们胜利的标识———一个又一个奇痒无比的大“红包”,我忍无可忍,决定主动出击。

我拿来灭蚊拍,一番激战后,我获得了以下战果———斩获蚊虫零只。没办法,面对这些散兵游勇,只能智取, 不可硬搏。

 正当我苦思冥想破敌妙计的时候,援兵来了———灭蚊灯。这样便简单多了:关上大灯,打开灭蚊灯,静待蚊子进入我的“十面埋伏”。半小时后,我来查看战情,不料打了个马邑之围———有因无果。然而,我并未放弃, 再次布下埋伏,静待一小时后,战果丰硕———困住三只大蚊子。果然,干任何 事都不可心急。

图片

在主动进击的同时,我以退为进, 修筑万里长城———蚊帐。当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搭好蚊帐后,我便如释重负了。可惜事与愿违。当我安心入睡时, 耳边又响起了那烦人的声音:寓 嗡嗡, 嗡嗡……”,我想忍受一下,可那声音愈演愈烈,我不得不起身拿起枕头,对着蚊子便拍去,可它却身手敏捷,数次躲过我的追杀,我无计可施时,蚊子却 自己飞出蚊帐了。它卧在墙上,似乎在对我说,“你过来呀”。

 “宁闻大度士,变色为蜂虿。”可我不蠢,继续上床睡觉了。 

【评析】这是一篇颇能彰显小作者文言和文字功底的佳作。文言味的标题表明文章记述的是一次与蚊子作战的日常小事。恰当的修辞、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精炼传神的描写,再加上开篇结尾对陆游诗句的自然贴切的引用, 可谓是文采斐然,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佳作示例2】 

海与石在野柳 

朱晨语 

作为一个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我却鲜少看见过大海的样子。关于大海,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去年暑假在野柳地质公园的经历。

在野柳地质公园,我第一次拥有了和大海如此亲密的接触———当海浪热情地拍打起礁石,星星点点的“雨”就立刻向我的头上洒落下来。烈日当空,在海水的作用下,炙热的空气中带了点儿清凉。海风习习,仿佛随时在给我提供“移动空调”,让我降一降温。

 海水被分成了三层。在阳光的作用下,浪花儿显得尤为洁白,仿佛蓄积着无穷的能量,随时要冲破这一切。正在惊叹时,只见这些浪花儿忽地扑起一跃,劈面横扫过来,紧随其后的就是一阵凉意,身上的衣服 一下子有了几分湿意,如此反复。 

海的第二层极为广阔,天空湛蓝,而海水却是深青色的,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随即联想到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心中感叹到如果这说的是一幅画的 话,眼前的景就是最好的证实。 

再往远些看吧!天空慢慢地由蓝转灰;海面慢慢地由青转灰——— 这是海与天的完美结合!远处微微显现出山的影子,只能看 见轮廓,这是大自然勾勒的“美丽线条”。我的视线久久地被锁住无法移开。

 听,耳畔又是阵阵“哗——— 哗———”的声音,随之而来的就是点点“雨滴”。还没来得及反应,海风就已经带着清凉,来到了我的身边。 

这是一侧,是海的圣地。慢慢走啊,走到另一侧,是石的殿 堂。

这里有许多奇岩怪石,一部分像蘑菇,顶部灰黑,而底部却顺接着土壤的颜色,由上而下地渐渐变色,让人不得不惊 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它们共同点缀着的,是那赫赫有名的号称 “女王头”的岩石。是什么让“女王头” 如此令人注目?原来那连接着岩石上 下两端的“颈部”极细,仿佛转动一下 就会断了。一阵风,一个浪,仿佛就能把她摧毁。但岩石的上部却像极了一个头戴王冠的女王,高贵神圣又凛然不可侵犯,千百年来一直昂首屹立在此,默默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女王头”便得名于此。

 今天大自然仍然在继续“雕刻” 着这些奇岩怪石,海水与奇岩怪石的神奇故事仍在继续上演。大自然,美妙的大自然,浪漫的大自然,神奇的大自然!

海与石在野柳,演绎着大自然的 传奇!

【评析】用最细的心去观察海与石,用最美的眼去欣赏海与石,用贴切、灵动富有诗意的文字去描画海与石,再用最真、最诚的情去抒写对海与石的恋恋深情。对七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游记散文已经很美,很精彩了!

本文由施迎春老师撰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