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生谈】作文立意如何写深刻

 宝妞 2023-03-04 发布于河南

栏目内容

语文之学、教育之术、文学之思、哲学之想

栏目宣言

“所有的客观都是主观,所有的意见都是偏见”。我宁愿矫枉过正地表达“偏见”,而不愿模棱两可地阐述“真理”。

“凡是可说的,都要说清楚;凡是不可说的,则必须保持沉默”。我坚持“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坚持有选择地相信,有理由地怀疑,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

栏目主编:王涛     栏目主笔:毕光荫

作文立意如何写深刻

一、“插在花瓶里的鲜花”与“插在牛粪上的鲜花”

插在花瓶里的鲜花比起插在牛粪上的鲜花,总觉得更加娇艳,更加芬芳。鲜花还是那朵鲜花,它本身没有丝毫改变,但是,它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改变一个事物给你的感觉,并不一定要从事物本身入手,外围因素有时也很重要。

比如,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本身有什么深刻之处?通常我们会说,它表达的道理很深刻。但是,这种深刻的道理如果不经人点破,我们是很难在这句话中体会到的。为什么?因为一看便能体会的话,绝不会深刻。

我们发现,真正深刻的话,乍看起来往往平平无奇,它蕴含的深刻道理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某句话给我们以深刻的感觉,是在我们或是听了他人系统的解释,或是与自身知识产生勾连的情况下才产生的。

我们作文的立意要想深刻,跟我们对立意的阐释——即文章整体的构思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样的道理,不同人的阐释,深刻与否,可能完全不同。

那么,在考场作文中,我们的立意如何才能使人感觉到“深刻”呢?

一方面,我们的思想深刻,立意就肯定深刻;思想不深刻,立意就绝不可能深刻。但思想的训练又不是单单的语文作文课所能承担的;另一方面,我们特别注意应该是整篇文章对立意的阐释。阐释的巧妙,立意便觉深刻;阐释的蹩脚,立意便觉索然。

因此,要想让你的立意看起来深刻,我们必须从立意与构思两方面入手。

二、“深刻”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想自己的文章立意深刻,可是,“深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通常说到深刻,一般是指“深切透彻”。但是,在写作中又有不同。

写作中的深刻其实不止是“有深度”,它还包括有广度,有高度。

拿写“路”来说,最低级的立意是写行走的道路。

我们可以拔高它,写“人生之路”,这样立意就有高度了,这是“深刻”;

我们也可以拓宽它,写“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道路”,这也是“深刻”;

我们还可以深入讨论它,写“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道路,路虽不同,却无好坏”。

再拿写“理想”来说,最普通的立意是写“我的理想”。

为了让它有高度,我们可以写“我的理想与国家理想”;

为了让它有广度,我们可以写“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

为了让它有深度,我们可以写“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如何让你的立意看起来深刻

方法共有六种。

从广度方面考虑:

1.矛盾对立法

2.宏观定位法

从高度方面考虑:

3.引申升华法

4.家国同构法

从深度方面考虑:

5.多重分类法

6.层层深入法

1.矛盾对立法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潍坊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

一般立意:

1.要做精神的丰盈者。

2.安于贫穷才能乐于求道。

3.豁达是一种可贵的胸怀。

找到材料中的一对矛盾概念,使文章立意深刻,比如:

现实的不幸不影响主观的幸福。

2.宏观定位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般立意:

1.修身正心,迈步向“义”。

2.立义笃行,奋然筑梦。

3.载道以义,直挂云帆。

从宏观上定位“理想”,更加突出理想的本质,使文章立意深刻,比如:

理想是人类所有愿望中最富有理性的,它指向实践,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则是实践理想的关键要素。

3.引申升华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永远的神”“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永远的神”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有网友认为,“永远的神”“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永远的神”“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般立意:

1.个性化的流行语是把双刃剑。

2.优秀的流行语可以丰富母语。

3.不要因为追求个性流行语而忘记了母语。

将立意拔高到“语言”的层面,使文章立意深刻,比如: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流行语的泛滥破坏了由社会公约维持的相对稳定的语言,故而,对其使用必须加以限制。

4.家国同构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位作家曾说过: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懂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允许孩子的平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省重点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一般立意:

1.平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2.平凡的生活同样精彩。

3.在平凡中接受自己。

联系家国问题,使文章立意深刻,比如:

平凡是常态,我们要学会接纳平凡;但接纳平凡不意味着不作为,承担家国责任,却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这才是真正的平凡,真正的平凡中蕴含着伟大。

5.多重分类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费孝通《乡土中国》

踏进新的历史时期,回望“乡土的中国”,感慨颇多。比如这“规矩”二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当代某些青年认为,法治社会里讲“规矩”已无必要,奉行“法无禁止皆可为”的信条即可。你的看法呢?请以“青年与规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般立意:

法律与规矩并存,自律与他律并茂。

我们对二者进行多重分类,充分讨论二者不同,使文章立意深刻,比如:

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法律是底线,道德是更高要求;法律是“法网恢恢”,难免疏漏;道德是“举头三尺有神明”,无处不在,故而,道德是法律的补充,二者都对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6.层层深入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

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般立意:

1.文质相济,内外相兼。

2.实用之效成于外,尚美之用盈于中。

3.物质与精神兼具。

我们可以将问题层层深入分析,使文章立意深刻,比如:

实用和审美很多时候并不矛盾,可以兼得,从审美可以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角度而言,审美本身就是一种使用,精神也是一种特殊“物质”。

栏目主编:王涛

 图片

全国中高考教学考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全国作文大赛学术顾问,中国修辞学会读写专项委员会理事,京华名师工作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领衔人,全国中高考命题评价课题组作文组组长,国家基础教育资源联盟特聘专家、国培专家,中国教师慕课学院执行院长。

作者小传:毕光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