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风的书屋

 晨风的书屋 2023-03-04 发布于江苏

晨风的书屋

上小学时,老师把写日记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我们,不管大家是否愿意都得完成。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小时候好胜心强,总希望自己的日记比别人写得好,所以每天回家后,都抽时间坚持阅读课外书籍。

我家不是书香门第,家里没有太多的藏书,在那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生活里又没有网络,不象现在想看什么书都唾手可得。那时候想看书,你得出去借,否则你无书可看。值得庆幸的是,从小爸妈对我的学习就很支持,他们经常从单位借书回来让我阅读。

每天我有了时间,都是在家看爸妈从单位里借回来的书。碰到不认识的字,就翻开字典查看,不管是否看得懂,一天天就这样囫囵吞枣地阅读着。日子久了,也就慢慢地养成了每天阅读、写日记的习惯。这些习惯,一直延续到我参加工作以后好多年。

参加工作以后,我之所以还一直在坚持写日记。那是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文字,在日记里写下的是自己思想和生活的感受。那断断续续的文字,是内心深处很私密的东西,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文字。大家都看的日记,那是雷锋日记。我不是雷锋,所以,我将自己的日记归纳为个人隐私。

记不得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写日记的。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是在恢复高考的那段日子里。在中国,高考对很多人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参与者都在全力以赴。

因为大学十年停招,社会上考生云集。无数的学子,如同饥饿的人扑向面包那样,纷纷涌向考场。在这样的状况下,对于没有上过一天高中的我,敢于和千千万万的考生一起,坐在录取率很低的考场上博弈,那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底气的。

虽说如今的高考已经没有当年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气势,但很多年后,每当回想起当年那史无前例的国考,心中还是感觉那样的惊心动魄。那时因为时间的紧迫,总感觉不够用,但是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我改变了原来好多的习惯。

人到中年,生活的阅历,让我慢慢明白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习惯,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在平淡的生活中,只要你坚持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好习惯。比如,你每天看一小时以上的书,每天写一千左右的文字,每天坚持一小时以上的运动。日积月累以后,你会感觉到,在周围的人群里自己已经显得与众不同。

很多时刻,人们总是羡慕那些优秀的人。生活的阅历告诉我,其实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特殊。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只不过是比别人更好地做到了坚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你想要坚持去做一件事,事情本身的难度并不大,而最难的是你要在每天坚持去做。这就意味着你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长期的目标,甚至可以说,你从此以后,就要每天去履行对自己的承诺。

比如,你很困,但你还得坚持看书;你很累,但你还得写完今天的日记;你很忙,但你还得完成今天的运动量。其实想要偷懒的想法,几乎每个人都有。但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对自己很严格,无论理由再充分,也绝不允许自己有半点的妥协和让步。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

人到中年,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多,心境趋于成熟,心态也趋于平静,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新的认知标准。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回忆。总是试图通过回忆来回味已经过去的人生,努力让自己的思绪,回到仿佛能够触手可及的遥远的过去,从中寻找到过去的影子。

回顾自己的人生,过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平常自己也没有太多的爱好,如果非得找几个的话,读书和写作算是吧。我是学工科的,写作并不是我的强项,平时喜欢写写文字,其实也就是写的自己的心情。正如有人这样比喻过:文学和生活,居住的同一条街道上,但分别住在不同的房间里。我认为这话说得很贴切。

我一直认为,真实的文字是心灵的足迹,它记录着人生的轨迹。它和名人们的自传,有着本质的区别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不具备写自传的资格,而且也没有到写自传的年龄。几十年来,我写下的断断续续的文字,只是自己的心情,自己内心的感受,至于写好写坏,那已经不重要了。

我一直感觉,喜欢文字的人,总是要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寄托。这样的寄托,可以是一片树叶,可以是一片星空,也可以是一池清水,但绝不能是诺贝尔文学奖。现在写字太方便了,不需要笔墨,不需要熟萱,更不需要红袖添香。只要你打开电脑,敲击键盘,你就可以从容地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对于网络,我了解不多。但我知道,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文章,和以前所写的日记有着本质的区别。你既然公开发表了文章,你写下的文字就会有人来看,就会有人来评论。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对生活林林总总的看法,也不再是自己很私密的东西了。

数年来,孜孜以求,淡泊从容,偶得空闲,敲打键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文会友,慢慢地竟有了不少文友。如因故数日停笔,便会有好友催促,故坚持不懈地漫步方格,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虽然是一个凡夫俗子,但无论做什么,我都会全力以赴地投入。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已经在国内报刊和网络上公开发表了千余篇文章。至于文笔的粗疏和见解的简陋,我已经不在乎了。每每敲打着键盘,看着自己的心情随着键盘的敲击跳跃闪烁时,心中油然涌动起对生活的热爱。

无锡作家余剑英老师很喜欢看我的文章,前些日子她多次建议我申请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对此我一直很犹豫。因为对于微信我了解不多,在发达的信息社会里,网络上高手云集。象我这样对网络一知半解的门外汉,也来创建个人公众号,难免会让人产生班门弄斧之嫌。

但我这个人天生耳朵根子软,经不起别人的多次劝说,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壮着胆子,申请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晨风的书屋”,经过几天的摸索,今天“晨风的书屋”终于正式和大家见面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晨风的书屋”现在很小,也很稚嫩,但它会慢慢的长大,一天天走向成熟。“晨风的书屋”虽然是一个年青的公众号,但里面的故事很多。它会以自己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故事,给每个来访者不一样的惊喜和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