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待花开”就是什么也不做吗?|| 渡过

 新用户3963ynfW 2023-03-05 发布于江苏

文\吕军生(渡过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的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家长朋友,经常会有家长和我说:“吕老师,某某老师、某某医生说让我们回家后就把电脑手机给到孩子,他愿意看什么就让他看什么,愿意玩多长时间就玩多长时间,给孩子时间静待花开。让他自己管理他被满足了自然就好了”
最开始我听到有家长这样的反馈时很诧异,我就开始留意在和孩子家长工作的时候有意识问一下关于这种方法带来的效果。确实有孩子在自己经历了很长时间后突然有一天觉醒自己下定决心戒手机戒电脑,目前我只遇到一位孩子是这样的状态,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家长在努力的学习和改变。基于我工作中沉淀的经验有意识专注这个问题,我慢慢的觉得这个建议有些角度是需要商榷和思考后再来执行,而不是简单的一下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彻底放开。
我觉得大家可能误解了静待花开的意义。“静待花开”这个理念影响了很多家庭。家长会觉得专业权威给出了锦囊妙计,只要照做就会有希望;孩子会觉得终于可以坦然的打游戏看视频浏览网站了,而且专家说的家长必须要听。我不知道这些老师医生是出于什么逻辑思考来给出的这个建议,而且很多都是当着孩子的面说给家长听。但我想分享一下我理解的静待花开。

图源:unsplash


“静待花开"不是放纵


如果单纯“静待花开”,可能就是纵容与溺爱。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对电子产品使用的共识和约定,增加一起交流使用时间频率的过程,这是建立边界和规则的过程。
孩子急于拿到手机逃避现实钻到舒适圈里让自己的焦虑缓解,家长努力想让孩子保持正常,两个角度的需求和期待本来是没有冲突的。但是有了权威的一句话很容易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在共识上建立良好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不加管制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中。如果没有约定,孩子已经成迷于其中,那就慢慢的引导孩子来进行互联网家庭文化建设。
其次是面对孩子电子产品的依赖状态我们有些家长变得情绪起伏不定,甚至个别家长情绪失控和孩子就使用电子产品发生剧烈冲突,造成遗憾和彼此之间情感的割裂疏远。我们家长这个时候最需要稳定自己的情绪,思考互联网平台能在什么方面促进孩子的发展和能力的建设,而不是面对互联网我们自己首先用消极和敌视的眼光来看待。因为很多孩子的内在动力还没有发展出来的时候,你让他做其他的事情可能还做不到。
面对互联网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对网络的综合知识和应用,这对于亲子关系来说是个机会,家长弯下腰请教孩子互联网知识是一种姿态和谦虚,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藉由这个机会带动孩子利用互联网做一些能够提升自己内在价值感的事情,例如:创作自己日常生活的小视频,开启属于自己空间的文字图片分享,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喜欢的手工在网上销售,唱自己拿手的歌曲分享到网络等项目,这些事情再做的时候家长做为小助理小跟班协助孩子完成,过程中少说话多请教。
很多孩子在家长放开互联网的限制后,到一定时间都会觉得玩手机很无聊。白天打游戏不过瘾,因为很多打游戏的小伙伴只有晚上才可以登录,持续打游戏看视频时间长了自己都感觉到无聊难受和无力。但是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不知道能做什么,就只能保持躺平的现状。也有一些孩子躺平一定的时间后会主动放弃躺平的状态而尝试复学和在家主动开始学习。这个时候家长的有效陪伴和沟通就很重要了,因为家长过于着急看到孩子有点变化就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导致孩子改变失败,重新回到躺平的状态。

图源:unsplash



"静待花开"需要了解孩子需求

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就容易病急乱投医。
比如听到其他家长介绍,又刚好他孩子复学了,就会认定这个家长交流过的老师医生可以帮到他们。这样的思考也没有错,但是每一个孩子和家庭都有其特殊性,没有一种方法和一种药物、一个医生或是咨询师在你孩子和家庭遇到的困难上敢说百分之百有效。所以还是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情绪障碍的孩子一般来说都有一些相同症状:自我价值感低,不自信自卑,情绪起伏大不稳定,社交恐惧,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言行举止超级敏感,认知很容易进到牛角尖偏执状态,灾难性思维模式,意志力很差身体不愿意动,成迷于网络,饮食和睡眠都不正常和健康等。
回顾其成长过程我们会发现,孩子大部分是跟随状态,和家长有品质的情感交流不多,孩子的负面情绪很多时候是被家长讲道理被合理化,负面情绪就沉淀到内心和身体里面。
同时生活中除了学习,基本上孩子不用自己做什么,没有机会动手和参与家务的事情,本来是自己完全可以做的但是很容易被家长替代和妥协。从小各方面都被夸奖优秀,学习成绩优良但同时又特别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判和看法,很在意他人说自己不好或是不优秀。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慢慢的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进入自我同一性逐步建立,学科压力开始增加,一次人际关系或是学科学习方面出现困扰就很容易掉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中出不来。持续的个体负面情绪会让自己很容易进入到焦虑状态,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由焦虑转抑郁了。
面对孩子的各种状态家长普遍在第一时间焦虑和的担心,在言行举止上会有很大变化,很容易从过去的讲道理甚至严厉转换到讨好模式,我专门写过《从严厉到讨好的痛:青少年抑郁症家长的自我救赎》这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家长进入到讨好模式背后的原因和对孩子的影响。
面对孩子的状态,作为家长要很清晰的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康复。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状态缺的是什么!他最需要什么!他最害怕什么!
大部分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对孩子此时此刻状态的理解、接纳和信任的感受。家长的不理解、不接纳和不相信孩子,会很容易进入到对抗冲突失望愤怒模式中,后续有可能产生在行为语言上有更大的冲突和刺激,使孩子产生极端思考模式和冲动行为。
孩子的状态最缺的是他对自己价值感的建立,从而带动做事情的目标感,再带动对自己能做到的信心和意志力的支持。
人在负面情绪下很难调动自己对事情有目标和努力去做的动力,害怕失败和周围人对自己消极的评价,这让孩子很容易掉在负面自我评价中出不来。如果家长能在这个阶段通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发现,看到孩子语言行为背后的能力和动力给予及时的正向反馈,通过很具体的欣赏、认同、努力的鼓励方式强化和引导孩子看到自己身上被自己忽略的能力和价值,使这些能力和价值沉淀出来在遇到同样的事情就会有经验和勇气面对。

图源:unsplash

”静待花开“也要施肥

家长其实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因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最真实的一言一行中找到帮孩子建立能力的机会。
孩子遇到瓶颈从人生发展的大格局来看也许是一个礼物,对家长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帮孩子建立内驱力和个体能力。如何在孩子的现状下调动孩子的力量是每个情绪障碍孩子家庭的必修议题,就拿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场景来说,帮家里拿快递、遛宠物、小卖店买日用品、打扫家里卫生做家务、洗碗、洗衣服、做美食等等都有助于孩子能力的建设。
但是现状是很多家庭面对孩子躺平的状态没有办法托住孩子的情绪,交流沟通品质也不高所以造成没有办法在这些生活场景中让孩子动起来参与。所以做为家长第一步是发自内心的接纳孩子的现状,然后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调整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品质,慢慢的用生活场景中可以发现和利用的资源欣赏孩子行为背后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建立对自己价值的确认,从而最终达到康复的状态。
就拿洗碗来说,孩子需要调动全部的能力来完成。在开始之前需要规划如何开始洗完工作;根据现场的状况来做出下一步的行动规划,同时就在调动思考能力;在实际操作时间管理上如何进行分配,紧接着调动执行能力开始进入洗碗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能使用语言表达情绪管理能力——这也是促进孩子人际关系能力的训练;同时从开始规划到整个过程思考能力和意志力都在帮助孩子完成他的规划。整个过程完成后对孩子来说就会沉淀成就感会对自己自我认知能力产生积极的力量。
在家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带着发现孩子能力的眼光来看孩子的言行举止,因为这里面随时可能有机会出现,这种机会只有家长才能遇到和感受到,任何咨询治疗都是没有办法做到。
孩子的每一个举动背后都有成长在里面,借由孩子的表象我们要看到、感受到他背后的需要和他所调动出来的能力,这些都是孩子希望被家长看到的信号。面对孩子的躺平如果家长感到焦虑和无奈,孩子一定会感受得到。他本身力量就不够,每天他周围再弥散着这种消极的感觉,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有动力去改变吗?如果家长又是讨好模式,那么孩子是不会感受到力量,时间长了还会出现愤怒和不安全不信任的感受。
作为家长任何时候都对孩子充满信任和坚定孩子一定会好的积极信念,当你逐步做到的时候,你的状态和所传递出来的感觉就会给到孩子力量和榜样,你会欣喜感受到那种慢慢的变化过程,这就是最有品质的静待花开。
最后,我想送给各位家长一份静待花开的建议:
1. 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和信任。
2. 家长的状态是最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氛围,气候,土壤,孩子要做什么人,取决于家长给的营养,和家长的定力。
3. 负面情绪,是来考验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的。面对孩子的任何状况,我们都要像天使一样,从上往下看,看到孩子的需求,和背后的东西。要跳出亲子关系,要稳稳地站住,要给到帮孩子发展能力的土壤;给到孩子思考的空间和引导。
4. 孩子缺的是有效的陪伴,孩子需要流淌的情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心和孩子在一起。

文\吕军生

本文为渡过心理咨询师吕军生老师所写,欢迎点击下方图片向吕军生老师进行一对一深入咨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过”第二十二期线下营(珠海营)
时间:3月17日-3月23日

为了帮助抑郁症家庭走出难关,“渡过”特开设线下珠海营,为你带来7天6夜的线下之旅。每一位参营孩子都有成长与引领的导师,全程需求都被关注。

通过心理学专业团体辅导设计,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自己,获得同伴的鼓励与支持,迈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渡过”珠海营还邀约精神科专家、心理咨询师和康复老师现场授课答疑,让家长提供药物——心理——社会支持全人关怀!

让我们一起相约珠海,给家庭一个改变的契机,赋予孩子改变的勇气,见证孩子改变的发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了解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