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文论语·学而

 書夢圓 2023-03-05 发布于陕西

小篆,乃书之一,与“大篆”对称,是统一中国后,废除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文字,由李斯等人根据大篆整理而成的字体。因其始于,故又称“秦篆”。前人多以小篆为李斯所创,故又名“斯篆

小篆字体较籀文简化,表现在:书写线条化,文字符号化,偏旁简单化,笔画固定化,形体大小一致,结构规律明显,异体趋于减少,合文已被淘汰,表意成分减少,表音成分增多。小篆是中国自有文字以来第一次文字规范化的结果。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七《毂水》云:“大篆出于周宣之时,史籀创著。平王东迁,文字乖错,之李斯及胡母敬有改籀书,谓之'小篆’。故有大篆小篆焉。”

当时小篆的流行范本有李斯书刻之《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等。其笔画粗细等匀,圆润婉通,藏头护尾,筋骨敛聚。体态修长见方,结构匀称,环抱紧密,气象静穆。章法平正划一,大小一律,排列方正,横竖成行。

其端庄典重之处与大篆一脉相承,而灵动流畅之姿则深受南系书法之润泽。

、唐是其延续,唐李阳冰,宋徐铉、徐锴,明李东阳,清王澍、钱坫、邓石如等均以擅小篆而著称。

小篆所尚婉而通,清代刘熙载书概》云:“孙过庭书谱》云:'尚婉而通。’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

如何临习或创作小篆呢?清代王澍论书剩语》云:“书有三要:一要圆,二要瘦,三要参差。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

【深度阅读】

更多……请扫一扫,架起智慧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