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序幕

 四地闲夫 2023-03-05 发布于山东

两晋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大灾难时期,为百姓带来巨大的苦难,为后世带来巨大的冲击,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以匈奴、鲜卑、羯、羌、氐等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及遗留的汉族轮番登上中原舞台,先后建立数十个割据政权,其中有16个较大政权,即:五凉(前后南北西)、四燕(前后南北)、三秦(前后西)、二赵(前后)和成(汉)、(胡)夏,史称“五胡十六国”。这些政权内外杀戮不断,各种残暴、荒淫事迹数不胜数,上至割据王朝帝王,下至普通黎民百姓,每个人都在这场时代的闹剧中无法幸免。

一、西晋一统

说五胡,必先说西晋,或许没有司马家的苦心经营,也不会有五胡十六国。话说司马懿韬光养晦,在曹睿死后大肆培植家族势力,直到在高平陵突然行动,成功逼降曹爽,从此掌握曹魏大权,司马师接班后,逐步扫平内外反对势力,直至司马昭时,已基本控制曹魏政权,朝中内外几乎都是司马家的势力,随后司马昭发兵灭蜀,司马炎篡权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后平定东吴,天下再归一统。

说起司马炎,此人也不失雄才大略之徒,其本人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都比较高明,在位期间尤其是前期也能励精图治、恢复生产,使得天下归心、百姓安居乐业,天下逐步恢复生机。但其后期骄奢淫逸、肆意妄为,传位于傻儿子司马衷,大肆分封子嗣同宗,对这些家族成员不仅给官位,还给封地,允许养兵,让这些人军、政、财权皆握于手中,为“八王之乱”埋下伏笔,也为西晋的灭亡种下祸根。

司马炎死后,其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这个人你可以不熟悉,但是他的“名言”你必须要知道,那就是“何不食肉糜”,说的就是这位傻皇帝听到很多百姓饿死的消息,还天真的问,怎么不吃肉粥呢?皇帝如此水平,国家又如何能兴旺,更何况他还有一个“贤内助”——贾南风。

贾南风这个人,我觉得用一个词形容比较贴切,那就是丑恶毒妇,其当上太子妃,尤其是皇后之后,因司马衷智商有问题,性格也及其懦弱,权力欲望逐步高涨,要是武则天在她之前做榜样,她可能都有当女皇帝的想法。回归主线,我们来看看这位恶毒皇后是如何一步步点燃司马家族的野心,引发“八王之乱”,进而倾覆西晋江山的。

二、始作俑者

话说司马炎死后,原本是让汝南王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佐司马衷,然而杨骏仗着自己的外戚身份(其女儿杨芷为司马炎皇后,后尊为皇太后),逼走司马亮,独揽辅政大权,并与贾南风多有不和。贾后担心被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想要权力,故而申请外援,邀请跟杨骏有仇的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领兵进京对抗杨骏,其中司马玮欣然应邀,带着小弟就来了。公元291年3月(月份为农历,下同),贾后以皇帝名义下诏(你别问我她为啥可以啊),宣称杨骏谋反,要司马玮保卫皇帝,司马玮兴冲冲的就开干,毕竟干成了就一步登天。结果呢,没有反转,杨骏(简单提一下这个人,典型的外强中干,仗着女儿当太后,想把持权力,但是遇事犹豫不决,要说你要当权臣,不说学霍光废皇帝,至少也得把反对势力干掉啊,他倒好,看到别人带兵进京了,居然毫无动作,难不成以为别人是带兄弟来度假的吗)被干翻了,诛灭三族,其女太后之位被废,贬到洛阳郊外的金墉城(贾南风也曾在这面壁思过,这就是赤裸裸的报复,其实杨芷这个人对贾南风可以,教育她也是出于好心,让她做个好皇后,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婆婆,但贾南风丝毫不以为然,只是认为别人阻止她嚣张跋扈,肆意弄权,所以必须得踩死),后被活活饿死,贾后首战告捷。

然而,她回首一看,这波操作下来,居然不是自己的收获最大,还是没有完全掌控权力,因为此时的朝政由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掌控,楚王司马玮也因诛杀杨骏有功被委以重任,虽然贾后的亲属也捞到很多好处,但她想要的可不只是这些,那怎么办呢?继续发挥聪明才智呗!她如法炮制,于当年6月再次以皇帝名义令司马玮干掉那两大佬,随后又以司马玮矫诏为名,除掉司马玮。可怜司马玮这哥们,大老远从荆州跑来,以为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殊不知全然被当了枪使,或许临死之时,他也是悔恨交加吧,不过,早死也好,即使侥幸躲过这轮,以他的性格,也可能倒在下一场暴风雨中。

三、天道轮回

贾后坐在朝堂之上,俯视堂下众人,看着一张张熟悉而听话的面孔,内心非常舒坦,朝廷大权终于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其后八年里时间里,贾后好好地品味着权力的美味,这号令天下的滋味真让人迷恋。说权力是最好的毒药也好、是最好的春药也罢,权力总会放大人的欲望,不管男人女人,一旦尝到过之后,都会迷恋其中无法自拔,最终带来灭顶之灾,如果贾后知道收敛,结局也许不会那么悲惨,至少报应不会来得那么快。

接下来,她做了最蠢的一件事,也是自古以来最容易引发皇权动荡的事——废太子司马遹(司马遹幼而聪敏,似有人君之姿,其爷爷司马炎非常喜欢他,以至于因为他放弃废除司马衷这个傻儿子太子之位的想法)。公元299年,贾后让人灌醉司马遹,迫使其在迷迷糊糊状态下抄写反动文书,随后拿到皇帝司马衷那里告状,最终将太子司马遹囚禁在金墉城,因为太子很有名望,这一举动引发宗室和朝中大臣极度不满,甚至图谋废掉贾后,复立太子,这让贾后又恨又怕,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第二年矫诏将司马遹杀害,彻底断了这些人的念头。在这一过程中,赵王司马伦及其亲信孙秀着实大秀了一把,最初,支持太子的司马雅、许超、士猗等人游说孙秀,希望赵王司马伦支持太子复出,孙秀表面同意,转头建议司马伦,您是巴结贾后才能掌控禁军,就算拥立太子,也得不到信任,不如彻底把水搅浑。于是乎,司马伦转头建议贾后尽快杀掉太子,以绝后患,这正合贾后之意,于是让人去毒杀司马遹,偏偏太子宁死不屈,就是不要这个死法,那人没办法,就用药杵杀了司马遹,这种毫不掩饰的手法让人有了充分的借口,也给了摇摆的人更多勇气。

公元300年,在司马遹被杀的次月,赵王司马伦矫诏派“好兄弟”齐王司马冏入宫,将贾后带到了老地方金墉城“住”了起来,不久后赐了一杯特制饮品——金屑酒给她喝,让她不再祸害世界。这个“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从此走下历史的舞台,但她为西晋王朝带来的伤害才刚刚开始,或许不能将乱世的责任都归咎于她,但她在这中间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却是毫无疑问的,有些欲望之火一旦被点起,将再无熄灭的可能,后世也一直将其视为后宫乱政的典型负面人物,凶妒暴虐、滥杀无辜、淫乱后宫,这些是其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

四、同室操戈

赵王司马伦灭掉贾后一党,朝中大权落入己手,其乘势自封大都督、相国,控制了朝廷中枢,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看着唾手可得的皇位,他终究没有忍住诱惑,终于,他废掉了惠帝司马衷,自立为帝,这一操作成功点燃了司马家族的野心,让欲望之火在广大的司马宗室中熊熊燃烧,再也无法压制。自古以来,权臣几乎都采取控制皇帝的手法,这样在道义上更能占据制高点,毕竟皇帝是通过正当渠道得来的,哪怕你事实上已经享受了皇帝的威权,你也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就像曹操掌控了汉献帝但绝不称帝一样,这样既可以有效维护政治中枢地位,也可以以皇帝的名义征讨四方,尽量争取更多中立的人,从而逐步掌握更多实力,只有当你掌控了天下绝大部分的力量,篡位才能水到渠成。而司马伦显然不具备这些,他只看到自己掌握的力量,只知道皇帝已在自己手中,或许这给了他虚假的自信,殊不知这样做只会给人光明正大的借口。司马伦本就靠谄媚上台,本身并无多少才干,加之品德不怎么样(从处理太子司马遹事件就可以看出来,这类人适合搞阴谋,上不了台面),刚一称帝,争夺权力的火山立即爆发。

公元301年,也就是灭贾后的第二年,齐王司马冏(这位司马伦的“好兄弟”,说起来,他在倒贾中立了大功,理应获得丰厚赏赐,只是在权力面前,尤其是与皇帝宝座相比,任何利益都显得渺小无比),这位司马伦推翻贾后的好帮手,在许昌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此战双方出动十万以上的军队,从此,司马家族成员对权力的争斗不再局限于朝堂和家族党羽,而是直接动用军队这一国家机器,带来的后果是惨烈而直接的,不仅损坏了朝廷的权威,还摧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削弱了国家军事力量,让自西汉以来就被压制的草原力量得以崛起,少数民族势力得以逐步壮大。

话说司马伦兴兵反击,战败后被囚禁于金墉城这个皇族的伤心地,也被赐金屑酒而死,落得跟贾后一个下场,屁股下的龙椅还没坐热,小命就没了。晋惠帝司马衷的皇位失而复得,由衷的感谢这三位,当然最要感谢的还是带头大哥司马冏,于是司马冏担任大司马,坐上了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另外两人也分别赏赐高官厚禄,得以进一步壮大军事实力。当然这一批的带头大哥司马冏也不是个啥好东西,其联合司马颙、司马颖推翻司马伦的动机也只是看不惯司马伦独享权力(毕竟大家都在这口锅里吃饭,你一来把锅都端走了,别人不造你的反造谁的),想分得一杯羹而已,其掌权后,不可一世,虽无皇帝之名,但实际行为跟皇帝没啥区别,最主要的是,他只想享受皇帝的好处,却不想承担皇帝的责任,不处理政务,天天跑去后宫,这样让“心系”国家的其他司马兄弟情何以堪,故而暗潮涌动,争权夺利的战争即将再次爆发。

公元302年,翊军校尉李含私自跑到长安(西晋都城在洛阳),说是得了皇帝密诏,劝说司马颙除掉司马冏,最终成功让他那颗躁动的心彻底放飞。于是在当年底,就兴兵讨伐身居洛阳的司马冏,这哥们比较机智,觉得直接带兵打过去不太稳妥,胜负难料,于是使出一招浑水摸鱼,散布谣言说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要与他合作干一番大事。司马冏一听,这还得了,司马乂就在我身边,而且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也杀了不少人了,还是先下手为强,派手下带人去兴师问罪。司马乂一想,事到如今,我已被人架在火上烤,再也无法置身之外,更何况身为司马家人,不在这个乱世干点事怎么行,于是带着兄弟直捣黄龙,把司马冏揪了出来,当场砍死,夷灭三族,成功掌控朝政。司马乂回头想想,要是没人逼他一把,他都不知道自己这么牛逼,或许他从内心还是想感谢司马颙的,是这哥们给了他勇气,让他勇敢的站出来,乘风破浪,位极人臣。

话分两头,你司马乂是成功了,可是长安那位给你勇气的哥们郁闷死了,明明自己想把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没想到水倒是搅浑了,可是鱼被别人摸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在公元303年联合冷眼看热闹的司马颖联合讨伐司马乂。此时这些司马王族已经不想再借用皇帝的名义了,不再打什么奉诏之类的口号,我就是想要更多,赤裸裸的野心丝毫不加掩饰,朝廷的话就当没听见,就差直接说我要造反了。这一次的战争规模已达到四五十万人,战争持续一年之久,双方打得精疲力尽,两败俱伤。

有句话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两方势力打到此时,渔翁终于要行动了,公元304年,在洛阳任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势出击,联合禁军将领里应外合,轻松拿下司马乂,并将其交给司马颙,其随后被火烤死。司马乂这位被动登上“八王之乱”舞台的宗亲,终于还是没能站到最后,这位仁兄掌权也就一年左右,每天都在战争中度过,完全没能像几位前任一样享受过极权的滋味,就被匆匆赶去投胎了,悲剧至极。

话说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这三王合力打下江山后,开始分赃,司马颖因实力强,威望高,获得最大好处,成功增加封地20个郡,并被封为宰相,后指使司马颙上书要求废除原太子司马覃,封司马颖为皇太弟,成功当上了皇位继承人。司马颙官升太宰,司马越官升尚书令,这两人留在洛阳辅政,而司马颖却班师回到根据地邺城,但其对洛阳朝堂的掌控丝毫未放松,政务处理、出行排场等完全可与皇帝比肩,洛阳政令几乎都要先经其手,而且其掌权后,似乎忘记了初心,一改以前勤政爱民的做派,开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任用贪官污吏,这不仅让其他宗族咬牙切齿,也让当初支持他的普通百姓非常不满,于是,新的更大规模的混战即将开始。

同年(304年)7月,司马越传檄四方,召集10多万小弟准备讨伐司马颖,为了师出有名,其打出让原太子司马覃复位的口号,同时带着现任皇帝惠帝司马衷随军征讨,但其汹涌的气势却与实力不相匹配,在河南汤阴被司马颖的部将石超击败,导致惠帝也丢了(被石超捡到送去邺城),自己狼狈逃窜到封地山东郯城附近。而另一边,司马颖的“忠诚”小弟司马颙也派打手张方带兵助战,还没走到战场,仗就打完了,不过,既然都出来了,也不能空着手回去,于是带着小弟就去首都洛阳长期旅游了。这个时候,司马颖开始展现其王者风范,说大家都是兄弟,何必搞成这个样子,要司马越回来,大家继续在惠帝这个大锅里吃饭,但司马越心想,我信你个鬼,我司马家什么时候顾念手足之情了,于是拒不回来。

话说司马越跑回封地后,并未闲着,联合其亲弟弟东瀛公司马腾及安北将军王浚等人,杀害司马颖安置的刺史,并联合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势力联合讨伐司马颖,司马颖大手一挥,调兵遣将,同时也招来匈奴人助阵,准备给来犯之敌迎头痛击,然后结果大跌眼镜,前期大显神威的石超将军这次在平棘以大败收场,还葬送了大批精锐士兵。如此一来,邺城不保,司马颖慌了,手下人更慌,早就作鸟兽散(我也很纳闷,司马颖这个天下闻名、百姓爱戴的王爷,居然在逆风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看来顺风时真的不能浪,不然只有逆风投了),没办法了,只有跑,去哪里呢?对了,忠诚小弟司马颙的打手张方不是控制了洛阳吗,正好带着皇帝去洛阳,名正言顺,送皇帝回家还不失面子。可是,小弟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小弟,当你落魄之时,曾经为你两肋插刀的兄弟只会插你两刀,面对气势如虹的司马越联合军,司马颙早已丧失抵抗之心,指使打手张方把皇帝司马衷、成都王司马颖及豫章王司马炽(这人因为这一去,命运大变)一起带去大本营长安,把洛阳扔给追兵。

司马颖一行人到长安后,深刻体味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但也无可奈何,只有任人摆布,不过司马颙还算仁慈,面对满砧板的鱼肉,没有举起刀俎,只是废除了司马颖的皇太弟身份,勒令其回封地(司马颖封号成都王,封地在蜀地,但因其前期任镇北将军,在邺城经营多年,故邺城才是其大本营,只是再也回不去了),立司马炽为皇太弟(想来也是司马颙觉得这个位置太烫,不敢坐),并封东海王司马越为太傅,邀请其来朝辅政,从而示好,司马越当然不去,送上门来多半是诱饵,亲手打下来的才稳妥。

第二年,即公元305年,司马颙摆出架势,以皇帝名义发诏要罢免司马越,司马越针锋相对,明面上宣称司马颙部将张方把皇帝从洛阳挟持到长安,他要把天子奉还首都洛阳,但暗地里联系司马颙,要与他“分陕而居”,两分天下,司马颙本就不坚定的心开始动摇了。正欲接受之时,其打手张方劝阻,我们单挑不可能是人家对手,还是应该引用外援,让司马颖回邺城牵制,您坐镇长安,我再带兵出击,这样才稳妥,但司马颙未完全接受,不过仍派遣司马颖出长安抗衡司马越,张方仍留守长安。

再说司马颖,这人在河北地区仍有不少旧部拥戴,其故将公师籓及其部下汲桑、石勒等人再次拥立其为主,并在河北地区占领不少地盘,并随即攻打邺城,然而此时司马越阵营出了一个比较厉害也比较善良的宗室成员——范阳王司马虓,此人挫败公师藩等人攻击邺城的企图,大败司马颖部队,并一鼓作气,收复许昌,河北地区再次落入司马越手中。

公元306年,司马颖辗转到了洛阳,然而屁股没坐热,司马越的大军就追了过来,一路摧枯拉朽,击败司马颖、司马颙的军队,司马颖只得再次逃往长安,司马越大军一路向长安进军。司马颙这个墙头草终究不成器,在此危难之际,昏招频出,先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自断臂膀,希望用张方的人头平息司马越的怒火,见此无用后,又后悔不已,再杀郅辅,如此一来,军心涣散,手下分崩离析,司马越军越发势不可挡,于当年5月攻下长安,二王逃走,长安被司马越的部下及胡族军队洗劫一空,然后带着惠帝返回洛阳。司马颖则南下,前往荆州,得到荆州司马的热情接待,准备再次拥立其为主,然势单力薄,才刚冒头就被司马越的小弟摁倒,没办法,司马颖这次真的走投无路了,抛弃母亲和老婆,只带着两个儿子北上,准备投奔故将公师藩,不幸在路上被抓,随后被送往邺城司马虓处。司马虓生性相对仁厚,没有对司马颖父子3人动手,但其却在一个月后突然暴毙,这下保护伞没了,邺城临时当家人——长史刘舆认为司马颖在此地经营数年,恐生变故,于是矫诏杀死了他,其死时年仅28岁。纵观此人,在驻地深得人心,在天下也很有声望,也一度掌握大权,却败得突然,从高处直接跌到谷底,并再也没爬起来,令人唏嘘不已。

同年11月,惠帝司马衷吃完饼后突然死亡,无论是司马越下的毒手,还是其他原因,这个从一开始就没有掌握过权力的天子也确实应该落幕了,在其位却无法谋其政,导致枕边人祸乱朝纲,导致宗室同族操戈,打的国家分崩离析,让外族乘虚而入。或许,对于他而言,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立为太子,或者中途被废黜,又或者没有被父亲安排娶贾南风这个悍妇,或许他还能一辈子安安稳稳做个太平王爷,衣食无忧才是最好的,奈何被历史推上了最高处,也站在了风暴的中央,沦为争权夺利的棋子,最终凄惨落幕,走完悲剧的一生。

惠帝死后,司马越拥立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随后以皇帝名义下诏让司马颙回朝辅政,司马颙这哥们不知道真的信了,还是累了想解脱,坐着车就奔首都去了,还没走多远,就被南阳王司马模派人连其三个儿子一起杀死,彻底断其血脉,至此,“八王之乱”基本结束,东海王司马越成了最终的胜利者,但国家也快打没了,这个胜利者也很难安稳享受成果。

“八王之乱”自公元291年开始,至公元306年结束,总共历时16年。第一阶段由贾南风召集楚王司马玮诛杀权臣杨骏起,汝南王司马亮、老臣卫瓘相继殒命,后司马玮也被贾南风诛杀,共三个月,争斗基本限于朝堂,波及范围较小,以贾南风胜利告终。第二阶段自公元299年开始,历时7年,起因为贾南风杀害太子,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相继粉墨登场,司马伦还短暂称帝,各方势力逐步扩大战火,甚至还借助少数民族的力量,最终引火自焚,把晋朝江山打的分崩离析,朝廷再也无法控制全国,而暂时的胜利者司马越也无心更无力拯救这个江山,晋朝在短暂的统一后即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大的混乱和灾难。

五、江山谢幕

话说司马越取得西晋大权后,走上了残暴专权的老路,目无皇帝、残害忠良、骄奢淫逸,只是宗室中已没有强大的反对力量,但是暂时的平静不代表真的风平浪静,暗潮仍在不断涌动,总有一天会爆发。因为数年的混战,民不聊生,很多宗王旧部、地方官员纷纷收拢流民,氐族人李特在四川、匈奴人李渊在山西分别建立政权,其余北方各地也暴乱不断、反抗不止,司马越不断率军讨伐,于307年平定河北地区,并封赏有功之臣,其中荀晞为抚军将军,掌管青州、兖州军事,可是后来又反悔,这直接导致这哥们跟他死磕到底。公元308年至310年,司马越先后在山东、河南等地平定地方暴乱,随后返回洛阳,但朝廷内外反对不止,荀晞等人不断袭扰,加之少数民族不断壮大,政权不稳,让他身心疲惫,终于,火山还是爆发了。

公元311年3月,晋怀帝司马炽发布司马越罪状,要荀晞征讨司马越,并诏令四方响应,司马越本就疾病在身,听此消息后竟吐血而亡,这也标志着“八王之乱”的彻底结束,然而西晋王朝底子已烂,没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或权臣如于谦等力挽狂澜,内忧外患之下,这座大厦注定倾覆。同年6月,已建立汉赵政权的匈奴人刘聪带领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仓皇逃亡长安,途中被擒,随后被送往汉赵都城——平阳,被封为稽郡公,太子司马诠也被杀,史称“永嘉之祸”。司马炽此人本无帝王之志,只是因为司马颖和司马颙相互制衡,才被推上前台,到了平阳后,体味了一把蜀汉后主刘禅的待遇,最终于313年被杀,不知道他死前是不是有点后悔,如果司马越还在,说不定能多撑两年。对于汉赵刘聪来说,这也是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蜀汉报仇,毕竟汉赵自称汉室后裔,奉后主刘禅为尊,也该为蜀汉做点什么,只是可悲可叹可恨司马家族,自司马懿起苦心经营数十年,历经三代人,辛辛苦苦建立的统一政权,才不到50年就落得个子孙相互残杀,皇帝身死国灭的下场。

司马炽死后,司马邺在长安继位,是为晋愍帝,此时的长安已是一座孤城,外有匈奴围城,内有党争不断,城内粮食短缺,饿殍不断,这位仁兄空有皇帝之名,毫无皇帝之实,政令不出朝堂,也完全无法指挥外臣,皇位摇摇欲坠。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公元316年11月,匈奴人再次围城,西晋苦苦支撑3个月,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城内人吃人现象时常发生,左思右想,司马邺投降汉赵,被封为光禄大夫、怀安侯。次年,一直经略江南的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的辅佐下称帝,在建康成立偏安政权,史称东晋,司马睿这位外来王爷全靠当地大佬支撑才能坐在皇帝位置上,无心更无力收复失地。可怜司马邺这兄弟还是走上了前任的老路,为刘聪牵马坠蹬、执壶倒酒,甚至拿马桶盖伺候,然终究是保不住小命,待刘聪觉得再无羞辱价值后,仍难逃一死,最终于公元318年被杀。

长安被攻破,皇帝投降,标志着西晋的灭亡,从此中华大地的北方沦为战争的舞台,其荒淫、混乱、无耻、残暴之极冠绝古今,汉族与五胡等少数民族的力量此消彼长,你方唱罢我登台,在这片大地上演着悲惨绝伦的一幕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