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内篇《人间世》——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二)

 qingpodushu 2023-03-05 发布于山东

庄子内篇《人间世——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赏析

(二)

【原文2—1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①,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②,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③,而况诸侯乎!吾甚慄之。子常语诸梁也曰④:'凡事若小若大⑤,寡不道以懽成⑥。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⑦;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⑧。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⑨,爨无欲清之人⑩。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11)!吾未至乎事之情(12),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13),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14),子其有以语我来!(15)”

【注释】

①叶公子高:楚庄王玄孙尹成子,名诸梁,字子高。为楚大夫,封于叶,旧读为shè自僭jiàn“公”,故有“叶公子高”之称。使:出使。

王:楚王。使诸梁:以诸梁为使。重:重要的使命。

动:改变慄:恐惧。子:指孔子。⑤若:或者。

⑥道:规则。欢成指圆满的结果。懽:的异体。

⑦人道之患:指国君的惩罚。

⑧阴阳之患:明里暗里都潜伏着祸患。

⑨执粗:食用粗茶淡饭。不臧指不精美的食品。臧:好。

⑩爨无欲清之人烹饪食物也不想找一个帮忙清洁的人cuàn:烹饪食物。清:清

(11)内热:内心烦躁和焦虑。

(12)吾未至乎事之情:我还不曾接触到事的真情。

(13)是两也:谓成与不成这两种结果

(14)任:承担。(15)来:语气助词。

【译文】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他向孔子请教:“楚王派我出使齐国,责任重大。齐国接待外来使节,表面恭敬但就是拖着不办事。老百姓的事我都劝说不动,何况是去劝说诸侯呢!我十分害怕。您常对我说:'事情无论大小,很少有按照规则而达成圆满结果的。事情如果不成功,必定受到国君的惩罚;事情如果成功了,身体会累的阴阳失调生病的。事情办成功或者不成功都不会留下祸患,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我每天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烹饪食物也不想找一个帮忙清的人。我现在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心里忧愁得发热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我内心焦躁的原因吧!我还没有接触到事的真情,就已经有了阴阳失调所导致的病患;事情假如真办不成,那一定会受到国君的惩罚。成与不成这两种结果,做臣子的我都不足以承担,先生你有什么教导快告诉

赏析

这一节是写叶公子高奉楚王之诏将出使齐国,感到责任重大,内心恐惧,前来向孔子请教。叶公子高主要是向孔子诉说了出使齐国的难处。一是担负了齐国大使这个任命,齐国在当时是一个强国,它对待大使表面恭敬但就是拖着不办事。自己想说服一个老百姓的事都劝说不动何况要去说服一个国家的领袖。所以啊,心里头很害怕。二是事情如果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或者给皇帝杀了,或者给敌人杀了,或者去坐牢,或者是其它祸患都会;如果成功了,就会被社会,被人所妒嫉,自己也会积劳成疾。所以做人做事,不管你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做到没有后患的,只有最高道德,得道的人才能够做到,普通人不容易做到。所以人世间作人做事请求孔子传授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原文2—2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16):其一命也(17),其一义也(18)。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19),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20),哀乐不易施乎前(21),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生!夫子其行可矣!

【注释】

(16)大戒指人生必须遵守的戒律

(17)命:受之于自然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俗称天命

(18)义:道德和正义的规范要求。或称道义。  

(19)无适而非君也: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没有君主。

(20)自事其心:意思是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

(21)施:安置(22)何暇哪里有闲暇。引申为哪里谈得上

【译文】

孔子说:“天下有两戒律:一是天命,一是道义。做儿女的敬爱双亲,这是自然的天性,这种爱是不可能从心中消解的;臣子侍奉君,这是道义,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没有君主,这是天地间无法逃避的现实。就叫做戒。所以侍奉双亲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尽力而为,这是忠。注重自我道德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面前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性,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作为人和人原本就会有不得已的事情,只要按照事情本性的要求去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哪里谈得上有什么贪生怕死的问题。因此,您按照这样做就行

赏析

这里,叶公子高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从家庭角度讲,他是楚庄王玄孙,是家庭的一员,从国家角度讲又为楚大夫,又将奉楚王之出使齐国孔子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说出“天下戒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说,叶公子高都应该奉楚王之诏出使齐国如果,叶公子高因贪生怕死畏缩不前,则是不忠不义。因为这不是一个人子和臣子应遵守的准则或道义。

孔子提出的天下戒律,也是做和人的基本要求。做儿女敬爱双亲。爱双亲就是爱这个家。“爱”是家庭团结、和睦的凝固剂。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做儿女敬爱双亲,说明对家没有爱,家庭就会出现裂痕。俗话说“家不和外人欺”。结果一个完整的家庭就会面对支离破碎的危险。一个家庭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单位来讲,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领袖是这个国家的法人代表,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爱国必须爱自己的领袖.忠于自己的国家必须忠于自己的领袖。文中讲到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可说是精辟的论断。从古至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为了国家利益而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他们以自己的生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败家子,卖国贼由于贪生怕死成为不耻于人类的臭狗屎。

【原文2—3

“丘请复以所闻(23):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24),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25)。夫传两喜两怒之言(26),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27),妄则其信之也莫(28),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29):'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30)。且以巧斗力者(31),始乎阳(32),常卒乎阴,至则多奇巧(33);以礼饮酒者,始乎治(34),常卒乎乱,至则多奇乐(35)。凡事亦然:始乎谅(36),常卒乎鄙(37);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注释】

(23)丘:孔子自称,即“我”。请:告诉。复:再。

(24)相靡以信用诚信相互顺。靡从,顺服 信:信用。(25)或:有人。

(26)两喜两怒之言:两国国君或喜或怒的言辞。

(27)溢美:夸奖过分。妄:虚妄,不真实没有理性。

(28)信之以莫意思是真实程度值得怀疑。莫:薄。疑惑。

(29)法言:古代的格言。 (30)常情:合乎常理的正规语言全:保全。谓免祸全身。

(31)以巧斗力:用智慧比赛胜负。:智慧。:比赛。力:康熙字典释物所胜亦曰力”,所以这时里指胜负

(32)阳:指公开的;遵守规矩与后面“阴”相对应。

(33)泰至:大至,达到极点。奇巧:诡计多端

(34)治:指合乎常理和规矩。 (35)奇乐:放纵无度。

(36)谅:相互体谅,相互信任。谓依循规矩。

(37)鄙:恶,欺诈。

【译文】“我把所听到的道理告诉你:凡与邻近国家交一定要诚信相互顺,而与远方国家交往则必定要说到做到以表信用。国家间交往的语言总得有人相互传递。传递两国国君怒的言辞,乃是天下最困难的事。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夸,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恶。大凡过度的话语都属于没有理性没有理性的言辞别人就不会相信了这样的使者就要遭殃。所以古格言说:'传达合乎常理的语言,不要传达过分的话语,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了’。

以智慧比赛胜负的人,开始时还按规矩行事,后来就搞阴斗到最激烈时则诡计多端。按照礼饮酒的人,开始时合乎规矩常理人情,后来套了,达到极点时则放纵无度。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体谅,相互信任,互相欺诈;世事也是这样,开始时单纯简单真正做起来却越来越艰难,快做完的时候,更加艰难

赏析

这一节主要是孔子提醒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后,为两国国君传话时,什么话该传,什么话不该传。这里引用了人一句格言,即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也是在说,人与人之间相互传话时,应该传递些有利于团结和睦的东西,更不能添油加醋,否则只能起到挑拨离间的作用。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两头不落人,受害的还是自己。传话是这样,做事同样如此。无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实在,不能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或搞阴谋诡计。骗人的把戏终究会被揭穿。因为,谎言只能蒙骗一部分人,却不能蒙骗所有的人;它只能蒙骗一时,却不能蒙骗一世。所以说,人生在世,做人一定要诚信,做事要实在。

原文2—4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38)。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39),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40),于是并生心厉(41)。剋核大至(42),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43),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44),无劝成(45),过度益也(46)。迁令劝成殆事(47),美成在久(48),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49),讬不得已以养中(50),至矣。何作为报也(51)!莫若为致命(52),此其难者!”

【注释】

(38)行:谓传达语言的行为:结果。丧:指祸难

(39)设:设置,发作、产生的意思。

(40)茀:通“勃bó”;。此指气息促的样子。

(41)厉:恶鬼祸害。“心厉”,指心中伤害人的恶念。

(42)剋核大至:太过分的苛求。剋:“克”字的异体。

(43)不肖:不善,不正。 (44)迁:擅自改变。

(45)劝成意思是勉强人去做成某一件事。劝:勉力;这里含有力不能及却勉强去做的意思。成:指办成功什么事。

(46)益:”的古字添加。(47)殆:危险。。

(48)美成:意思是美好的事情要做成功。下句“恶成”互相,意思是坏事做成了。 

(49)物: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游心:指内心自由和快乐

(50)中:这里指心中的道

(51)何作为报:意“所作所为还图什么回报”

(52) 莫若为致命:没有比得上为此豁出性命更值得的。若:比得上。

【译文】

“言语不慎就会引起起风波,照说的去做结果就会出现祸难。风波容易动荡,出现祸难险了。所以发怒没有别的缘由,就是因为花言巧语或偏颇不实之辞造成的。猛兽遇害临死时发出的难听的叫声,气息急促喘息不定,于是迸发伤人的恶念。过分对方必会报复的念头,而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假如做了些自己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事,谁还能知道他会有怎样的结果!所以古格言说:'不要擅自改变已经发出的命令,不要勉强他人去做难以办成的说话、做事过了头就是多余’。擅自改变命或者勉强他人去做难以办成的是危险的,成就一桩好事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坏事一旦做出悔改来不及。行为处世能不慎吗!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仍可获得自由和快乐;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仍可借此修养心中的道。这是最好不过的。所作所为还图什么回报呢没有比得上为此豁出性命更值得的,这样做有什么难的吗?

赏析

上一段是讲相互传话要传什么样的话,这一段是进一步说明相互传话要怎么。就是古人说的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

无迁令就是不要擅自改变上级下达或自己发出的命令怎么说的就照说的去做,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能“巧言偏辞”,即不能多说,也不能少说,更不能根据自己的揣测妄加评说。

无劝成就是不要勉强他人去做难以办成的情。要办成某件事必须具备办成这件事的条件。如果不具备办成这件事条件,却要求对方一定要办成,这就叫强人所难。太过分了。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现在有句话“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其中“创造条件”就是条件。犹如“无米下锅就找米下锅”,“找到米”就创造出了下锅的条件。如果“找米”的机会都容不得,就叫劝成

以上讲的迁令劝成都是“过度”。度,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这说明,无论做什么事,一定把握住“度”。否则,事物的性质就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