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寿潜《危言》三次进呈光绪

 思想的救赎 2023-03-04 发布于广东
光绪十二至十三年(1886-1887),三十一岁的汤寿潜在山东巡抚张曜幕中,对社会弊端的认识日益深刻,改革思想逐渐成熟。十六年(1890年),会试落第后,他在上海完成《危言》,由时任刑部郎中的陆学源刻行,迅速风行海内。汤氏以此成为晚清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危言》曾被三次进呈光绪,其影响可见一斑。

第一次将《危言》进呈光绪的是孙家鼐。

孙氏是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作过光绪的师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1898年7月),“百日维新”正在进行,孙氏上《请饬刷印<校邠庐抗议>颁行疏》,自然是为了促进变法。此疏提及“臣昔侍从书斋,曾以原任詹事府中允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书》进呈,又以安徽青阳县知县汤寿潜《危言》进呈,又以候选道郑观应《盛世危言》进呈,其书皆主变法,臣亦欲皇上留心阅看,采择施行。”

可见,孙氏进呈《危言》是在“侍从书斋”之时,即他担任光绪师傅的时候。孙氏教光绪读书,始于光绪四年,止于十八年。就在这年,汤寿潜中进士,入庶常馆,而孙家鼐以都察院左都御史任庶常馆大教习,成为汤的老师。这应该就是孙向光绪进呈《危言》的机缘所在。

光绪读《危言》后,未知有何评价。

第二次将《危言》进呈光绪的是翁同龢

翁氏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廿年(1894年)四月,庶常馆散馆,汤氏以知县即用,等待任命。廿一年二月上旬,授安徽青阳知县。十二日(1895年3月8日),将赴任安徽青阳知县,翁同龢召谈,在日记中写道:“汤生寿潜所著《危言》二卷,论时事极有识。今日招之来长谈,明日行矣,此人必为好官。”可见翁氏此时已读过《危言》,评价很高。三月廿三日(4月17日),翁同龢向光绪进呈《危言》。其日记是这么写的:“见起一刻馀,仍至书房,以陈炽《庸书》、汤寿潜《危言》进呈御览。” 就在这一天,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并不是巧合,翁氏之所以进呈《危言》,正是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

《危言》此次得到了光绪的青睐。光绪廿三年五月,安徽徽宁池太广道袁昶致函湖广总督张之洞,说“圣上惩于马訾江之役,命译署大臣搜罗言时务策进御,所呈乙览不下十余种,独汤君所著《危言》三十九篇上邀睿赏,是书视孙芝房《刍言》为胜。”“马訾江”即鸭绿江,“马訾江之役”即中日甲午战争。安徽候补知府王咏霓也称颂说“莫更危言动天听,函关争遣一丸封”。

国家图书馆藏有手抄本《危言》,钤“翁氏”印,可见是翁同龢读过的。汤氏中进士的那一届会试,翁氏是主考官,因此汤是翁的门生。由此来看,这个手抄本极可能是汤赠翁的。翁氏以此本进呈光绪,也是有可能的。

将《危言》进呈光绪的是康有为。

记载此事的是《刘绍宽日记》。刘氏温州人,光绪廿三年(1897)成为拔贡生,取得赴京朝考的资格。次年四月底,他进京参考,至六月廿日离京。期间,与翰林院编修黄绍箕、主事徐定超多来往,还见过一次康有为。其日记五月初九日载:“到台、处、湖三州会馆拜谒。夜晤黄仲弢、徐班侯两先生,得聆雅教。仲弢先生推尊西学,以为暗合三代之治,且言时文改为策论, 仅可以为过峡文字,必须整顿学堂为要。又云康、梁谈及时事,去人不远,惟学术终乖,不可为据云云。少顷,康长素来会,遂退。”“康长素”即康有为。

此时,“百日维新”正在进行,故刘氏在日记中记下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消息,如五月初十日:“申牌,黄仲弢先生来,言昨江建霞编修、李木斋侍御盛铎、张季直殿撰、梁卓如孝廉启超同商新政。梁出学堂章程一册,已粗阅过,呈军机处覆旨。事缘初八上谕催覆学堂章程,大小军机议无所出,张侍郎荫桓等询及卓如,卓如乃呈此册,甚为喜悦,不日当为具奏矣。又述康有为昨来,言荷圣眷优隆,不能遽去,而实为守旧诸臣所挤,恐不能大有所为,刻已向堂官告辞云云。”五月廿九日:“闻康此刻已将《时务报》所出之六十馀册,及汤蛰仙之《危言》均取进呈。”

可见,康有为向光绪进呈《危言》,是其推动“百日维新”的一个动作。

《危言》鼓吹变法,亟欲改变现实的光绪自然想把汤氏拉入自己的阵营。闰三、六、七月,光绪三次召他进京。汤氏因母病而未赴,因而没有卷入这场惨烈的争斗,躲过一次生死劫。

国家图书馆藏手抄本《危言》,钤“翁氏”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