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辨证系列之十:带脉辨证

 昵称65820384 2023-03-05 发布于河南

一、带脉概述

(一)带脉循行路线(图18-1)

足少阴经别,向上行至腘中,另走与足太阳经相会合,再向上内行至肾,当十四椎处(两旁肾俞穴)分出,属于带脉。

带脉出自季胁部,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穴,围绕腰腹部一周。

图片

(二)带脉病证

如果带脉不和,可见妇女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等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说明带脉失调,可发生痿证。在王叔和的《脉经》里,也有“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 等症的叙述。

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临泣(足)通于带脉,其主治症有中风手足不举,肢体麻木拘挛,发热,头风痛,项肿连腮,眼目赤痛,齿痛, 咽肿,头旋,耳聋,皮肤风疠痒,筋脉牵引不舒,腿痛,胁肋疼痛等。

(三)归经选药

严西亭《得配本草》:当归主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又说: 白芍主带脉腹痛。川续断、艾、龙骨主带脉为病。其中艾治带脉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升麻、甘草缓带脉之急。

沈金鳌扩充王海藏、李时珍之论,列治带脉病诸药要品及九方时说:血崩久而成枯:四物汤。崩漏涩剂,收:白芍、白垩、艾叶、黄苓。血闭久而成竭:四物汤。闭者破剂,通:三棱、牛膝、桃仁、红花、黄芪、鲮鲤甲炙、肉桂。

带脉的引经药,《得配本草》附录《奇经药考》及《杂病源流犀烛》中的“带脉病源流篇”等,都有记载。朱小南《朱小南妇科经验选》归纳先贤的经验,补充一己之得,将带脉药分类如下:

1、升提带脉:升麻、五味子

升麻,《奇经药考》认为能缓带脉之缩急,朱老认为以升提带脉的弛松为妥。因疝、肾着等症都可应用,甚至带下崩中久陷者,用本品颇验,都取其升提之力。五味子为带脉药,《傅青主女科》宽带汤用五味子,谓:“或疑方中用五味、白芍之酸收,不增带脉之急而反得带脉之宽,殊不可解。” 他又解释:“用五味之酸以生肾水,则肾能益带,似相碍而实相济也”(少腹急迫不孕章)。朱老不能同意他的论点,因为五味子的性能,正如李东垣所说:“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本草纲目》五味子条所引)。”味酸能收敛带脉,补气则巩固它提系的功能而奏升提之效。

2、固托带脉:龙骨、牡蛎、乌贼骨、椿根皮

《奇经药考》认为:“龙骨治带脉为病”,盖带下久陷,非固托不能奏效, 除龙骨外,尚有牡蛎、乌贼骨都有固托带脉的功效,带下日久,上列诸品均可选用。

3、止带脉之疼痛:白芍、甘草

《奇经药考》认为:“白芍治带下腹痛”,又说:“甘草缓带脉之急”,凡是带脉失调而发生疼痛现象,芍药、甘草二者并用,协同安抚带脉,而收止痛之功。
4、温带脉之寒:艾叶、干姜
《奇经药考》认为艾叶能温下焦,暖胞宫,所以能祛带脉之寒。干姜辛热散寒,带脉受寒,则功能减退,弛垂而酸痛,用热药温暖,寒去而功能恢复,所以甘姜苓术汤中用本品,其理即在于此。
5、清带脉之湿热:黄苓、黄柏、白芷炭、车前子
《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篇》认为黄苓亦为治带脉病要药,凡带脉有湿热滞留,黄苓之外可加黄柏。如果形体虚胖,湿重而兼阴部痛痒并有浮肿的,可加白芷炭、车前子,以增燥湿之力,尤其白芷,《神农本草经》 已述其治带下之效,近人更认为是治湿热带下的引经药。
6、补带脉之阴:当归、熟地黄
叶天士治奇经之法,以当归为治带脉病主药,“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临证医案指南》龚商年按语)。带脉阴虚营亏,当归之外,可加熟地黄,效力更为显著。


二、带脉辨证病案评析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2腰椎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带脉为病主司妇人带下,《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皆是湿证,而以带下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带脉为病概言之,可分虚实两 候,实证源于带脉阻滞,虚证责之带脉迟缓。兹择其主要病理变化介绍验案数则。


1.  带下病案
苏某,女,69岁。患者胆石症术后,腹泻已近半年,迭经中西药物治疗罔效,近半个月来症情加重,腹泻稀水便日五六行,腹部坠迫,纳少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乃中气亏虚,清气下陷,带脉失约所效。治以益气升陷,固束带脉。药用:
党参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2g,炙升麻6g,炙柴胡6g,炙甘草10g,巴戟天10g,续断12g,杜仲10g,五倍子6g,诃子肉10g,陈皮6g。
服药1周,腹泻停止,续于原方去五倍于、诃子肉加入鹿角霜、金毛狗脊等调治半个月以巩固疗效。
【陈革.从奇经论治经验点滴.国医论坛,1999, 14 ( 1 ): 19】

原按:带脉绕腰一周,约束纵行之经脉,使其守于常度。若脾气虚弱, 中气下陷,往往易造成带脉失约,诸经弛缓,岀现诸如内脏下垂、久泻脱肛、带下等证。治疗此等证候,除投益气升陷药物外,参用固束带脉之品, 方能获事半功倍之效。

2.  环腰拘痛案
陆某,女,27岁。1992年9月26日初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来腹痛,并绕腰一周,似绳索紧束,每因情志不悦而临经绕腰痛,经量较多, 经期缩短。今适临经期,感胸闷腰酸,小腹坠胀,绕腰一周紧束感。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按疼痛部位,诊断为经行带脉拘急痛。证系肝肾不足, 复肝气郁结,带脉阻滞,拘急而痛。治拟缓带脉、疏肝气、 补肝肾之法。处方:
当归10g,白芍30g,甘草6g,香附10g,紫苏梗10g,郁金6g,白术10g,延胡索10g,乌药10g,补骨脂10g,杜仲15g,阿胶(烊冲)10g,仙鹤草15g。
服2剂后,经水来潮,束腰痛减轻,守前方续进3剂,1周复诊,先后调理3个月经周期,带脉疼痛缓解。
【沈志强,程婉丽.带脉为病临证治验.江苏中医,1995, 16(4): 26】

原按:带脉绕腰一周,似箍桶之圆环,总束诸脉。带脉阻滞,导致拘急而痛,有紧张而急迫感。上述病例,疼痛沿带脉的循行部位,有如绳索扎紧之状。其病机,首先是肝肾不足,复因肝气郁结,带脉阻滞。临经带脉阻滞尤为明显,故见带脉拘急等一系列征象。治以缓带脉,疏肝气,补肝肾之法。选仲景芍药甘草汤,方中芍药治带下腹痛,甘草缓带脉拘急。 考后世诸理带脉拘急方中,均离不开此二药,故重用白芍、甘草以缓带脉之拘急,増入延胡索、香附、紫苏梗疏肝气郁结,并引用当归,一以养血调经,二以宣通带脉。叶天士谓本品为宣通带脉之主药,佐以补骨脂、杜仲等调补肝肾,阿胶、仙鹤草等益气养血,以奏全功。


3.  胎漏案
季某,女,30岁。1992年5月5日初诊。结婚1年,怀孕2个月,头目眩晕,肢酸神疲,腰胁酸痛,小腹坠胀,小溲频频,漏红数日,淋漓不净。舌质淡嫩,脉细无力。此乃带脉提系失职,肾气不固,形成胎漏。治以固带脉,益肾气。处方:
党参15g,黄芪20g,当归身10g,黄芩10g,白术10g,杜仲15g,狗脊10g,川续断10g,芍药10g,苎麻根20g,南瓜蒂4枚。
服4剂后,漏红已止,前方去苎麻根,增熟地黄、五味子各10g,续服4剂,小腹坠胀及腰酸均消失,足月妊娠后产一男婴。
【沈志强,程婉雨.带脉为病临证治验.江苏中医,1995, 16 ( 4 ): 26】

原按:带脉约束冲、任、督三脉,与生育关系密切。《奇经八脉考》曾说:“带脉病变,令人无子”,带脉有摘不仅难以生产,即或受孕,胞胎亦不牢靠,每致引起胞漏、早产。”《傅青主女科》说:“带脉者,所以约束胎之系也,带脉无力难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同,故曰带弱则胎易坠,带伤则胎不牢。”该患者怀孕2个月,因肾气不足,带脉虚惫,提系失职,冲任不固,形成胎漏。治用当归、黄芪、川续断、白芍、五味子等品。根据《奇经药考》所记,上药都为入带脉之药,能使带脉强壮,提系功能正常,带脉固,则胞胎安。
评析:临床上还有滑胎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习惯性流产,孕妇每每数次怀孕,数次滑胎,滑胎月份相似。此乃带脉不固,肾气虚弱所致,西医往往无原因可找。治疗时,最好于怀孕前常服泰山磐石散,适当加入杜仲、菟丝子等固带脉、补肾气之品,疗效颇为满意。


4.  阴吹案
王某,女,30岁。1991年2月14日初诊。据述近期白带较多,小便频数,阴道内时有矢气。近因工作繁忙,常偶一转身,下部即连连有放气声。面色㿠白,舌质淡、苔白,脉虚细。诊断为阴吹证,此乃带脉失约, 中气下陷,肾气亦亏。治拟固升带脉,益气健脾补肾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
升麻6g,黄氏15g,肉桂3g,甘草4g,白芍10g,狗脊10g,巴戟天10g,白术10g,菟丝子10g,覆盆子10g,五味子6g,龙骨15g。
用上方加减,先后服药10剂,阴吹症状消失,带下亦少,小便次数恢复正常。
【沈志强,程婉丽.带脉为病临证治验.江苏中医,1995, 16 ( 4): 26】

原按:阴吹一证,临床较罕见。多系带脉不固,中气下陷而致。治用补气固托法。本例患者,因带脉失约,中气下陷而有阴吹带下、小便频数等症,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方中升麻升提带脉;五味子为入带脉药,补益气阴,味酸兼收带脉之陷,芪、术健脾益气补带脉;肉桂、狗脊等温补肾阳,以治小便频数之症;芍药健脾燥湿。诸药相伍,切中病机,故收良效。


5.  白浊案
王某,男,46岁,1988年12月8日初诊。原因跌伤腰脊,频繁腰痛, 经治时轻时重。近2个月来渐见尿有白浊,近周加重。刻诊形体消瘦,尿混浊或如米浊,或黄浊,饮食减少,不能吃荤腥食物,食之则尿浊更甚, 腰胀甚,俯仰不利,口不干濁,时便秘,舌红、极少白苔,脉细数。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前列腺B超检查形态正常。腰椎拍片第3〜4腰椎骨质増生,第1〜2腰椎压缩性骨折。证属脾肾两亏,带脉失荣,湿热下注所致。拟滋肾补脾荣带,祛湿清热为法;腰椎损伤,另寻治法。处方: 
生熟地黄各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白术10g,炙甘草6g,云茯苓10g,猪苓10g,滑石10g,炒地榆10g,琥珀3g(冲)。3剂,每日煎服1剂。
二诊:尿稍转清,尿常规、蛋白( + ),红细胞(士)。拟双益脾肾、通补带脉,兼化瘀化食。处方:
龟甲15g,石斛12g,山药15g,云茯苓10g,猪苓10g,杜仲10g,鹿角霜10g,山楂肉10g,鸡内金10g。
后守上方去猪苓或加草薢、桑螵蛸,或续断、枸杞子等增减,服药20 余剂,尿清,尿常规复查正常,能食荤腥而无所苦。
【朱祥麟.奇经病医案六则.中医杂志,1996, 37 ( 9 ): 527-529】

原按:带脉围腰,总领六合。《素问·痿论篇》说:“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若“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找,宗筋弛纵,发为筋疾,及为白淫。”带脉一元之气通于先后二天,包含阴阳二气化合而天成。若至虚至损,则见阴阳衰败之象,必从阴阳着手调治。首方双补脾肾,祛其湿热,以复带脉之用。 二诊用龟甲、石斛、山药、杜仲、鹿角霜等通补阴阳以益带脉,山楂、鸡内金消食化滞以增化源,二苓以利水道,守方增减使带脉复其约束收固之权,病乃可痊。

6.  不孕案

戴某,女,38岁。患者结婚10年未孕,近年来形体更加消瘦,语言低微。自感身体沉重。腰部酸楚且有冷感,睡卧则盛,站立酸重疼痛加剧。不能从事工作。多方求医,上海某医院诊断“肾下垂”。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均正常,苔薄舌淡,脉细微无力。证系带脉气分不足,弛缓失束,波及肾经而致“肾着”之证。拟法温中益气固带。方选补中益气汤合甘姜苓术汤加减治之。处方:

人参(另煎)3g,黄芪20g,当归12g,炙升麻10g,柴胡10g,白术10g,白芍10g,干姜5g,茯苓10g,枳壳20g,甘草5g,川续断15g,杜仲15g。

服药30剂,因停经40天,经妇科检查疑为“早孕”而停药,次年生一子,追访上述诸症均除。

【邵性丽.奇经虚证治验5则.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 12 ( 1 ): 25-26】

原按:《奇经八脉考》曰:“带脉病变,令人无子”。患者婚后10年未孕与带脉亏虚有关。而肾着之病首见《金匮要略》:“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故病属下焦……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奇经八脉考》将肾着列为带脉病一章。方中人参、黄芪、当归、升麻、白芍、川续断、枳壳、杜仲都是入带脉的药,补中气,固带脉,使陷者上升,弛缓者恢复正常的提系能力。另干姜溫带脉之寒,芍药、甘草止带脉之疼痛,当归补带脉之阴血,升麻缓带脉之挛急,共服药60剂后检查受孕,说明带脉气提得复,进而腰部冷痛等症得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