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血还血慰英魂——原中共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遇害记

 兰州家长 2023-03-05 发布于甘肃

1951年年初,山东军区(后改为济南军区)机关内一片忙忙碌碌。3月13日下午6时30分,军区文化部为传达文化工作计划,借济南市政府礼堂,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与会者除各部队文化科长外,尚有山东军区司、政机关科长以上干部和文工团、京剧团等200余人参加。军区政治部文化部虞副部长传达了华东1951年文艺检阅计划及山东军区贯彻意见。然后由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讲话。会议结束后,由济南曲艺界表演节目。

“建国”初期的济南市政府礼堂,和现在的机关饭堂差不多大,极其简陋。礼堂内摆放着木椅,前方的主席台,高出地面近一米,边沿围有半尺高的铁栅栏。那晚节目开演后,台上灯光明亮,台下灯光暗淡,观众均为参加会议的干部,他们身着戎装,佩带手枪-因为是'解放'初期,部队人员仍保留着战争年代的习惯,枪不离身。

黄祖炎讲完话后走下台来坐在了最前排中间的椅子上。给许世友等军区首长留的座位均空着,他们均因各种原因未能出席会议和晚会。因此坐在最前排的只有黄祖炎一人。

演出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此时,台下正前方第四排上坐着一个幽灵,借着暗淡的灯光,正准备实施一个罪恶的阴谋。此人叫王聚民,与会者之一。他想,会议今晚就要结束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他为今晚许世友没来参加会议和晚会而惋惜。

台上的节目不时激起全场热烈的掌声。而此时台下的王聚民对台上的节目看不到眼里听不进耳里,恶狠狠的目光紧盯着最前排位置上的黄祖炎。右手插在衣袋里,紧紧握着一把左轮手枪。

第三个节目是一段山东快书,情节精彩有趣,吸引了全场观众,节目结束,更是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时约为21时10分。

王聚民认为时机已经到来,他掏出了早已顶上膛的左轮手枪,借着暗淡灯光的掩护,起立弯腰探身向前,瞄准了只隔着三排椅子的黄祖炎头部。

“砰”!一声枪响,震动了整个礼堂。因为枪声来的突然,几乎谁也没有闹清这一枪是从哪里打来的。这些历经枪林弹雨,毫无戒备的观众,听到枪响,绝大部分迅速匍伏在地板上。

军区政治部直工部副部长由履新却反应敏捷,临危不惧,枪响后他从座位上迅即站起来,厉声喊道:“有坏人!赶快抓坏人!”当看到前方王聚民还举着手枪射击时,遂扑向凶犯,但他坐在后排,离凶犯较远。军区政治部宣教部部长张家洛,则是随着枪响,从座椅上跳起来,连声高喊:“就近的同志抓住他!就近的同志抓住他!”“赶快看看黄主任!赶快看看黄主任!”枪响以后,黄祖炎还在座椅上挺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向右边倒下。

王聚民看到第一枪已经击中黄祖炎要害,于是第二枪射向部、处长席,由于惊慌失措,没有击中目标。他听到有的人喊着向他扑来,于是第三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

人们从恶梦中惊醒,立即围向黄祖炎,看到他全身沾满了血迹,于是立即送往省立医院抢救,但黄祖炎已停止了呼吸。

黄祖炎治丧委员会由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向明、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郭子化等组成,许世友任主任委员。

整个军区机关以及省市地方党政机关沉浸在悲愤之中。黄祖炎遗体安放在一张单人床上,身着呢子长大衣,呢子军帽,身下铺着雪白的床单。

妻子周泽,携三个年幼的子女,来到黄祖炎遗体前,痛不欲生。周泽当时任军区政治部秘书,3月13日晚饭后,黄祖炎临去参加文艺座谈会之前,嘱妻子准备好第二日用的文件。约21时30分,她接到黄祖炎被刺的消息,赶到省立医院时,黄祖炎已经辞世,她难以忍受这一巨大的打击。

黄祖炎的四弟黄祖煌,时任二十四军七十师副师长,正在军事学院学习。3月14日晚,他一人正在教室里复习功课,闻讯后如五雷轰顶,星夜来济,悲痛欲绝。至此,他的三位哥哥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山东军区机关人员排成长列依次瞻仰黄祖炎遗容。他们深为失去一位好领导而悲痛。黄祖炎对“革命”极端负责,经常带病坚持工作。有不少文件自己亲自起草,并不断给军报拟定社论、文章等。他为人朴实,待人热情,具有长者风范。从浙江捎来的火腿他给大家分享,干部值班,他常常抽空看望……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黄祖炎遗体前三鞠躬,后亲抬黄祖炎遗体入棺。黄祖炎灵车由一部大卡车改装而成,移向英雄山(当时名四里山)灵堂时,许世友等军区领导,亲自执雪白长幡排成两列送行。

追悼大会于1951年4月1日在济南市青年公园举行。山东军区机关及各有关部队、省及济南市各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及各界人民共13000人参加了追悼大会。主席台正中立有黄祖炎大幅遗像,两边摆满了花圈、挽联挽障。

中央军委的挽联上写道:“祖炎同志千古,全军同志誓以百倍警惕与高度仇恨,坚决'镇压’内部和外部的'反革命分子’,为你报仇!”。陈毅、饶漱石、粟裕、谭震林送的挽联是:“坚决'镇压反革命’,以血还血慰英灵。悼祖炎同志!”

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华东军区司、政、后,第三野战军,山东分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军区直属队,济南市委、市政府,各军区军分区,黄祖炎生前的好友等,都献了花圈、挽联。全国各地领导机关、部队、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等二百多单位发来唁电悼词。

追悼大会上,首先由许世友致悼词。他说:“黄祖炎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是人民的伟大战士……党和人民正需要他做更多的工作的时候,'反革命分子’夺走了他的生命……我们全体指战员要好好学习祖炎同志生前那种高尚的革命品质与优良作风,百倍努力地完成各项任务……”

华东军区秘书长王子光,代表华东军区党委、第三野战军致悼词,悼词中说:“祖炎同志的牺牲,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我们誓为祖炎同志复仇!……”

山东分局向明致悼词说,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对'反革命分子’不能宽大无边,不能姑息养奸,必须坚决'镇压’!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郭子化,省政协副主席马保三等均在会上致了悼词,会场不时爆发出愤怒的口号声:“坚决'镇压反革命’,为祖炎同志复仇!”

追悼会后,13000余人从青年公园出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高擎巨幅横幅,上书:“痛悼黄祖炎同志”,沿七大马路,通过英雄山为黄祖炎特设的灵坊,怀着悲愤的心情步入烈士陵园,集聚在黄祖炎灵堂前。

在此之前,黄祖炎陵墓已经修好。宣读祭文之后,黄祖炎灵柩由众人抬着通过墓道缓缓移进陵墓。许世友、向明、郭子化等军政领导、黄祖炎亲属及参加追悼会的人员,在墓前默悼后绕墓一周,向黄祖炎告别。

黄祖炎遇害的消息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迅即报告了党中央和毛泽东,毛泽东闻讯后十分震惊,深为失去一员爱将而惋惜。在百忙中于3月18日代表中共中央亲拟一通报,发往各中央局、各大军区、志愿军党委、各中央分局、省、市委等单位。

毛泽东在通报中指出“据报,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实为副主任)黄祖炎同志于3月13日被“反革命分子”王聚民在一次会议上用枪刺杀。这是我党高级干部被党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所刺杀,而为过去所少见的,应当引起全党警惕。王聚民为山东惠民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副科长,1941年混入我党,家庭为'恶霸',在“土改”中被斗,王行凶后当场自杀。据山东分局及军区来电说,此显系“反革命分子”在我党及人民政府坚决镇压“反革命”之际的报复行动。特此通报,务请你们注意:

一、严防“反革命”的报复。应当肯定“反革命”的报复是必然会有的,必须先采取防制的办法,千万不可疏忽。除加强警卫外,最重要的是采取积极手段,破获'反革命'的组织,消灭“反革命”的巢穴,坚决迅速的杀掉一切应当杀掉的“反革命分子”,使“反革命”措手不及,无力施行报复手段。

二,必须认识党内政府内和军队内已有少数“反革命分子”混进来,决不可认为太平无事。现在就应开始注意这个问题,考察可疑的分子,聚集材料。在地委及专署一级以上机关内,军分区及师一级以上机关内,城市则为市区两级机关内,特别注意考察这类可疑分子,一有材料,就应做适宜的处置,保障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的纯洁和安全,决不可优柔寡断,姑息养奸,是为至要。”

为吸取黄祖炎被刺杀的血的教训,中共山东分局于事发的第二天即3月14日向所属单位发出七条指示,指示内容为:黄祖炎同志被刺牺牲,说明“阶级敌人”当我坚决'镇压反革命'日益深入具体之际,用刺杀、暗害手段进行报复,企图以混乱我内部、动摇我“镇反”的决心,这一事件也同样暴露了我组织内部的不纯和保卫工作的松懈无力。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要以这次事件为血的教训,教育全党,加强机关首长的保卫工作……

毛泽东看了山东分局的七条指示后,于3月20日写了一段批语,批语中说:“下面是山东分局在黄祖炎同志被刺后向所属市委地委发出的指示,中央认为这个指示是正确的,特转给你们,请你们连同中央3月18日为此事而发的指示一道加以讨论。并做出自己的决定,指导所属,坚决执行。中央严重地唤起你们注意,务必重视此事,切勿等闲视之。”毛泽东写的这个批语,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往全国、全军。

罗荣桓(最高人民检查署检查长、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瑞卿(公安部部长)、傅钟(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奇清(公安部副部长)、萧华(总政治部副主任)于4月12日就黄祖炎被刺事件联名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报告。报告中谈到了黄祖炎被害经过,凶手王聚民的“罪恶历史”和行凶原因,以及从这一事件中应当记取的教训。

关于王聚民的问题,报告说:王聚民系“恶霸地主”出身,1940年混入我军,1941年混入我党,土改时因家中被斗而公开发表“谬论”,谩骂群众,诬蔑“土改”,但未做处理。1950年调惠民军分区后,企图借组织力量向群众“反攻倒算”,遭到其家乡群众联名向王所在部队告发,告发信除揭发其父亲的“历史罪恶”外,还揭发他在1938年曾向敌告密我两个地下共产党员,要求军队组织给予他处理。

惠民军分区政治部领导因忙于其它工作未对此事引起重视,也未向上级报告。王聚民知道群众控告他后,情绪突变,惠民军分区亦未引起警惕,三日后仍让其到军区开会,致使王聚民乘机直接行凶报复。

毛泽东看了这个报告后,于4月19日在报告上批示说:“兹将罗荣桓、罗瑞卿诸同志关于黄祖炎同志被刺案调查报告一件发给你们研究。像王聚民这样的“反革命分子”很早就有许多罪恶表现,全党全军如有类似这样的人,务须注意及时处理。”毛泽东这个批示以个人名义发往全军、全国。

对一位同志的牺牲,毛泽东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连续作了三次批示。这是我党历史上少见的。也许这和战争年代他们之间那不同寻常的经历和交往有关。

凶犯王聚民饮弹自毙后。当时未死,当拖出礼堂后气断身亡。王聚民,何许人也?

王聚民,34岁,山东文登县人,中学肄业,入伍前系小学教员。混入部队后曾任过正副指导员、教育干事、县大队副政委、直工科副科长、宣教科副科长等职。1944年我地方政府实行减租减息,直接涉及其地主家庭利益,则产生不满。“土改”中家中被斗后愈加不满,说“军人打了天下,群众运动搞乱了军人”,“以前受封建压迫,现在受共产党员压迫”。“父亲死了,我也活不成。”并企图借助组织向群众反攻倒算,当地群众联名写信给王所在部队,揭发其阴谋,揭发他及他父亲的罪恶,该信被人随意拆阅,内容传入王耳,王认为大事不妙,于是实行了疯狂的“阶级报复”。

事件发生后,对凶犯所在单位领导和有关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现今问起部分当事人,他们均对当时的处理毫无意见,而对黄祖炎遇害则深感痛惜。

事件发生后,许世友对军区保卫部副部长说:“看来我的目标较大,你能不能把暗的给我防住?只要把暗的防住就行。明的我不怕,来个10个8个不在话下。”许世友下令,以后机关干部一律不准带枪。当时军区机关内存有一些紧张气氛,许世友说:“不要兔子睡觉,一惊醒后到处是事,没有那么多事!”

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视察济南。26日下午6时,毛泽东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长滕代远等陪同抵达山东省政府交际处。

在听完山东分局为他视察活动所做的安排后,对许世友说:“世友同志,祖炎同志的墓地在什么地方啊?”“在南郊的四里山(今英雄山)。”许世友连忙回答。许世友知道,黄祖炎曾两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

“我要去祖炎的墓地看望一下。自1938年初延安一别,他去赣南接陈毅下山组建新四军,到如今已经14年了。”毛泽东伸出手指计算着,又说道:“没想到,那一别竟是永别。”毛泽东语调变得低沉,面露悲色。顿了顿又说道:“这次从北京出发时,我就打算到济南后去看望一下祖炎同志的墓。”

“那好,我陪您去四里山。”许世友接上说。许世友知道,毛泽东平生很注重感情,但没想到刚到济南就要去看望黄祖炎墓。

“不用,我来不扰民,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只需派个人给我带路就行。”毛泽东摆了摆手说。

“主席您来,我们不照顾您照顾谁?再忙我们也要照顾您啊!”许世友一生对毛泽东忠心耿耿,毛泽东要去四里山看望黄祖炎墓,这使他很受感动。

10月27日上午。正是深秋季节,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辆雪佛莱轿车开到了四里山前,毛泽东和许世友从车上下来,并排走着,沿着荒草塞途的曲折山路,缓缓向上攀登。

在英雄山烈士陵园中,黄祖炎的墓修得最大最好,又在烈士陵园的最高处(现按统一规划,黄祖炎墓下移)。满山青松覆盖,秋风吹过,散发出阵阵松脂香味。

毛泽东往山上望了一眼,对许世友说道:“祖炎同志是个难得的人才,能文能武,而且为人忠诚,品质好,我很怀念他。他的牺牲我很震惊,为此事,我做过三次批示。”

毛泽东与许世友一边交谈一边登山,不觉到了黄祖炎墓前。许世友说:“主席,这就是黄祖炎同志的墓。”

黄祖炎的墓为穹形圆顶,墓前立有石碑。虽经过了夏天的风雨侵袭,看上去仍是新土新石。毛泽东站在墓前,默默致哀,并深鞠了一躬,所有在场的人也都深深鞠躬致哀。良久,毛泽东俯下身,轻轻抚摸着墓碑和“黄祖炎”三个字。然后用低沉的语调说道:“祖炎同志,我来看你了。”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对许世友和身边的其他同志缓缓地说道:“祖炎同志是个好同志。对党忠诚,办事认真,为“革命”,他的家中牺牲了4位亲人。他的牺牲,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毛泽东对黄祖炎烈士深深的追念之情,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环墓一周,毛泽东点点头说:“墓修得很好。山东军区的烈士抚恤工作做得不错。”毛泽东又往四下里望了望,目光所及,遍是烈士陵墓。毛泽东又说道:“青山有幸埋忠骨啊!有这么多“人民”英雄长眠在这里,乃此山之幸也!”

毛泽东亲临济南英雄山黄祖炎墓前悼念,像这样的事情,在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是不多见的,“建国”后仅此一例。这一方面反映出毛泽东对艰苦岁月里同生共死的战友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折射出为“革命”而献身的烈士们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事后,许世友让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将毛泽东登四里山瞻仰黄祖炎将军墓的情况转告了黄祖炎夫人周泽,许世友也在军区机关向副部长以上领导干部作了传达。(文/牛光升 )

黄祖炎 (1908.5---1951.3),江西省南康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央苏区信(信丰)、康(南康)、雄(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纵队政委和纵委书记。1933年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秘书科长和毛泽东主席秘书。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1935年10月到达延安后,再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秘书科长兼中央党总支副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并入中央红军大学和中央高级研究班学习。1938年南下参与组建新四军,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高干训练班主任、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建国后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毛泽东任命)、省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和监察委员会委员(周恩来任命)。

1951年3月13日遇害牺牲。毛泽东主席就黄祖炎的牺牲做过三次重要批示,并于1952年10月27日,在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陪同下,亲临黄祖炎的墓前悼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