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氏心意拳“起如挑担,行如槐虫”解读

 古慈诺雅 2023-03-04 发布于四川
Image

Image

起如挑担


戴氏心意拳被当地人称之为戴家拳。

起如挑担,是在戴氏心意拳蹲猴桩练习时,展式的启动,以及在所有的拳架中展式的启动时的一个发力状态。(蹲猴桩是俗称,真名是先天一炁乾坤六合桩)

说到“展式”,无论是心意拳还是形意拳中,都有一句话叫作“束展二字一命亡”,意思是心(形)意拳,用的都是身法的整体束展劲,如果通过练习,达到肌肉如一,那么身法的束展劲是非常可怕的,纤纤弱女子也能表现出非常大的力量。

起如挑担,有很多的解释,但大多数都是没有真实的挑过扁担的,我前些年钻研这个的时候,专门挑扁担去品味过那种感觉。

所以,有些真实的感觉其实是不太好准确的描述的,稍微重一些的担子,当挑上准备发力起身的时候,躯干的上半身是有向上伸展的趋势,主动的去承担重量,而躯干的下半身则有向下伸展的趋势,去催动腿胯来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

这时会自然呈现一种即时的状态,
(1)头向上领(在术语中叫虚领顶劲);
(2)胸涵而不发,背向上下对拔
(在术语中叫涵胸拔背,可怜的被好多不明真相以讹传讹的给解读成含胸拔背了,胸一含,气都憋住了,那不是坑了人吗)
(3)尾闾竖直向下,从而与胯、腿形成整体的力量,并且自然会呈现圆裆(在术语中叫尾闾下垂,腰马合一,也叫松尾闾)。

整个过程,始终都是“涵”和“蓄”着力量的,不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松。

Image

我们可以从这位大哥的形态中品读一下那种感觉,当然,我建议还是自己找个扁担挑一下重物,不一定要挑起来,体会一下往起起的时候,自己全身整体的状态(不要挑杠铃,杠铃是硬的,没有弹性,体会不到将起未起的感觉),然后自己解读那些站桩的规则和术语。道法自然,大道至简,古人诚不我欺也!

行如槐虫


槐虫,就是槐尺蠖,我们先来看看槐虫行走的样子,请看下图。

其实,还是挑担的那个劲,先是躬身,然后向两侧伸展。

当然,我们要学习的不是这个外形,而是领会内在的扎扎实实的劲道。

弓劲变直劲,直劲变弓劲…,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就形成了戴氏心意拳独特的翻浪劲,束也打,展也打,追风赶月不放松,一浪一浪不停歇。

学的是意而不是形


实际在练习中,不可以把身体屈成那种弓形,那样是会影响气机流通的,而且也发不出来力量。

所谓“立木顶千斤”,我们是要从挑担和槐虫中看到内在的力量转换,而不是去模仿外形。

蹲猴桩的发力方向归结为三个字:“盯、顶、钉”,目视前方盯紧对方,每一动发力瞬间均离不开头上顶,脚钉稳,上下对伸成立木之势的整体劲,才能形成“身似弓,手似箭”的发力机制。

这些需要在平日的站桩中多多细细品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Image

Image
编者介绍
INTRODUCE
王冰清
Image


传统国学文化学习和践行者,武术+中医+丹道,现代炼金士;

车派形意拳武字辈弟子,戴氏心意拳第七代弟子,
太和经络疗法非遗传承人;
精研站桩、易筋洗髓经、理筋正骨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