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 “铭文砚”收藏的一点法门(一)

 灰二琅 2017-10-11

传承海岱文化丨品鉴齐鲁经典

透视协会业界丨服务工匠大师

指导收藏鉴赏丨满足百姓需求

我什么也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史铁生《我与地坛》

关于工艺美术品的收藏的法门,诚如史铁生所说,这些事情,自己知道就得了,好像不是一个能说的东西,大概是因为说出来就要得罪人,或者说出来以后,将来自己也会后悔。因为这不是圭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认识,诀窍和心得。三缄其口,对自己或者是有好处,但是对工艺美术业的发展以及对砚台收藏爱好者就未必了,于是笔者也就不听“史言”,先拿“铭文砚”说开去,因为最近“砚铭”的话题比较火,也应个景吧!

铭文砚”顾名思义就是,除了砚台本身,还有铭文的篆刻记述。当然“铭文砚”也有“古砚”和“新砚”之分,先说新“铭文砚”吧。

当代“铭文砚”可谓“繁荣”,只要在制砚界有点名头的,怎么也要在砚上弄点文字出来,俨然“砚铭”成了当代砚的一部分了。不仅仅是制砚人,各类搞学术的,搞书法的,搞篆刻的也掺和进来,各类“铭砚展”你方唱罢,我登场。仿佛没有“砚铭”的砚,真就不叫“好砚”了。当然,我觉得“好砚”和“名人砚”有区别。这些有“铭文”的砚,可能是“名人砚”,但未必就都是“好砚”。

当然,这个风气或许是建国前古人遗留下来的,但是藏家需要要明确一点,明清到建国前,做了砚铭的砚台,大多不是拿来卖的,而今天的各种“砚铭”是需要你花钱买单的。这就要分清楚哪些“铭文砚”可以入手,值得收藏,哪些就看看得了。

当然,方家手制,最为炙手。制砚人本身的制砚功夫了得,若得佳作,施以砚铭,自然可以入手收藏。但是奉劝各位藏友,还是要登门求购为好,最好,还有该作者和此砚的合影为凭最佳。毕竟在砚台上仿造个简单款铭,在业内不是什么难事。

就算是你觉得可以收藏入手的方家,其“铭文砚”作品也是参差不齐,要收藏还是要收藏其精品佳作。有一种砚铭是在“无病呻吟”,所作铭文没有真情实感,净是些装腔作势的文字,书法水平也极为有限。铭文和砚台本身也无联系,既不点题,也无抒发,实在无趣。更有甚者,砚铭是在“暴殄天物”,好好的一方砚台,本来不适合刻“砚铭”,或者可创作铭文的地方很小,他还把铭文弄得大大的,满满的,一点可联想,可创作的空间都不给后人留,气息断了,怎么看都别扭。

 


其实,砚铭制作需要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我觉得在当代“铭文砚”中,“文”应重于“铭”,这里的“铭”说的是雕刻的技巧和过程,什么“单刀”,“双刀”,“左手刀”,“右手刀”之类。就是你用脚趾头持刀刻的又怎样,这还是在技艺层面打圈圈。做成拓片,我们欣赏的是作者的文化理解,或者此砚,将来可能有的文化内涵。

总是一句话吧!从“铭文砚”角度讲,为了“铭”而“铭”的,就一定不是精品“铭文砚”。

(未完持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