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葑溪老人传家之砚

 苏迷 2023-03-04 发布于上海
《苏州日报》2023年02月25日 B02版

□蔡春生

“汝母嫁时,吾禄未夺。及汝省吾,吾已冠鶡。何以畀之?强有吾家之衣钵。雍正元春,外祖泰兴季氏葑溪老人铭镌付外孙龙申。”

这段刻在砚台上的铭文,是葑溪老人(古人自称“老人”,其实未必真有多老)对着前来省亲的外孙娓娓道来:孩子,在你母亲出嫁的时候,我还在做官领着俸禄呢。等到你现在回来看我,我已摘去官帽过上了隐居生活。现在有什么礼物可以给你呢?我就把我家衣钵——这方砚台传给你吧。

这方砚台(如图),是苏州灵岩山所产的㠛村石,即今天所说的澄泥石。

从铭文可以看出,这段故事发生在雍正元年春天,很可能,就是春节期间,因为葑溪老人的女儿带着小外孙回来探亲了。

古代交通不便,女儿远嫁他乡,走动并不容易,从出嫁到生了小孩回来省亲,已是时隔多年,家庭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葑溪老人已赋闲在家。

砚台是古代文人最为看重的书房器具,不仅是实用必备,而且成为很多文人寄托情感的载体。在这方砚台上,葑溪老人饱含深情,对着年幼的外孙娓娓道来;对于外孙的初次回乡,老人不知该拿出怎样的礼物,足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喜爱,最终将家传衣钵——这一方砚台送给了外孙。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厚礼,寄托着长辈殷切期望。

寥寥几句铭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

比如说,从年份看,砚台落款雍正元春,制作年代可确定为雍正之前,下限为康熙。但此类淌池款式,不是宋元风格,上限是明代。砚为苏州澄泥石,又可以看到明代到清初苏州素砚的制作风格。

“泰兴季氏”也是值得探究的线索,因为在明末清初时期,泰兴季氏是声名在外的名门望族。结合砚主人自号“葑溪老人”,想必在苏州居住也有一定时日了,这些信息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考证葑溪老人的具体身份。此外,铭文还是葑溪老人自己书写并镌刻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笔画起伏间如见作者的情感波澜。

雍正元年即1723年,这方砚台跟随外孙龙申,离开了苏州。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范乔捧砚”的故事。晋代范乔两岁时,其祖馨临终,抚之曰:所恨者,不得见汝成人耳。因以所用之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乔捧砚涕泣不已。

很难确定龙申得到外公砚台时能有几岁,只能推测他当时应该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很可能还是个幼儿。可以确定的是,待龙申日渐懂事,面对着这一方砚台,必定是见字如晤,感受到远在他乡的外公对他深情的爱与期盼。

从雍正元年至今,正好已是三百春秋。沧海桑田,尘世变幻,这期间砚台不知经历了多少故事。十多年前,我在青岛藏家处得见此砚,有感于砚台所承载的故事,倾囊收藏,让它再次回到了苏州。去年苏州博物馆西馆开放,苏作工艺馆需要苏州古砚陈列展出,我便选了此砚借展,可以让更多观众了解这方砚台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