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学熹说阴阳五行一:阴阳的基本规律

 昵称65820384 2023-03-05 发布于河南

前言:《内经》讲阴阳并不限于“一分为二”,而是要“一分为三”。它认为一分为二是在静止情况下分阴分阳的方法,目的在于讲清楚一事物有阴阳相对的两个方面。一分为三则是在变动情况下具体分辨阴阳的方法,这是为了把分阴分阳的方法如何应用于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二”是指一事物有阴阳相对的两个方面,“三”是指耍分阴分阳必须要掌握一个正确标准去分判,否则就无法分开。前代有一些医家在谈理论的时候,似乎说得头头是道,但把他谈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中却不见效,这就是犯了抽掉分判阴阳的标准而空谈阴阳的毛病。

阴阳有对立和统一、互根和消长、标本和常变等基本规律, 现论述如下:

一、对立和统一规律

阴阳这一统一体中,存在着“相反相成”两个方面。

先从对立现象来看:

在物质方面,则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

在性质方面,则以热为阳,寒为阴;强为阳,弱为阴;轻为阳,重为阴。

在部位方面,则以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在状态方面,则以动为阳,静为阴;化气为阳,成形为阴。

在运动方面,则以上升为阳,下降为阴;前进为阳,后退为阴等。

总而言之,凡一切活动的、兴奋的、明显的、在外的、向上的、前进的、无形的、发热的、光亮的、刚强的、积极的、增长的事物均属于阳的范畴;

一切静止的、抑制的、隐晦的、在内的、向下的、后退的、有形的、无热的、阴暗的、柔弱的、消极的、减少的事物均属于阴的范畴。

在中医学方面的分阴分阳,《内经》的论述如下,

在解剖方面,《灵枢·寿夭刚柔篇》说:“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阳,皮肤为阳。” 

在生理方面,《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而不泻者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水谷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

在病理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在诊断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在治疗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在药物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中阴。”《素问·至真要 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阴阳对立的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情况下各有其特殊性。例如,生理上的“阴阳对立”所显现的是人体动态平衡,病理上的“阴阳偏盛”所导致的是邪正斗争,二者同为阴阳相对,却有健康和疾病的区别。又如脾胃的阴阳是燥湿相济,肾命的阴阳是水火互根。心阴心阳就和肝阴肝阳的病变完全两样。阴阳在不同情况下,有它的特殊性,但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以“阴平阳秘”则为健康,“阴阳偏盛”则为疾病,“阴阳离决”人即死亡。由此可见,阴阳必须在运动中以维持其动态平衡。所以,《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身有形,不离 阴阳。”

二、互根到消长规律

阴阳不仅具有相对性,而且是互根的,互根就是互相依存。因为阴阳双方都不能脱离另外一方而单独存在,即所谓“孤例不生,独阳不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就是说,体内的阴精(营养物质)要发挥它的滋养作用,要为阳之守,要藏精而起亟,就必须具有卫外的阳气和生化的活力以保证之。体表的阳气(卫外机能〉要发挥它的卫外作用,要为阴之使,要卫外为固,就必须要有体内的阴精——营养物质的不断支持。此即“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无阳则阴不生,无阴则阳不化”的道理。


阴阳不仅是对立和互根的,而且是彼此消长、互为进退的。若一方太过,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足;一方不足,也会导致另一方的太过。如“阴虚”则“阳亢”,“阳衰”则“阴盛”。又三阴三阳亦是从阴阳消长来划分的:太阳表示阳盛阶段,阳明为阳气极盛阶段,少阳即阳气衰少的阶段;太阴是阴气极盛阶段,少阴乃阴气衰少阶段,厥阴为阴尽阳生阶段。
“阴阳胜复”亦属于阴阳消长的另一种表现,胜即亢胜,复即反复,往往出现在邪正交争的病变过程中。《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初气终三气, 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如《伤寒论》述厥热进退之病变,邪气胜则下利、四肢厥冷,正气复则身热,而下利、肢厥等证消除。《温病条辨》在论秋燥之气时说:“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气为火。”自注说:“……叙其子母之气,胜复之气,而燥气自明。重则为寒者,寒水乃燥金之子也;化气为湿者,土生金,湿土其母气也。”

图片

三、标本和常变规律


凡一个阴阳情杂的系统中,常常包含着若干对阴阳,每对不同质的阴阳,不但其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而且阴和阳的任何一方,其变化也是不平衡的,所以就显出阴阳的主从关系来,前人把研究阴阳主从关系的学说,称为标本学说。凡在很多对阴阳中起主导作用的一对阴阳称为“本”,从属这个“本”的阴阳称为“标”。在阴阳双方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称为“本”,从属这个“本” 的另一方称为“标”。《大学》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即言你能识别出谁是标,谁是本,你就掌握了事物 的规律了。《素问·标本病传篇》说:“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热者,治其本;先热而后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大小不利治其标。……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就是说,可以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证状为标;以病位在内为本,在外为标;以病程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以病势危急者为本,缓和者为标。《标本病传篇》还强调了辨标本的重要性,指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在治疗上还特别强调“治病必求其本”(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甚么是本,怎样求本,前人已指明,就是“本于阴阳”。《景岳全书》说:“万事皆有本,而治病之法,尤惟求本为首务,所谓本也,惟一而无两也。盖或因外感者,本于表也,或因内伤者,本于里也。或病热者,本于火也;或病冷者,本于寒也。邪有余者,本于实也;正不足者,本于虚也。……万病之本,只此表里寒热虚实六者而已。知此六者,则表有表证,里有里证,寒热虚实,无不皆然,六者相为对待,则冰炭不同,辨之亦异。”在特定的情况下,《内经》还指岀标本的机动性,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关于阴阳的常和变,这也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常,古人指不可改易之定理,在此指正常或正确标准。变,指异常或异乎寻常的变化。《素问》有五常政大论,常政,就是指的正确标准的意思。常乃一切事理的经常情况;正即没有偏斜而中正之义。医学亦是这样必须掌握一个正确标准,然后才能对事理分阴分阳,才能对医学问题通常送变。《内经》讲阴阳并不限于“一分为二”,而是要“一分为三”。它认为一分为二是在静止情况下分阴分阳的方法,目的在于讲清楚一事物有阴阳相对的两个方面。一分为三则是在变动情况下具体分辨阴阳的方法,这是为了把分阴分阳的方法如何应用于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二”是指一事物有阴阳相对的两个方面,“三”是指耍分阴分阳必须要掌握一个正确标准去分判,否则就无法分开。前代有一些医家在谈理论的时候,似乎说得头头是道,但把他谈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中却不见效,这就是犯了抽掉分判阴阳的标准而空谈阴阳的毛病。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愿闻气与阴阳奈何合之?”“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亦有阴阳。”《金匾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 故以应天之阴阳。”《天元纪大论》又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即言阴阳只有相对的两方面,气化则有天地人三方面,二者如何相合。《内经》的答复是:阴阳可以分为三阴三阳,因为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也有阴阳,所以说阴阳可以一分为三。接着指出阴阳一分为三的实用意义,说:划分天地的标准是人掌握的规律(道);对万物分阴分阳必须抓住以日为纲、以月为纪的方法;凡要从一个变化的局面中去区分阴阳,必须要从变化的根本原因〈父母)上去了解,如母子学说从脏腑的母子关系去分析变化原因;至于要掌握事物发生和消灭的过程,必须从因果〈本 始)关系上去找它的逻辑;日月(明)和北斗(神)的交叉就要从天文的十字坐标(通,即四通之义)去观测,医学的坐标就是分阴分阳那个标准。但一事物有一事物自己的分判标准,不能互相混淆。就诊脉来说,浮沉的标准是部位,迟数的标准是至数,我们不能按部位这个标准去分判迟数,也不用至数这个标准去分判浮沉。就五脏来说,肺阴肺阳的性质,就不等于肝阴肝阳的性质;心阴心阳的性质,也不同于肾阴肾阳。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所谓“金木者,生成之始终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这四者住质各别,标准也界。《内经》的论述,是根据《易经》而来,易学家有一个哲学公式叫“太极图”,这是一个富含哲理而又很有实用价值的图象,孟康给太极图下了一个定义:“太极元代,含三为一。”这就是说,太极不仅包含阴阳相对的两个方面,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还包含了分判这个阴阳的标准。所以说阴阳要“一分为三”。所以,太极是“含三为一”。由此可见,要掌握阴阳之法,必须通常达变,才能对复杂的医学问题作出明确的解答,精辟的剖析。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