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南梁,三皇并立│1034

 青禾田讲古 2023-03-06 发布于加拿大

消灭了梁元帝萧绎,作为胜利者,萧詧被西魏人立为南梁天子。当然,西魏只是想要个傀儡而已,因而,西魏仅仅将荆州地界内,沿长江一块狭长的,宽不足三百里的土地,封给他作为国土,却将他原来拥有的雍州全部土地,收归西魏所有。
这还不算,即使是江陵城,萧詧也只能占据东城,西城则由西魏军设置的城防主将率军镇守,名义上是助防,实际上就是毫不掩饰的监视并控制萧詧。
于是,萧詧这位可怜的,被外族加封的皇帝,在逼仄的江陵东城登基称帝。
西魏大军得胜回师时,于谨下令,抢走了江陵皇宫府库中的所有珍宝,以及刘宋制造的浑天仪,南梁制造的铜晷(guǐ)表等各种珍贵器物。同时,于谨还将俘获的南梁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以及数万挑选出来的强壮男女百姓全部作为奴隶,赏赐给麾下三军将士,驱赶回长安,其余年龄小的、身体弱的百姓则全部杀掉了。
江陵城惨遭浩劫,生灵涂炭。
面对着几乎成为空城的江陵,萧詧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自己的国都成了鬼城了啊。

对于萧詧这个天子,南梁大部分臣子当然不认可。萧绎死后,太尉王僧辩、司空陈霸先共同推举萧绎的第九子,江州刺史晋安王萧方智为梁王、太宰,继承南梁的朝制,同时,奉迎萧方智返回建康城。不过,此时的萧方智只是嗣君,也就是太子,不算正式皇帝。
555年二月,年仅十三岁的萧方智从寻阳回到建康,即梁王位,开始学着处理朝政。
萧方智加封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陈霸先为征西大将军。建康这个朝廷的朝政大权,基本上以王僧辩为主,陈霸先为辅掌控。
西魏和南梁大战,如此大事,北齐当然不会缺席。
在西魏军攻击江陵的时候,文宣帝高洋见西魏军占据绝对上风,于是派清河王高岳率军攻打西魏的安州,想牵扯一下西魏的注意力。不过,没等北齐军到达安州,江陵已经被西魏军攻克,高岳索性率军兵至长江,来战场分一杯羹。南梁郢州刺史陆法和与仪同三司宋莅(lì)献出郢州,归降北齐。
见西魏扶立萧詧,南梁群臣扶立萧方智,高洋索性也凑个热闹,扶立自己手中的俘虏,原南梁南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为南梁天子,并派上党王高涣率军护送萧渊明回江南夺权。
萧渊明是梁武帝萧衍的侄子,算是真正的萧氏皇族。

说起来,这个萧渊明堪称侯景之乱的导火索。
当初,高欢死后,侯景在东魏发动叛乱,形势不利后,派使者和南梁联系,准备归降南梁。梁武帝萧衍于是派萧渊明为主将,率十万大军北伐东魏,接应侯景。可惜,萧渊明是个志大才疏、优柔寡断的货色,根本不是将帅之才,因而,决战时,南梁军惨败,死伤数万人,萧渊明本人也被东魏军抓住做了俘虏。
之后,为了离间侯景和梁武帝的关系,当时的东魏掌权者高澄给梁武帝写信,希望两国重新通好,并表示愿意释放萧渊明等俘虏回南梁。之后东魏的离间计成功,侯景发动叛乱,南梁国内乱成一团,高澄目的达到,萧渊明却依然滞留在东魏。
因为萧渊明颇有利用价值,因而,当初的高澄也好,现在的高洋也好,对其都颇为礼遇。此时,北齐扶立萧渊明为南梁之主,也正是将其价值最大化利用。
至此,被北齐和西魏不断侵袭后,只剩下不多领土的南梁,居然搞笑的并存着三个皇帝。而且,这三位还都是傀儡,没有一个手里掌握有实权的。
高洋派使者给王僧辩送去书信,让王僧辩废掉萧方智,奉迎萧渊明为帝。萧渊明也派人让王僧辩迎纳自己。王僧辩拒绝了。
高洋任命刚刚归降不久的陆法和为都督荆州雅州等十州诸军事、太尉、大都督、西南道大行台,任命宋莅为郢州刺史,宋莅的弟弟宋簉(zào)为湘州刺史。这是树立榜样,对南梁群臣诱之以荣华富贵。
同时,上党王高涣指挥北齐大军,发动迅猛攻击,占据谯郡,并继续进兵。这是慑之以军威。
在北齐大军的迅猛攻势面前,南梁各守将或者败亡,或者投降。

王僧辩没料到北齐军兵锋如此锐利,大惊失色下,亲自率军离开建康城,屯驻于姑孰。
此时的王僧辩,彻底被北齐军的军威震慑住,想的已经不是如何抵御北齐的进攻,而是开始谋划着迎纳萧渊明了。
好在萧渊明也有个南梁皇室的身份,归附他也不算是完全的叛国投敌,勉强可以用内部争斗来遮遮羞。如此一想,王僧辩感觉心里舒服多了。
555年五月,王僧辩派使者向萧渊明上表,和萧渊明确认了君臣关系。为表诚意,王僧辩还将自己的妻儿送去做人质。
同时,王僧辩另派使者去北齐上表,表达归附之意。
不派人去不行啊。再怎么自欺欺人,谁是真正主人的问题,王僧辩还是明白的。
王僧辩倒也没完全抛弃萧方智,至少在萧渊明面前,努力保住了萧方智皇太子的身份。
谈妥之后,王僧辩派人接萧渊明过江进入建康城。萧渊明即皇帝位。萧方智由梁王又改回晋安王的封号,立为皇太子。萧渊明任命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
做戏做全套,扶立完傀儡萧渊明之后,上党王高涣率领完成任务的北齐军队,回师北方。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