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流感,全家遭殃!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法,是这3个!

 woainijingzhi 2023-03-05 发布于广东
 

最近的甲流来势汹汹,相比普通感冒,其致病性更强,传染率更快,又容易发生变异,所以也容易引起大规模感染。春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我有必要再给家长讲讲流感等'疫病’的预防和应对思路,家长要认真学习,有备无患。

相比普通感冒,流感对于抵抗力低下的儿童来说,感染后更容易合并相关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中耳炎等,一旦合并出现并发症,死亡率也会大大提高。

但家长也不必恐慌,只要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就能将病毒对身体的伤害降到最低。即使感染了,也能减轻症状,好得快。具体怎么来做呢?先来看看甲流的致病特点。

 图片

甲流有寒、湿、热的表现

人体感染甲流病毒后多数会表现出这样的症状:发热、怕冷、头痛或者全身肌肉酸痛、鼻塞流鼻涕、咽痛、咳嗽。有些孩子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头晕、恶心、呕吐从中医来看是湿阻中焦、清阳不升的表现。整体来看,甲流就是有寒、有湿、有热。

初春早晚温差大,多风,孩子很容易感受风寒。即使外环境不湿,但由于肝气盛,容易克伐脾土,孩子脾运化功能下降,饮食稍不注意,脾胃运化不利,很容易被内湿所困。加上阳气升发,五脏六腑在冬季积攒的内热也随着而来。如此一来,感染甲流病毒后,伴随寒、湿、热的症状也就不难理解了。

针对甲流的致病特点,家长一方面要帮孩子避风防寒、祛内湿、清内热,让孩子的身体环境干净一些,不让病毒趁机“搞破坏”。另一方面要健脾、温阳,让孩子正气足,足以抵御外邪,就不会生病。

 图片

避风防寒要主动、及时

《黄帝内经》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告诉我们,要根据时令的变化,避开在各个季节下盛行的“邪气”,还要避开“贼风”。春季多风,早晚温差大,此时就要有意识避风、防寒,同时做好防护,主动避开“疫戾之气”。

● 上半身注意避风

“风为阳邪,上先受着。”也就是说,风是一个阳性的病邪,它侵袭人体是从上半身开始的。帮孩子避风就要保护好上半身,尤其是最薄弱的大椎穴的位置。风大的时候,家长给孩子穿衣服尽量穿有领子的,不要让孩子露出颈椎的部位,保护好颈椎(大椎穴、天突穴)不受凉。同时,早晚温差大,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及时帮孩子增减衣服。

● 下半身及时驱寒

寒为阴邪,容易侵袭人体的下半身,所以,春季给孩子穿的裤子不可过薄,还要穿袜子,且不要让孩子光脚丫走路。同时,主动帮孩子泡脚驱寒,家长可以用温水或煲艾叶水,也可以直接用感利通给孩子泡脚,散寒的效果更好。

感利通在孩子受寒初期也可以用,里面含有香薷、荆芥穗、艾叶、藿香等药材,是我的经验方,专门针对儿童体质配伍,能起到辛温解表的作用,及时把风寒之邪驱赶出去。受寒初期可以连续用2~3天,每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日常保健也可以1周1次,预防感冒。

● 做好防护,主动避开“疫戾之气”

凡是流行性传染病,流感、新冠、诺如、手足口等,均属于疫病的范畴,也称瘟病,在预防上,要主动做好防护,避开“戾气”。

所以,公共场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室内勤通风、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接种流感疫苗等,这些措施虽然老生常谈,却是必要且有效的。

 图片

用对2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家长除了主动避开“虚邪贼风”、及时驱寒,想让孩子少生病,还要防内邪、扶正气。

● 让身体通畅:排积滞、清内热

孩子80%的疾病都和积食有关,尤其是呼吸道的疾病。积食没有及时消导,就很容易入里化湿,水湿阻碍脾胃运化,脾虚则肺弱,肺卫之气不足,孩子的抵抗力就会变差,继而发病。积食入里化热,内热蒸腾,皮肤汗孔打开,就容易感受风寒,孩子就容易生病,感冒、甲流、肺炎、支气管炎尤其多见。

所以,家长要积极预防孩子积食,让身体通畅,脾的功能就能正常运转。每天要坚持“10秒判消化”,一旦出现舌苔厚、口气大、大便不正常、睡不安等积食症状,就要及时调整饮食,吃软、吃少、吃素,同时给孩子喝新三星汤,1天1次,坚持2~3天,积食症状自然就会缓解。日常保健,1周也要安排1次新三星汤,预防积食。

新三星汤由麦芽、山楂、莱菔子组成,能消食开胃、降气化痰、润肠通便,及时帮孩子把积滞、痰浊排出体外,避免病邪潜伏于体内。

除此之外,日常饮食尽量不吃或少吃容易在体内生湿、生热的食物,包括肥甘厚味、海鲜、饮料、糖果、煎炸食物、甜腻的糕点面包等。

● 帮孩子祛湿、扶正:健脾、温阳

湿邪有重浊、黏腻的特点。当甲流、新冠、诺如等病毒协同湿邪作恶,病情就会变得复杂且缠绵不愈,恢复时间更长。因此,从初春开始就要重视祛湿,祛湿的关键就是健脾和温阳。

1、健脾祛湿,用好新四神汤

预防流感的经典方是苏柏方,全方能祛湿、解表,在流感爆发期间可以每周安排1~2次。

但提高抵抗力、抗感、防感的核心,还是要脾胃强健,脾胃健运,能运化水湿,孩子自然不会内生痰饮;脾胃健运,运化吸收的能力强,孩子没那么容易积食,抵抗力也会变好,生病的情况也会减少。

因此,等孩子消化好时,就要抓紧健脾补脾了,可以每周安排2~3次新四神汤。

我在健脾名方“四神汤”的基础上,专门为孩子改良了“新四神汤”,更适合孩子的体质特点。新四神汤中的几味食材“山药、茯苓、芡实、白扁豆”都是“纯甘之味”,有向下渗透的作用,能够唤醒脾胃,带走脾胃的浊气,帮助运化水湿。

同时,南杏仁和银耳都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平衡山药、芡实、白扁豆涩肠的功效,健脾之余不会引起大便干硬、便秘的问题。孩子大便通畅,可以顺利地排积、排湿。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孩子大便通畅,也没那么容易患上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2、温阳化湿、扶正气,用好许暖贴

因湿为阴邪,一旦侵入身体,就特别消耗阳气,特别是脾阳。脾阳不足的孩子,就很容易陷入脾虚湿困的恶性循环中,不仅体质差,病起来还不容易痊愈。

“无阳难以化湿”,祛湿除了健脾,还要温阳。温阳就好比“出太阳”,让湿哒哒的环境逐渐变得干爽舒适。而许暖贴就是帮孩子温脾阳的首选。

许暖贴的组方是藿香、丁香、肉桂,能芳香化湿、温中散寒、温肾助阳。全方补益力度不会太强,很适合孩子用,还能为脾胃补充阳气,提高脾胃的水湿运化能力,避免积滞湿滞淤积,也就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

日常可以把许暖贴贴在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的位置,能起到温脾阳、散寒邪、健脾胃、提高抵抗力、预防流感的作用。天枢穴取一边即可,足部穴位取双腿穴位,一个穴位贴一贴。尤其是平时脾胃虚寒、容易积食、感冒、拉肚子、肚子痛、瘦小不长个的孩子,就更要敷贴在这三个穴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