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樱花烂漫根弥壮

 昵称45109175 2023-03-06 发布于浙江

乐山乐水万仞登,东湖情愫最鉴真。

樱花烂漫根弥壮,更待晚秋把鱼蒸。

—题记

好久没有与武汉书坛名宿金伯兴先生联谊了,在一个平台推送金伯兴专题时一个寻常留言偶遇昔日忘年。网友关于金老书法不解风情甚或“丑书”冠戴,我是非常遗憾也为老人“叫屈”的。

当然也理解部分受众难以领略的因缘,一是时代整体书法审美氛境有关,二是受众本身也在普及书法认知和实践范畴,三是主流民间未必统一定位“丑书”概念,主流语境可能指行为书法现代书法探索一脉;学术性“丑书”语境未必贬义或否定,属于美学范畴;普众爱好者则泛化颜值视域直接框定美丑。全然是对于一位个性卓著老艺术家的认知失误与理解局限了,这不怪金老和受众,只能怨高速信息化社会毕竟不是艺术最好的时代了。

金伯兴,1940年12月生于嵊州,号四明山樵,国家一级美术师,1987年从事书法专业工作,历任中国书协理事、评审委员、刻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为湖北省书协荣誉主席,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报》社顾问;其书法植根传统,师古不泥,碑帖相融,自然无筛。正隶行草自成体系,以拙朴高古、洒脱率真的独特书风闻名当代书坛;作品曾参加全国三、七、八、九、十一、十二届书法篆刻大展,第五、六届中青年书展,第一届行草书及扇面书展,第一、二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第一、二届中国书协理事作品展。获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贡献奖,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书协第一届德艺双馨会员称号、湖北文联授牌成立“湖北省文艺家金伯兴工作室”。

嵊州是越剧发源地,也是王羲之晚年隐居地及其361年往生幽谷之中,这里也是金伯兴出生和书法启蒙地,人文自然底蕴深厚。金伯兴与书法缘分因此连在一起,几十年一直浸淫在二王濡染中, 他生在嵊州农村体味过贫穷、艰辛和痛苦,感知过纯真、激扬和迷茫,然而恰恰如是环境铸成他率性本真、执着勤奋的性情。小学时他的字就写得好,小学毕业由于家贫没能继续上学只好务农。金伯兴很有思想,在农村当上干部又入党,18岁时走进军营担当警卫员,三年后顺利地考进解放军总后勤学校,那个年代一个农民的孩子没有任何背景谈何容易!?由于写得一笔好字,无论学校还是农村,无论军营还是转业到湖北省委办公厅工作,金伯兴都始终发挥着自己特长所在,也算幸福幸运的天之骄子了。一路上因书法与吴丈蜀、陈义经、曹立庵、谷有荃等老一辈书家结下深厚情谊,他经常和同道友人在一起探讨书法内奥,灵感机锋交织碰撞。对于一个真正书法家而言,他对艺术的感悟必然包罗万象,无论是笔画个性、品德学养抑或人生阅历,都成了考验锤炼书家内在修为的至要尺度与考量。

金老对碑帖不曾偏废任何一方,深耕磨合多年风骨卓立形成自家面目,植根传统师古不泥,道法自然一派天真,在碑帖相融领域属于把握恰到好处的代表性书家。傅山曾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纵观金老书法主要体现一种人文自然地日常书写,其思想学识、境界格调与“四宁四毋”有相契合,书法写字兼容并蓄,巧妙地将文化的、实用的、艺术的、哲思的不同层面情愫融会贯通,达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之境,走进金老字里行间能感受到烟云供养、清泉洗心,一种禅定无为的太虚意念油然而生。书法是以汉字文化为载体的造型艺术和哲思美学,融入个人思想、情感和审美的矛盾对立统一体,金老也是善于在创作中制造矛盾又解决矛盾的化险为夷者,有时人为故意笔断意连或反惯性建构处理字形布局,没深切领会先生意图者往往看不透解不开,先生也是在自己书法世界里排兵布阵,玄幻而又冲突,迷魂而又豁朗,一幅作品全然一局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的棋局也是龙门阵,看入迷看门道究竟还是有意思深藏禅机的。

有人说金伯兴与谢无量类似且更具凝重洒脱味道。诚然,类似陈忠康曾言:“我现在看字也是这样,觉得天下没有坏字,觉得什么都可以写没有禁忌。有时我也觉得明清未必就比晋唐差,比如我看沈曾植的字,那种古朴开张,天真烂漫,感觉非常好甚至有时觉得比王羲之还好,那种味道真的难以形容。”确有如是感觉大概是金石气浓郁有关,谢老是侧重手札、化碑入帖的散逸空灵,金老是化帖入碑、圆融张力的质朴从容,他们之间是陈子庄赖少其吴丈蜀赵冷月的浪漫天真。对于金伯兴书法引申一个话题,一般来说书卷气大凡特指帖学一脉,帖学未必具有金石气而碑学却有书卷气存载,这是书法人容易忽略或没留意的。而金老虽倾向碑派金石气但骨子里透露卷气盎然,梁披云吴丈蜀潘受饶宗颐游寿萧娴台静农文怀沙谢云们亦然,奇怪的是,他们都不涉猎篆刻为何洋溢着金石气?或可碑派与帖脉之间盐溶于水契合融冶使然;而碑派同时具有书卷气者以为才是难能妙手,“不俗即仙骨”如是寥寥,或可“多情乃佛心”才是答案,故而具有卷气碑学为主的书家往往笔墨心田流淌着汩汩禅意心香。这也是单纯从事帖学直接体现卷气宜人者众,难以兼顾金石气骨质内美的高难度所在;而碑学倚重者能同时糅合金石气书卷气者实为罕见。

《金伯兴谈艺录》集从艺所思所想所察所悟点滴之大成,简短、质朴、不雕琢、不遮掩,若清水芙蓉、高山流水,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直抵人心和艺术真谛。这是一个唯有历经艺术人生坎坷,翻越过一座又一座山峰后,回望自己跋涉的足迹才可能有的深思与彻悟,真诚坦荡、率性平和、充满睿智。先生说“做人要老实,写字不能太老实。做老实人,就是实事求是,有啥说啥;不写老实字,就是不要把写字写得太死板,写得没有灵性。”“直白言语待人,真诚坦然相处,循规蹈矩临帖,放浪形骸创作。”是的,放浪形骸汪洋恣肆的徐渭与金老颇有相似,但金老更注重感性中的理性发挥,平和温润、自然沉稳的生活与为人又与文长拉开距离,体现在个色笔墨特质中,亦然更实在和筋腱,徐渭是纯粹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浪荡不羁才子,金伯兴则是入世出世之间走好每一步的书道行者。

鲍贤伦觉得金先生的书法研究和创作实践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特点,第一是有明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第二是金先生书法还有追求字形和布局的特征。认为金伯兴先生书法是具有现代感的传统书法,金先生本人是位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传统书法家。孟庆星聊及金老书风如其打牌:机智潇洒,变化多端,达到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境地。其书法有两个方面的传统支撑点,一是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古代名家经典,二是偏碑派传统民间书法。金老书法无论结字、章法还是点画层次上,都显示了其在技术和策略上对“原型”的偏离和破坏,这种技术和策略实际上是艺术创作中的“陌生化”手法。正是经由这种陌生化在经典与非经典、古代与现代、临摹与个性表现之间找到了一个“似与不似”的平衡点。金老书法看似散落、无序,实际上小处撒得开、合得拢,大处又有独特审美品味贯穿其中,仿佛虽有奇兵斜出,但又有一种大力拿捏其间。在《金伯兴书风》后记中金老说,我从近几年创作作品中编选了楷书、楷隶、行楷、行书、行草五种书体墨迹十二种,是我“法不离度,书贵自然”“求变求新,写出自我”的艺术理念主导下创作的。

林岫评赞:“书有诗情未必难,难能画境出毫端。天然流水天然树,点缀白云过草滩。辛巳初夏,观金伯兴先生书法有题。其书得萧散天然,有诗中画境。”旭宇诗曰:“赏金伯兴先生书作有寄:长林独步,时闻鸟鸣。鸿雁远来,之子期行。月出东山,好风相从。古刹夜半,偶闻钟声。俯拾即得,源于诸宗。不衫不履,妙笔自成。如有花开,定是新容。如睹佳什,大河前横。幽人入谷,阵雨凌空。长河日落,孤烟远横。秋郊寄目,任意驰骋。人书俱老,已忘行踪。观君书作,吾诗已成。”陈方既认为看到金伯兴作品强烈感受到不仅是用激情饱满的笔墨写的,而且是从长期以来涵蕴的审美心灵流淌出来的。有了比较成熟的个性风格,洒脱率真、质朴劲爽,无强饰粉黛之意,有天朴自得之美。看似不经意之作,实是苦心经营之后的匠心独运,绝无技巧的炫耀,确非技艺精能者不能至。他的作品看不出帖的形迹也看不出碑的面目,然仔细品赏点画生动结构自然,都不乏帖的韵致碑的质朴;其风神意趣,从传统中来又从传统化出。梅墨生解读伯兴先生之书取径苍劲,用意生拙,以气机作书,行云流水,又能处处回护,殊有趣味。此类书法,我视之为性灵一派,不在功技上炫人,不在笔法上讲求,不在气势上夺目,纯任意兴,多抒情性。张坤山说:“金先生将作品的古典美和现代感紧密融会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传统的根基,呈现出现代视觉形式和表现,这是真正的创作。他在用墨、造型和对传统的选择上也让人受到一些启发。”  

17年前,笔者在《中国书画报》拟文《过程成就艺术,艺术辉映过程——金伯兴的书法之旅》中谈到,时代造就人,文化陶铸人,自然养育人,金伯兴可谓深入传统顺应时代、化古出新个性鲜明的开拓者。先生为人为艺是那样的素朴和执着,率真和虔诚,他敢思敢为又奋发不懈,犹如大漠中的骆驼向着长河落日奋蹄。人生是一个过程,艺术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料想金先生是一个极重过程之人。过程成就艺术,艺术辉映过程。金先生积数十春秋之历练,既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又丰富了自己的艺术。金先生的艺术世界亦是其漫漫人生路。他通过自己的书法展示了自己的人生魅力,通过笔墨点画诠释了自己的艺术旨向和人生价值,赋予作品以生命,注入艺术以深情。马克思曾经说过风格即人,在蔚为大观的千年书法史上产生过无数圣贤和大师,他们的翰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高格卓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长盛不衰。毋庸置疑,风格的形成是要付出代价的,金先生深知其理,回眸一路笔墨痕迹可鉴均为其灵魂的涅槃。当今书坛流风四起百家争鸣,先生跻身其间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我行我素走出藩篱,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线天。

金老在《批评脞语》杂文中说,理论家在介绍某书家成就时,总是要把幼承家训搬出来,介绍上几代人的书法家史,从而达到美化书家之目的。这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血统论搬出来能说明他本人的什么?我们要尊重艺术不要以为什么主席副主席作品水平就是最高的,职务只是个符号,作品艺术价值和职位是不相等的,但现在往往是与职位挂钩,书坛就成了名利场。书法优劣应有标准的,但现在一些人的审美素质低下,认识模糊概念不清形成审美上的混乱,使得一些人有空子可钻。如今在展览会上媒体上看到不少作品做作痕迹太重,要么拼接许多条块色彩花枝招展,失去书法书写的原创性和完整性,重技轻道摆弄形式,为展览跟时风是当今书坛最突出的浮躁现象。“书法有法”这个理论只适用于初学者,或适应一般写字层面上的人;如果有临帖的基础掌握了一定功力之后,再来谈“书法有法”就没有意义了,有些人正因为“书法有法”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还有一些人不懂得“无法之法”“法外之法”的道理,往往局囿于法而形成创新拓展的阻隔。

“作为一名资深书家,金伯兴先生不但葆有旺盛的创作热情,而且具有强烈的探索意识,其书法体现出独有的审美追求与内在意蕴。大字沉厚,体势开张;小字巧拙互参,别有韵味。他以古质天然为审美追求,不拘成法,率性为之,虽略涉荒率,而不失超逸之致,亦庄亦谐之间,尽显笔墨情性,生趣盎然,可谓“楚调自歌,不谬风雅”。其探索与追求,在面目多有趋同的当代书法中诚为嘉道。”这是韩戾军、陆明君在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上对金伯兴的颁奖评语,可以说定位准确。而金伯兴先生在获奖感言中说:“兰亭因书圣而名,兰亭奖以立意新,选拔严,规格高而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作为高龄投稿者,名利于我已如浮云,朋友笑称我“老顽童”心态复萌,实则我是非常严谨的态度。我常说自己一生就喜欢认真地“折腾”——因为一名创作者如果自我满足陶醉,那他的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哪怕他还活着。正因为有了“归零”心态,选送投稿作品我侧重于表达个人情性、讲品味,讲变化,讲原创,讲个性就是我的取舍标准。评委们的认同,令我倍感欣慰和鼓励。“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我对艺术执着如初,我愿再次“归零”,努力创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金老书艺早有盛名似不必多说,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老先生到了视名利如过眼浮云的高龄,为啥还一如既往喜欢折腾非要与年轻俊秀一较高下?获奖于金老而言想必早已波澜不惊,但他在获奖感言中一番真诚独白给人启示,似乎要远高于这区区铜奖,这又让我想起金老将斋号“夜墨斋”“独步轩”“行己堂”更新为“穷折腾”,可见多么执拗与坚韧也,了解到金老也是源于对普罗大众所谓“丑书”正名而应战兰亭的,当然,以少字大字联墨的粗犷苍莽书风参展委实是“吃亏”也是冒险的,让秀逸审美主流氛境下确实也是难以得到最广泛受众理解的,即便获奖即使现今依旧如此,但从学术语境观,如若提交文人手札风长卷四屏之类,实力功底应该完全可以弥补当年金奖之空缺,实时的诸位银奖俊彦包括第七届崔寒柏、王玺诸君,从综合高度深度而言对比金伯兴书法还是有较远的距离,在业界视角应该是不争的现实情形,只不过金老初心改变大众对“丑书”理念的认知不知可否如愿了却?

金伯兴美文书法多汲取自论书及禅诗箴言,信手拈来自然天成,精彩处是小字很大气、大字很玲珑,删繁就简笔画修饰部分的拐弯抹角,舍弃大凡从艺者在乎的训练有素的技法窍门和机巧心思,不经意处更经心,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将东坡无意于佳乃佳理念发挥至臻之境。作品文字不论大小多少都富有哲思的隽永逸趣,予人启示回味。先生书风虽不曾网罗五体兼备,相对单纯的隶意行楷、行草为主,但不失篆籀金石质地和诸体奠基的丰满厚实,八面出锋、内敛开张,每个字都仿佛仙风道骨又和蔼可亲的老者,从旷野云林缓缓向你走来,不盛气凌人也不轻浮高冷,是真佛但说家常,如若与你对话交心娓娓道来。其书雍容生拙,化方为圆,老辣温淳,高古恬淡,大化扬仁风,看得出先生不稀罕过于展露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懂得和善品的人们自可在他的墨迹里看出人生三昧。隐约也能感觉到金伯兴先生也是朝着“悲欣交集”“生天成佛”“天上大风”的终极情怀一路遣行的,知道这是一条修己修行的路,很苦很长也很光明……

字是人的心电图,字从心里流出,字里就有一个人。金伯兴这么说,我信,但愿先生金刀不老、苍松常茂!从金老在武汉美术馆举办的“我写我法”“我写我心”三回书展,命名也能感受到先生“法乎我心”的归真升华,正如罗丹青先生说,先生尝言书法有法是功法,书法无法是心法,而心法无穷,又言囊括万殊,裁成一体,乃其所追求之风格。先生善悟,虽跬步古人又自出机杼,笔笔虽与古人离,笔笔又与书理合,离合之间独成一格,不可不谓善学者。窃以为都市若无诸如书法绘事之类涵养,岂与钢筋水泥之森林何异?以文化之美,书法之美与都市联袂方能美美与共。省文化厅省文联及省文史馆统一为金伯兴书展发布前言:有人看不懂金先生的书法,说像小孩的稚笔,我们正是从这种稚拙窥见了风神逸趣,也正是这种稚拙让人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令人百读不厌、兴味无穷。金伯兴先生是一位纯粹以作品说话的人,他沉浸在自己营构的美学世界里,继续自己的前路。正如一位有文化阅历、经验的人,很自然地专注和充实自己的审美空间,于是迥出风尘。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先熟而后生,由巧而返拙,有法无法,一任天然。不再炫耀功力和技术,不再讲求笔法。笔任意兴,达其情性。从“我写我法”到“我写我心”,老辣中见性情,丰富而内涵,从下笔由“法”到墨中生“心”,金先生书艺已臻化境,其中看似“朴拙”的作品实则内涵大美,像八音之迭起而玩味无穷。相信书法艺术界朋友能够从中得到启示,悟出道心。

在83岁从绚烂归于平淡的晚秋时节,不用折腾,您随心走笔都是深心情愫和汉水襟怀,悠着点,期待着有朝一日归元禅寺、黄鹤楼、珞珈山樱花树旁与伯老兴会,再话流金岁月静好,更揽极目楚天舒……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