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沂蒙红色文化的摇篮沂蒙革命根据地创建概述

 岚夕归读 2023-03-04 发布于河北
 
        沂蒙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开辟、创建的全国著名的几个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革命根据地是一个区别于行政区划的广义的地理内涵,其范围系指以沂蒙山区为中心,以原临沂地区所辖十三县为主体的山东省东南部地区。这一区域包括原临沂地区,枣庄市、莱芜市的全部,泰安市东南部和淄博、潍坊、青岛三市的南部,济宁市东部以及江苏省徐州、连云港两市的北部。沂蒙革命根据地内设置鲁中、鲁南、滨海三大行政区(战略区),山东省党、政、军、群领导机关长期驻在沂蒙革命根据地。

一、中共中央号召全面抗战并建立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向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中旬,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会议,研究如何领导山东人民进行抗战的问题。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沂蒙各地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的号召,放手动员、发动群众。从8月起,先后建立了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沂水县抗日游击第一中队等地方人民抗日武装,恢复与建立中共沂水临时县委等党组织。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泰安徂徕山大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支队长,黎玉任政委。部队有400多人。

        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给中共山东省委发出指示信,指出:省委的工作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因此在党的工作上、群众工作上、游击战争上都必须采取积蓄力量保存力量的方针;省委工作的中心地区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6月30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5月下旬由山东省委扩大而成)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主要内容是:在鲁中,创立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向北以淄博山区为依托,开创清河地区的游击根据地,向南发展开创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向东发展开创沿海地区抗日根据地。7月4日,毛泽东复电批准这一计划。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重申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派兵去山东”。此后,人民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二、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鲁中区位于胶济铁路西段以南,津浦铁路济南至兖州段以东,滋(阳)临(沂)公路以北,沭河以西,处于山东腹地。境内山脉连绵起伏,河流纵横,地势险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后,山东沦为敌后。中共山东党组织积极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同年5月,中共中央派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郭洪涛率干部约50人来山东,重新组建山东省委,郭洪涛任书记。5月下旬,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9月下旬,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在岸堤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郭洪涛作题为《目前战争形势及我们的当前任务》的报告,进一步确定在沂蒙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针。为开辟、创建鲁中抗日根据地,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建立人民抗日武装。根据省委的指示,1938年3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十二中队、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分别在蒙阴县黄庄、沂水县公家疃建立。7月,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一团等部到达蒙阴县坦埠。11月,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到达沂、鲁山区。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王庄成立,统一指挥山东各地起义部队(不包括冀鲁边区和鲁西地区)。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所属基干部队2.45万人。

      建立各种抗日群团组织。在省委的领导下,各种抗日群众团体相继建立。1939年5月,苏鲁战区青年抗日救国总会在沂水夏蔚成立。7月,山东第一区职工、妇女、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此后,鲁中区各县群团组织相继成立,使广大民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为根据地建立贡献力量。

      恢复与建立党政组织。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进驻沂蒙山区后,直接领导鲁中区各县的工作。到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称)在沂水县王庄成立时,鲁中区先后建立健全了蒙阴、费县、沂水、新泰、泰安、莱芜、博山、淄川、泗水、安丘、临朐等县党组织。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建立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亦称大鲁南区党委),林浩任书记。下辖泰山、淄博、鲁东南、鲁南、尼山五个地委。8月1日,八路军第一纵队在沂南县代庄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10月,抗日民主政权——北沂蒙联防办事处成立。12月,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成立。进入1940年,鲁中区党组织迅速发展:2月16日,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3月,临费县委成立;沂(水)蒙(阴)临(朐)益(都)四县宪政促进会和沂水县参议会成立;临费沂边联工委成立。7月,蒙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0年7月26日至8月26日,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大会,山东省工、农、青、妇、文化各界救国联合总会成立大会的“联合大会”在沂临边县的青驼寺(今属沂南县)隆重举行。会议成立了全省统一的行政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黎玉任首席组长,李澄之任副首席组长。

     1940年10月,中共鲁中区党委在沂南县艾于湖村成立,霍士廉任书记。鲁中区党委先后辖一地委(泰山地委)、五地委(由鲁东南特委改称)、二地委(沂蒙地委)、四地委(沂山地委)等。至此,鲁中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到年底,全省建立了两个行政主任公署,10个专员公署,79个县抗日民主政府。

三、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鲁南区位于山东南部,东临沂河,与滨海区毗邻;西至微山湖,与湖西区相连;南至陇海铁路东段;北以滋(阳)临(沂)公路与鲁中区相依。境内抱犊崮、天宝山山脉相连,沟壑纵横,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8年7月下旬,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率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一部到达滕县,支援刚成立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同时探索开辟鲁南抗日根据地的道路。此时,鲁南地区己建立了临郯县委、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滕峄边区县委、临沂县委、峄县县委等党组织。8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撤销抗战前在鲁南地区建立的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分别建立苏皖、苏鲁豫、鲁南三个特委。至年底,鲁南地区己建立临郯青年抗日义勇队、山东省农民抗日自卫团总团、临郯独立团、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十二支队等抗日武装。

      1939年1月,中共鲁南特委成立,宋子成任书记。6月21日,毛泽东致电八路军总部,指出:乘鲁南局面混乱,将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及萧华纵队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并应大放县长、区长,以争取政权。10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师部、随营学校、六八六团等进入抱犊崮山区的临沂县大炉村(今属苍山县)。罗荣桓提出“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北连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块平原”的战略构想,积极创建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11月,邹县、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0年1月,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接着,建立了郯东北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办事处。3月,邳县、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6月,中共鲁南区党委在天宝山区的油篓村(今属平邑县)成立,赵镈任书记。鲁南区党委先后辖一、三、四地委、沂河地委、运河地委、二地委等七个地委。与鲁南区成立同时,鲁南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总会和鲁南区职工、农民、青年、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宣告成立。6月11日,鲁南区参议会、鲁南专员公署在滕(县)峄(县)边区七里河南山成立,彭畏三任参议长,于化琪任专员。鲁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四、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滨海区(抗战初期称鲁东南地区)位于陇海铁路东段以北,胶济铁路以南,东临黄海,西界沂、沭河。境内既有五莲山、马髻山等山脉,又有广阔的平原和起伏的丘陵,是开展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要地。

     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抽调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由沂水开赴莒县岳家沟一带,创建鲁东南抗日根据地。8月,边区省委决定建立的中共鲁东南特委在莒县大店(今属莒南县)成立,景晓村任书记。到年底,莒县、日照、诸城建立了县委和基层党组织。第二支队发展到千余人,成为开辟和建立根据地的基干武装。鲁东南特委和第二支队组织大批民运干部,分赴各地组织抗日团体,并开办军政干部训练班,使群众运动有很大发展,相继建立了自卫团、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和儿童团等群团组织。
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成立后,鲁东南特委改为第一区党委所属的第五地委。此时,又相继建立了莒南、赣榆、胶县、莒赣临等县委或工委,并建立了26个分区委。
 
     1940年5月第一区党委撤销,五地委直属山东分局,10月改属鲁中区党委领导。12月15日,莒日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成立,谢辉任主任。

     1941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分局等领导机关转移到滨海区,推动了滨海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3月20日,滨海专区参议会成立,高赞非任参议长。8月,滨海专区专员公署成立,谢辉任专员。

     1942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将鲁中区五地委与鲁南区四地委合并为滨海地委,直属山东分局,王众音任书记。滨海地委辖日照、莒县、沭水、莒中、临沭、海陵、赣榆县委和莒北、日北、马陵工委。

     1943年4月,滨海地委撤销,成立滨海区党委,符竹庭任书记。与此同时,滨海区参议会、滨海专员公署成立,高赞非任参议长,谢辉任专员。滨海区党委辖一地委(滨北地委)、二地委(滨南地委)、三地委(滨中地委)和青岛市工委。滨海抗日根据地进入发展新时期。

五、沂蒙人民的无私奉献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沂蒙革命根据地军民累计作战2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25万人;发展正规军10万余人、民兵30多万人、自卫团70多万人;根据地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党政群机关人员伤亡11万多人(其中牺牲4万余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涌现了众多的英模人物和“红嫂”,谱写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壮美乐章!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经过土改,使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思想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民踊跃破除“三纲五常”和封建迷信,婚姻自由己在解放区蔚然成风。各级人民政府适应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普遍建立了文化站、冬学、识字班和夜校,推动广大民众学文化,使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因为广大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为保卫胜利果实,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积极参军参战,全力拥军支前,先后有120多万人支援前线。沂蒙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牧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