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7.《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

 榕言榕语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有病。只有把病当成病来看,才会不病。圣人不病,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病,所以不病。

       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一个知道的人,明明自己已经很懂了这个道理,理解也很深刻了,但就算自己很懂了,他依然保持求知的态度,因为还是可能有未知的部分。

      “知不知”就是说,我是比较懂,我也研究过,我不慢慢很懂,假装不懂,那样又很虚伪了,我只敢说,我知道一点点皮毛,我还有很多不知道的部分,这种境界就很高了,所以就简单几个字而已“知,不知,上”。

      相反,“不知知,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懂装懂,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或者只懂一点点而已,但是他的表现,好像是懂了很多一样,一有机会就到处吹嘘,到处宣扬,到处去分享自己的观点,殊不知,他的观点只能从某一个角度来看,还行,从其他角度来剖析,漏洞百出。所这种人,好为人师,反而弄得大家都很讨厌,故意疏离他。

     "病”就是很大的毛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圣人从来都不强求他的知识被人了解,你愿意来学就来,不愿意,也无所谓,他从来也不觉得自己有多大本事,也不会随时想着给别人一点教导,不好为人师,圣人时刻很谦虚,很礼让,很卑下谦和。圣人绝对没有这种毛病。

     “以其病病”,因为圣人知道这种毛病是真的毛病,必须要去除才能够不病。

     首先要理解好为人师,真的是一种病,殊不知,你推心置腹的讲道理给人家听,人家听完之后回家,也不会改,该怎样还是怎样。

     其次是知道了好为人师是一种病,才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让自己不犯这个毛病,尽量地去掉这个毛病。

     再者,了解到好为人师这个习惯不好,是一种病,去掉之后,也就和普通人一样了,可同时也发现自己真的很寂寞,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圣人嘛,本该就该寂寞,有少数人懂你,也就够了。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因为圣人懂得以不知为知,从不认为自己掌握了全部信息,全部的道理,也不会拿过去所掌握的道理来推断现在的事情。也许有一定的关联,但是毕竟还会有一些变化的,这其中可变的因素,自己又是否能全部掌握了呢?

      所以为什么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大家都以为孔子是礼的专家,他入太庙,应该是人家来向他咨询,他为什么反而询问别人呢?好像一点都不像专家的样子。为什么呢?

       其实,孔子是要印证自己的记忆是否有错,他也要小心求证,万一规矩有所改变了,他也有不知道的可能性。另外也要向具体管事的人,问清楚,也考察一下对方是否真的知道各种礼仪。

     就是因为圣人把这种好为人师的毛病了解得很透彻,所以他没有这个毛病,也能时时避免自己犯上这种毛病。

      纵观本章:老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深藏不漏,做人切不可骄傲自满,不能因自己懂了一点点知识,就四周围炫耀,生怕别人不知,如果本身没有什么才能,还到处炫耀,真的有可能贻笑大方。越有才干的人,越要隐藏,一则防止他人嫉贤妒能,二则防止遭到居心叵测的小人陷害,三则,以防自己好为人师,可自己所讲的东西,真的是的曲高和寡,真的没有人理解,反而让自己失去了群众基础,多尴尬啊!

      倒不如守愚如愚,道隐无名,以知为不知,因为知识的边界和范围逐渐在增大,所以永远保持谦虚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