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爱耳日 | 老年人听力损失影响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选配助听器记住这两点

 老爷爷pwz 2023-03-04 发布于陕西

来源 |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作者 | 王硕、赵宵颖

编辑 | 裴硕知

听力下降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之一,根据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听力残疾现残率达11.04%。2016 年,一项基于我国四省的调查研究发现,60—74岁老年人中,听力损失现患率超过了50%。老年听力损失不仅会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还可能引发孤独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认知功能退化,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听觉言语交流障碍

“听的见,听不清”可能是老年听障朋友最常存在的问题,经常出现打岔等现象。“你说声大点”、“你说话慢点”、“你们别一起和我说”、“太乱了,你们说什么听不清”,如果这些情况出现,也都是老年听力损失的常见表现。言语交流障碍出现后,会对老年人自身甚至家庭生活带来各种不良影响。

2.听力损失影响心理健康

长久的听力损失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在听力下降初期,轻度的听力损失往往只在复杂聆听环境中产生困难,大部分老年人可能选择不予理会;随着听力逐渐下降,不采取助听措施时与人交谈也会出现困难,电视、广播的声音也难以听清,从而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不愿参加社交活动,逐渐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许多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由于长期丧失听觉信息,丧失了交流与社交的欲望,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

3.听力损失影响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像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可能很少有老人及其家人会将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联系起来。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甚至老年痴呆症紧密相关。通俗讲,一方面由于听力损失,听觉信息向大脑的信息传输减少,可能会加速大脑体积缩小;另一方面,当听不清时,我们会“用力听”,这样可能会过度消耗大脑的认知资源来补偿听觉信息的欠缺,长此以往认知资源会被“过度利用”,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

4.发现听力下降了,应该怎么办?

老年朋友发觉听力出现了问题,应该先到医院就诊,进行听力检查,由耳科医生排查听力损失程度和性质。如果能够治疗,可以通过药物等手段进行干预。多数情况下,老年听力损失不能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治好,助听器选配是最主要帮助老年听障朋友改善听力的途径。

这里,需要向老年朋友们重点强调两点,一、助听器需要正规验配,根据听力损失程度、性质、个人期望值等等进行专业选配。如果选配不恰当,可能会对现有听力造成进一步损害。二、助听器选配要尽早,不要一拖再拖,等到实在无法交流的情况再进行选配,可能助听器佩戴效果会大打折扣。老年人自身的听觉功能保留越好,助听效果越好。

对于极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朋友,助听器效果不佳,也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目前,已有一些列研究显示,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为多数极重度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带来言语交流的显著改善。

总之,我国老年人口占比日益加剧,伴随年龄增长, 听力下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言语交流, 还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等产生负面影响。听力损失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