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世界/从品茶所想起的

 晨风的书屋 2023-03-04 发布于江苏

    从品茶所想起的

在中国社会,招待来人时都会泡上一杯茶。喜欢喝茶的人家,在茶几上都放着一只茶盘,茶盘里有着一把茶壶和几只茶杯。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会泡上一壶茶招待客人。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是很稀罕的东西,茶壶里当天沏的茶通常不会倒掉,都是往茶壶中添上开水,留着慢慢饮用。

我家没有祖传的紫砂茶壶,平时,无论是来了客人,还是家人自己饮用,沏茶时都是用茶杯。很早的时候我说不上喜欢喝茶,但我在看书的时候,喜欢学着老爸那样,从精致的茶叶筒里抓出一小撮茶叶,小心地放在杯中。然后冲上开水,一边看书,一边慢慢品尝。

我家算不上书香门第,老爸只读过几年书,十五岁就弃笔从戎了。爷爷在乡村里最多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开明的乡绅。追溯到家族更久远的历史,从家谱的记载中,好像家族中没有什么人,在科举中取得过功名。虽说如此,在整个家族中所有的人,都对文化有着莫名的敬畏。

家族里每个人都喜欢读书,尤其是尊重读书人。父辈们早年投身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城市。在改朝换代的变革中,整个家族的成员也先后从乡村走进了城市,脱胎换骨地变成了城里人。环境变了,身份变了,但大家喜欢读书,喜欢喝茶的习惯一点也没有改变。

在我印象中,每逢家长工作调动,举家搬迁时,必不可少的物件,那肯定是书籍和茶叶筒。到了新居后,家人们首先是在书橱里整齐地放好书籍。然后把茶叶筒放在老爸的办公桌上,在茶叶筒旁边放好茶杯,这似乎在家族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古人说,“红袖添香夜读书”。我一直在想,有红袖添香还读什么书?沏一杯茗茶,静心读书,让自己的思绪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那才是读书的最佳境界。也许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今我也是无什么嗜好,最大的嗜好是喜欢看书,喜欢在看书时沏上一杯好茶。

不过我喝茶,可没有那样多讲究,对茶叶的品种我不十分挑剔,我认为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尽管当今社会的纷繁芜杂,灯红酒绿,权,财,色的诱惑,时时袭来。我还是喜欢像父辈那样,心定神怡地饮茶,专心致志地看书,在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品出那静静的意境,在恬静中思索人生。

我虽然喜欢喝茶,但不谙茶道,对茶更谈不上高深的研究了。除了偶尔受朋友之邀品品茶,大多时候我是在书房里,独坐独饮。我喜欢在静幽的夜里,静品一杯香茗,伴着氤氲的茶香,梳理章乱的思绪。静静的看着一片片叶子,在杯中一次次的翻滚,沉淀,一杯水由浓到淡,也品着一杯茶从馨香到无味的过程。

我曾在茶场看过茶农炒茶,茶场的人告诉我,茶叶的优劣和炒制的工艺有很大的关系。炒制好茶需要在温锅中慢慢揉炒,长达数个小时,茶叶才会慢慢集聚。而若要炒制普通粗茶,那就简单多了,把锅加热,半个小时就够了,但这样的茶饮起来索然无味。茶艺师的这段话让我感悟很深

在功利的社会里,人生亦是如此,人之初,每个人都如同一张白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像炒茶一样,慢慢地发生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品味为什么高低不同,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的自身问题,而是看在生活的这口锅里,你的灵魂被揉炒了多少回,这其中蕴含着很深的道理。

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溽,殆矣。”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最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浅尝甘美,余味无穷。对于饮茶者来说,不是任何人都能品到茶的意蕴的,即使是上等的好茶放在一个不懂得品味的人的面前,他也肯定感觉不到茶的幽香

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一个人若有品茶的能力,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充满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人”。

唐代刘贞亮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见,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

每次沏茶,看着杯中的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滚。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努力地浮起。有的匆匆地展开,慢慢地沉没;有的缓缓地舒张,渐渐地升腾。这时,我的心中会涌动着很多感慨。人生没有绝对的完美,一个人在生活中,只要象壶中的茶叶一样,尽力地伸展自己,那他就是最优秀的。

作者简介:

晨风,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平时喜欢阅读写作,中年步入作家行列。先后在国内报刊和网络上发表作品千余篇,喜欢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