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万解放军强渡黄河,蒋介石得知后大惊失色:我40万大军呢?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3-04 发布于广东

1947年7月的某天下午,蒋介石正在府中与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饮茶谈笑,轻松惬意。

突然,警卫员慌张地跑了进来,对着蒋介石耳语了几句。

蒋介石听完面色大变,整个人都呆住了,手中的茶杯落在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图片

原来是前线紧急军情——刘邓大军已于6月30日晚渡过黄河,抵达了鲁西南。

当时国共两党实力悬殊,国民党军队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为何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反应如此激烈呢?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一事,给蒋介石带来了多大的打击?

一、国民党剑指中原解放区,强渡黄河势在必行

1946年,距离日寇投降、撤离中国大地,才刚过一年。全国百废待兴,人民群众急需休养生息。

图片

然而,此时国内的局势并不稳定。

6月26日,蒋介石按捺不住撕毁停战协定,派遣30个旅的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随后,蒋在全国部署兵力,160万国民党军队来势汹汹,向解放区开展大规模的进攻,意图彻底消灭我军。

全面内战正式爆发。

内战初期,国民党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他们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也归他们所有,在编军队高达430万人。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给予蒋介石源源不断地援助,武器弹药、大炮飞机应有尽有,国民党军事力量一再增强。

图片

我军劣势明显,缺乏工业城市,基本靠农业经济维持,总兵力只有127万。

而且军中武器极为短缺,还处于抗战时期“小米加步枪”的水平。

在双方差距巨大的现状下,我党疲于应付,基本是以防守为主。

双方僵持半年后,战局出现了转机。

1947年2月,随着战局的深入,国民党战线不断拉长,守备力量出现短缺,已经有了疲态。

与此同时,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发动人民群众展开反内战游行,人民革命形成了第二条战线,蒋介石几乎尽失民心。

图片

两下夹击,国民党军队日渐势微,蒋介石等高层领导焦头烂额,最终决定实施一次大的战略调整,由原计划的全面进攻转变为重点进攻

他们计划,首先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割断左右臂,然后全力在华北决战,占领全东北。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蒋介石派了94个旅共70万人的兵力,进攻陕北和山东。兵力占当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43%

连接这两处兵力的,正是从风陵渡到济南约一千公里的“黄河防线”,这部分由于地势原因,只能派小部分兵力驻守,也是这次进攻防守最薄弱的部分。

图片

为了守住黄河防线,蒋介石还策划了“黄河战略”

他对驻守黄河的国民党部队下令:

“宁停军运,不停投石”,并不断派出心腹前往花园口督导。

该行动要再现1938年花园口决堤时的灾难,旨在切断我党在山东、苏北、豫东与华北的联系,既能消灭我军有生力量,又能以小股兵力据守黄河天险,毫没有考虑过沿岸百姓的性命。

图片

当时我中原解放区几乎被国军包围,为了使其成功突围,毛主席提出外线出击,挺进中原的战略构想。

而黄河防线上的布置,给了我军突破的机会。

1946年10月29日,毛主席致电刘伯承、邓小平,询问他们以主力向中原出动的计划,多久能够实现。

刘、邓回答:3、4个月基本可以实现。

后来,中央又根据当时战局,将原本定于1947年2月渡河的计划,推迟到6月底,意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一定要取得渡河战役的胜利。

图片

除了确定作战时机之外,我军的后勤准备工作也已到位。

其一是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保证了军需。

红军解放了晋冀鲁豫区后,进行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又大力推进生产运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粮食大丰收,经济也得到有效提升,可保障军粮供应。

其二是大规模的参军运动,补充了军队的有生力量。

土地改革为我军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在“保卫胜利果实”的号召下,群众们积极参军,且战士开赴前线时,村干部和群众自发承诺保障军属生活,解决了新兵的后顾之忧。

图片

其三是造船修路扩充军备。

我军在山东省阳谷县成立黄河指挥部,组织人民群众造船。在4个多月内共造了200只新船,不少老船旧船也得到了修缮,可以投入使用。

其四是招募水兵、水手保障渡河安全。

招募的水兵成立水兵连,投入作战,水手则要求会游泳、撑船等,共成立了7个大队,确保渡河时顺利突破。

图片

以上种种,皆证明了我军虽然军事力量不及国民党军,但准备充足,又占据了先机,足以与之一战。

二、强渡黄河,刘邓大军顺利南下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来到6月底。

刘邓大军将大规模渡河时间定在了6月30日,渡河地点选在鲁西南的濮县东阿的360里河段。

除渡河主力军外,中央军委提前指示:

太行、冀南军区及冀鲁豫军区所部,要求在渡河前一日发动敌袭,声东击西,以牵制敌人大部队,为野战军渡河提供有利条件。

图片

6月27日晚,独立一旅先行渡河,从外部包围郓城及其北部的敌人,等待30日晚与大军汇合。

6月30日,刘邓所部四个纵队,共12万大军潜伏在隐蔽处。

夜色渐浓,数百条战船悄然入水,随时准备进发,岸边黑漆漆的炮口对准河对岸,只等时机一到,立刻开炮。

二纵队作为先头部队,最早抵达蔡楼渡口对岸的孙口。

战士们站在河岸边,可以远远看到对岸村落与河水之间的一道灰线。

图片

那是蒋介石“黄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扼守黄河的大堤。

此段黄河极深极宽、河水奔腾汹涌,一旦决堤,下游顷刻间便被淹没,而那片区域正是中原解放区,这就是蒋介石的毒计。

他企图以四十万大军切断我军双翼,如果不在“黄河战略”完工之前突破黄河,中原解放区就要在洪水中毁于一旦。

渡河行动势在必行。

月上中天,夜半已到。

12时整,随着一声号令,我军大炮齐声迸发,河对岸瞬间火光冲天。

在一片炮火声中,二纵队作为先头部队,训练有素地登上船只,朝对面进发。

当时,每条船上都指定两名战士保护水手,以确保河面开战后,仍能继续渡河。

图片

渡河开始了。

二纵队四连二排是前卫,他们在参军前,大多是穷苦的水手,此刻到了他们熟悉的领域,人人勇敢非凡,驾驶着船只穿过汹涌的黄河,不到一刻钟,便抵达了对岸。

南岸几十个村庄里都有敌人的布防,二排的战士们靠岸后,矫健地跳下船头,向敌人猛扑过去。

当国军发现我军已经上岸,迅速开枪,枪声划破黑夜,激起我军战士的热血。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打响第一炮,完成光荣的任务!”

随着一声嘶吼,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快速踏过及腰深的淤泥滩,持枪向敌人冲了过去。

很快,战士们突破第一道防线,占领了河滩上的工事基地,接着又开始攻克河堤上的地堡群。

图片

在大军抵达时,四连的勇士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打响了反攻的第一炮!

二纵队的战士们陆续渡过黄河,很快占领了河对岸,与早前渡河的独立一旅汇合歼灭敌人。

剩余部队先后从位山、张堂、孙白、林楼、李桥、于庄等渡口渡河。

这次渡河行动隐蔽而突然,国民党军始料未及,再加上沿线兵力薄弱,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一夜之间,12万大军在300余里的河段上突破敌人防线,彻底瓦解蒋介石的“黄河战略”阴谋。

部队挺进后,后续军需、粮草、武器弹药等逐步跟进,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好,辎重队伍只花了3天时间渡过黄河,与大军汇合。

图片

7月4日晚,冀鲁豫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邓小平准备渡河,由四大队水兵一连10号船执行此任务。

这条渡船能容纳一个连的兵力,行速很快,夜间渡河十分隐蔽。

在渡河途中,敌人的两架侦察机投下照明弹侦查情况。

殊不知,刘邓大军早已渡过黄河,等他们再返回指挥部叫来轰炸机,只能炸一炸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了。

图片

邓小平渡河时,站在船头,恰好敌机投下的照明弹照亮了夜空。他笑称:

这是敌人怕他们渡河寂寞,特意点亮了“天灯”。

刘邓两位首长在船上谈笑风生,强渡黄河的战役取得全面的胜利。

三、乘胜追击,鲁西南战役反攻开始

晋冀鲁豫野战军成功渡过黄河,打破蒋介石以40万兵力,阻挡我军增援中原解放区的美梦,也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当刘邓大军成功渡过黄河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他简直难以置信,整个人都怔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图片

而正在赴宴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吃惊不小,他惊叹道:

“这简直是惊人的!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

这场胜利,给国民党高层打了一个结实的闷棍。

蒋介石意识到,如果不能把刘邓大军消灭在鲁西南,或迫使其回防,战局将对国军发生不利的变化。

事态紧急,蒋介石即刻下令让曹福林所部55师的两个旅退守郓城,牵绊我军。

与此同时,他还下令刘汝明所部军队驻守定陶与菏泽;又从南面、豫北等地调来4个师,由王敬久任司令员,统一指挥。

图片

蒋介石此举是想从东西两面夹击,迫使我军背水作战。

刘伯承与邓小平很快看穿他的意图,于是将计就计,从容应战。

著名的鲁西南战役打响了。

我军采用“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略手法,屡屡得手。

第一战在郓城。

在战斗中,第一纵队和独立一旅仅仅花了2天时间,就歼灭了国军整个55师共1.5万人,创造了单独攻坚和歼敌2个旅的先例,被通报全军予以表彰。

这是大反攻中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我军据此总结原因,分析了敌我军队特点,为后续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片

不久,定陶、曹县也传来了捷报,国民党王敬久主力军队被孤立,他所部在巨野、金乡之间摆成了一条长龙。

我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趁王敬久兵团主力队势分散之际,对其实施分割包围,逐个歼灭。

野战军各纵队整编完成,领命待发。

7月13日拂晓,各纵队按原计划行军,将王敬久军切割成3块,逐步包围分裂、发动猛攻。

14日,王敬久所率剩余部队疲态尽显,国民党军大势已去,被困于金乡。

图片

蒋介石闻讯大惊失色,于19日亲自飞往开封督战,又派兵增援,企图挽回颓势。

然而一切已成定局,我军连连得胜,至28日歼灭国民党军66师后,取得了全面胜利。

鲁西南战役共歼灭敌军五万六千余人,进一步消灭了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打破了敌人重点进攻战略的第一道布局。

此后,刘邓大军继续行军,向着大别山挺进。

图片

毛主席曾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评价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为: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时至今日,当我们瞻仰先烈遗迹时,仍能感受到那个夜晚的惊心动魄。

那些冲到河岸边的先辈们,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冲锋。

当时恐怕无法想象,只要再过两年,他们用热血浇灌的新中国,就要成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