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问答:《谈艺录》序

 刘伟no12iqw6wp 2023-03-04 发布于福建

from 枕流居的新浪博客

【原文】

小序

余雅喜谈艺,与并世才彦之有同好者,稍得上下其议论。二十八年夏,自滇归沪小住。友人冒景璠,吾党言诗有癖者也,督余撰诗话。曰:“咳唾随风抛掷可惜也。”余颇技痒。因思年来论诗文专篇,既多刊布,将汇成一集。即以诗话为外篇,与之表裹经纬也可。比来湘西穷山中,悄焉寡侣,殊多暇日。兴会之来,辄写数则自遣,不复诠次。昔人论文说诗之作,多冠以斋室之美名,以志撰述之得地。赏奇乐志,两美能并。余身丁劫乱,赋命不辰。国破堪依,家亡靡托。迷方着处,赁屋以居。先人弊庐,故家乔木,皆如意园神楼,望而莫接。少陵所谓:“我生无根蒂,配尔亦茫茫”,每为感怆。因径攘徐祯卿书名,不加标别。非不加也,无可加者。亦以见化鹤空归,瞻乌爰止,兰无真士,桂不留人。立锥之地,盖头之茅,皆非吾有、知者识言外有哀江南在,而非自比“昭代婵娟子”也。

【讨论】

◎二十八年夏,是1939年吗?

●对。当时钱先生从云南回上海。此前他从英国归国后,从香港往云南去任教,并照顾父亲。

◎冒景璠,这个人有其他背景么?

●他后来叫冒孝鲁,字叔子。(1908-1988)。他是清朝著名诗人冒辟疆的后代。父亲冒广生(鹤亭)。也是著名的诗人和诗学家。冒也留学英法,回国时与钱钟书同行,从此成了终身好朋友。

◎他有著作问世么?

●晚年以舒展笔名写过很多关于钱的书。他有诗集,称《叔子诗稿》。

◎钱说冒也喜欢谈诗?

●年轻时在诗坛很有名气。解放后长期受压,学术上没做什么大的成果。

◎这样啊,真可惜。

●他个人也有些原因。回国后一心想做官。钱几次劝他不要参与政治,他不信啊。

◎学而优则仕哈。

●钱专心学术,所以有大成。冒耽误了。

◎嗯,男怕入错行。

●《围城》里写有一个驻捷克大使馆的参赞,据说就是以他为原型。解放前颜惠庆担任驻苏联大使,冒曾担任使馆一等秘书。但冒一直是钱最好的朋友。一直到死都是。钱的诗集里与冒唱和的诗最多。钱的《槐聚诗存》不是很出色,但可以用来研究他的生平。

◎我上次还看到一个人,忘了名字,说钱只是博学,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那是没读懂。为什么要形成体系?钱一直以为,所谓体系都是强拼硬凑的。没有一个体系能站住脚。有用的倒是断言残片,体系垮掉了,还有些片段有意义。就像一座大楼,整体未必能长久,断垣残壁却还有用。

◎好像《管锥编》里有这样的议论。做到钱这样广博的,真的很难很难,感觉他已经超越了。

●是啊,《七缀集》里也有相似的观点。

◎有道理!

●所谓不成体系的话都是瞎说。

◎哈,那个人好像还是什么名人,可我没记住。

●那些人都是一些犬儒主义者。势利眼,用在学术上。好像只有所谓自从体系才是大师。

◎是啊,说到底还是急功近利。

●就像俗人以为钱多势大才是老大。

◎华而不实。

●没意思,我们不信他。我觉得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还没有人有资格批评钱钟书。读都没读懂,批评什么?

◎不复诠次?

●诠次就是编列,整理。不复诠次,就是懒得整理,随写作时间先后而排列,不分类、也不是完全不加整理吧。只是不多整理。

◎赋命不辰?

●意思就是生不逢时。正好碰上了战乱时代。辰就是星辰,代指生辰。赋命就是得生命。

◎我感觉钱用词挺雅的。

●读完你会学到不少典故和词汇。

◎迷方着处?

●杜甫《远游》诗有“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迷方就是不知方向位置。着处,就是居住栖身的意思。当时日本人占住了大部分交通发达地区。国民政府和大部分高校都迁往西部。钱先后在云南贵州湘西任教。

◎嗯,当时钱一个人啊?

●当时杨绛回了上海,他因为要照顾父亲,所以去了内陆。

◎他父亲也同在?

●对。他有时还代父亲的课。调皮的学生问他,小先生以为老先生的学问如何。他答,家父的学文尚未成熟、

◎啊?意思他反而熟了?

●他对父亲的学问不大佩服。据说围城里方鸿渐的父亲就有钱基博的影子。但是他是很孝顺的。对父亲一直很孝顺。

◎这个不是学术嘛,肯定的。先人弊庐?

●《礼记·檀弓下》:“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弊庐在,君无所辱命。”先人之弊庐就是指祖居之地。

◎意园神楼?他不说海市蜃楼哈?

●意园神楼是指意想中的园居楼阁。清人戴世明作《意园记》,说:“意园者,无是园也,意之如此云耳。”神楼,据说明刘麟晚好楼居,力不能构,因用篾编成篮舆,悬于屋梁,可上下收放,卧其中,名曰神楼。这个也是综合用典。

◎嗯,够文雅。

●他用词往往带典故。有些典故是直用,有些是概括。大部分是隐用。

◎是啊,我能感觉,可说不上来。

●比如故乡乔木,看上去很平淡。其实也是引用了《孟子》的典故:“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大家就是能出神入化呀。

●从身丁劫乱到每为感怆这一段,句句都是说身遭国难,离乡背井,都是用去国怀乡有关的典故。后面亦以见化鹤空归至结尾又是一连串的典故,句句都是。

◎是呢,用词其实极考究。

●他反正高傲狂妄,不考虑你能不能读懂。你读不懂活该,他反正没用错。呵呵。没办法,我们只能俯首帖耳。

◎狂得有资本,傲得有姿态。不过他已经手下留情了,即使看不懂典故,意思还是基本可以明白的嘛。

●那是,朦朦胧胧的能知大意。

◎能读他的书也是一种幸运了。

●但是文章必须是由字词句组成的,文心之美也从字词句来,不弄通字词,无以见文章之美啊。少陵所谓:“我生无根蒂,配尔亦茫茫”,杜甫的原诗《四松》: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怅拔损,得愧千叶黄。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蒂,配尔亦茫茫。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他对杜是很熟悉的,几乎所有的篇什都曾引用考评过。

◎径攘?徐祯卿书名?

●徐祯卿有一本《谈艺录》。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径攘=直接夺过来。

◎哈,君子坦荡荡。

●意思说,懒得另取名字,因为古人以斋名什么取名,而自己背井离乡,连落脚的地方都是寄居,无斋无室,不如就以《谈艺录》为名,直接抢用徐著书名。

◎是啊,前面发了很多感叹呢。

●其实这也是傲慢之处。徐祯卿的书,在他眼里不能算书。

◎可不是嘛。

●言下之意就是,真要说《谈艺录》,我这本才是。

◎人家还位列江南四才子呢。

●别人用过的我也用,要把书占为己有。徐那本书我也读过,确实没有什么。

◎确实也超过了呀。

●那当然,这是他的自信嘛。

◎真正的牛人哈。

●呵呵。牛人就是牛嘛。

◎化鹤空归,瞻乌爰止,兰真无士,桂不留人?

●“化鹤空归”,你查一查丁令威化鹤,或辽东化鹤的典故。瞻乌爰止是出自《诗经》的词语。这两句成一对偶。“兰真无士”,是南宋画家郑思肖的典故。

◎画兰不画士。

●对。宋朝亡国后,他一直抵抗元朝统治。这也是亡国无家的典故嘛。前面的鹤、乌典故也是。“桂不留人”是从庾信的《小山赋》“小山则丛桂留人”来的。《小山赋》也是一篇与离家去国有关的作品。当时庾信被北朝扣住,不能回南方,作《小山赋》怀念故里。这里“桂不留人”,反用其语,隐用其事。

◎感觉都是信手拈来啊。得心应手。

●那是,只要想用,没有他不知道的典故,而且可以形成对偶、排比等等形式。

◎也是最难读的地方。

●是啊。必须一字一句搞明白,因为他这著作不光是学术性的,而且文学性也很高。不逐一搞清,等于没读。

◎是啊,读完一本胜几十本了。

●那是。如果真能读通,其他书也就小菜一碟。

◎昭代婵娟子?

●这个是清朝人王士禛有一句诗,本来是“绝代婵娟子”,因为手书或排版不清,被排成了“昭代婵娟子”,后来有人见了手稿,才知道是绝代。婵娟子指美人。他故意用“昭代婵娟子”,也是顺便用了这个典故。

◎钱很风趣,也很幽默,读《管锥编》也常发笑。

●呵呵。是啊。他的所谓“发为暴谑”,就是刻薄挖苦讽刺幽默一起来。谁有他那么大的本事啊?

◎真正的高手才能做到。

◎哀江南呢?

●哀江南就是指庾信,他作有《哀江南》赋,也是去国怀乡的。

这里有一篇关于他这个时期活动的文章,可以看看。只大致了解当时的背景和他的生活经历就行。

http://www./Article.aspx?id=16037

(注:已失效)

◎还没总结发言呢?

●这个不需要总结啊。它是一个小序,说明一下写作缘起。然后表示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理论著作,而是忧世伤生的产物。

◎这样学可以吗?

●我觉得可以吧。觉得读懂了吗?

◎好像懂了,哈。

●呵呵。那就行。写作手法,一个是用词典雅,二是对偶句多。这两个是他的基本特点。

◎有点像赋体,对吧?

●是从赋体而来。也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著作法。他很佩服刘勰的《文心雕龙》和刘知几的《史通》,认为那是用骈体俪句写作学术论文的典范。他的著作里也从二刘那里继承了这个特色。但是他比二刘用词用典更多。

◎狂傲就是他的本色嘛。

●他的这类段落,读起来都是琅琅上口的。句式转换、平仄声韵,都很讲究。这样读下去,也许两三年能把它读完吧。

◎属于可以一读再读的书。

●那是。以后再看这些记录,都有意思的。等于一个小型的研讨会。

◎不算太慢吧,哈。

●三年能读完,读到今天这样的程度,那已经非常不错了。

◎以后有机会整理成读书笔记。

●如果整理好放到博客去,也是一个好东西。这项工程一定能够做得很出色,可以荣获鲁班奖。

◎钱也是很有意思的人。

●那当然。妙趣横生的。

◎是呀,想象他上课一定很有意思。

●上课也许不是他的长处。他的趣味都在书里。

◎嗯,内容丰富的太厚重了。

●宾筵落落冰投炭,讲肆悠悠饭煮沙。这是他在当时写的两句诗。前句说与学校当局格格不入,后句说讲堂生活没有趣味。

◎条件本身也够艰苦的吧。

●冰投炭,饭煮沙,这两个说明他对当时的生活并不满意。

◎本来就不想去,留在清华多好。

●他要陪父亲啊。那时候父亲在外,儿子必须陪着的。

◎心里很不情愿的。

●心里只情愿陪着杨绛。他放假回上海,写了很多诗,表达的就是那个意思。只想陪着太太和女儿。

◎恩爱小家其乐融融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