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小盐:《小偷家族》

 置身于宁静 2023-03-06 发布于浙江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国内上映,一片赞誉声里,皆是泛滥的温情论。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全球范围内政治正确的煽情的小清新电影。我的看法与此恰恰相反,因为影像语言的含蓄与舒缓,是枝裕和并未在镜头里将一切坦呈裸露。很多人未曾看出影片脉脉温情下遮蔽着的巨大的存在寒冰。这其实是一部问题电影,一部模糊掉人类社会一切既定界限的问题影片:善与恶的界限、血缘与家庭的界限、道德与非道德的界限等等。即若在影片的结尾,小女孩由里独自在塑料板围堵而成的空间里玩耍,亦是在提出一个关于善与恶互相转换的问题:善的动机就一定能导致善的结果吗?哥哥祥太的善意(故意让自己被抓,免得妹妹再做小偷),对妹妹由里真是好的吗?显然,孤零零的妹妹仍旧要在日常生活里独自面对虐待成性的亲生父母。

影片塑造了一组边缘人群像。这是由六个身处社会边缘的人,组成的一个专门以偷为生的边缘共同体。他们都是被虐待(信代和由里这一对非血缘母女)、被遗弃(老奶奶和亚纪这一对非血缘祖孙)、不被人珍视(阿治和祥太这一对非血缘父子)的人。汉语里有一个词叫“苟且偷生”,这是六个真正的所指与能指毫无剥离的“偷生”之人:老奶奶被前夫遗弃,信代被前夫虐待,亚纪被父亲和继母抛弃,祥太和由里更是被亲生父母当做生存包袱而遗忘。他们的心理创伤远远多过身体创伤。他们对彼此的认同,是建立在情感创伤之上的认同,而非血缘身份的认同。

这个建立在情感创伤认同的家庭,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生存,而非仅仅为了爱或者温情。他们彼此互爱,首先为的是满足自身的基本欲望,而非一些观众所理解的单一温情论:老奶奶想拥有天伦之乐,然而她早早的被前夫遗弃。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养老金,偷来一个可以伴她度过余生、互相取暖的临时家庭;偷情的信代和阿治联手杀死虐待信代的前夫,作为一对身背罪案的情人,他们不但偷盗,还觊觎老奶奶的养老金。他们更想为人父母,然而因不能生育,只能“捡拾”别人的孩子,来取悦自己的人生;从事色情服务业的亚纪,想成为被父亲宠爱的妹妹,工作的时候,她不但给别人施予自己无法从父亲那里获得的爱,还盗用妹妹的名字,藉此获得被男性宠爱的幻象;祥太在目睹常去光顾偷盗的零售店,因治丧而关门的那一瞬间,其实已经决定了后面所要做的一切。他家里的老奶奶也死了,不但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且人不知鬼不觉的被偷偷掩埋。这一“偷死”之举,让他彻底意识到他生活在一个非正常的群体之中。他故意让自己被抓,一方面是免得妹妹由里以后继续以偷窃为生,另一方面则是在力所能及的进行自救……

拉康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分为想象性认同与符号性认同。想象性认同是指“我”作为主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符号性认同是别人对“我”对某一身份的认同。影片里的六个人,显然是六个无法达成符号性认同,只有想象性认同的人。他们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奶奶、妈妈、爸爸、姑姑与哥哥,他们拥有的都是偷来之物:偷来的家庭、偷来的爱、偷来的生活用品,甚至偷来的姓名——这是一群在符号层面完全被抹去的人。每一个人都在躲避自己原有名字,阿治、祥太、由里是三个为了生存下去,而拥有的全新命名。亚纪更是直接盗用被父母宠爱的妹妹纱香的名字。一切皆是偷来的。他们不但偷生,亦偷死。即若老奶奶的死,亦是偷偷的埋葬在自己的屋宇之内。在影片快要结尾的时候,公交车上的祥太,悄悄的喊了一声远在车尾的阿治一声爸爸,其实是从想象性认同到符号性认同的转变。这个处于发育期的男孩子,对信代和阿治的所作所为,持有怀疑的态度。但到最后,他的内心深处,开始默认这个曾经给予过他快乐的家庭,默认这位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男人,是他的父亲。

影片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呈现出极大的反差。前半部分在交代这个七巧板一般拼凑而成的家庭的爱与温情,后半部分却在祥太被抓之后,暴露出这个临时家庭蓄意隐藏的诸多罪恶。只是是枝裕和含蓄的影像语言,导致很多观众未曾看出这一反差。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处于善与恶、血缘与家庭、道德与非道德的混沌地带。你说他们是善的,然而他们在作恶,他们不时的偷盗,并以此为乐;你说他们是一个家庭,但他们彼此之间却无有任何血缘关系;你说他们是道德的,老奶奶时不时跑到夺夫之恨者所生的儿子的家里,蹭钱不说,还故意揭开他们自身不忍直视的疤痕。偷情的信代和阿治不但涉嫌杀人,更为了养老金,偷偷的埋了老奶奶,践踏着既成的法律规则。在这个边缘共同体里,我们看不到善与恶、血缘与家庭、道德与非道德诸如此类人世间原本轮廓分明的事物之间的界限。他们抹除了一切边界,亦将观众置于奇特的混沌地带。

正如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所言,真正的艺术“是晦暗不明的事件”本身、“是存在的非真理”。是枝裕和的这部影片,恰恰是通过一个非血缘家庭的边缘群体,来呈现存在的诸多模糊地带,呈现“存在的非真理”。上乘的艺术电影,恰恰不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非此即彼的二元价值观,亦非我国主旋律电影一味的歌功颂德,而在于揭示人类社会目前无法解决的伦理、道德以及法律困境。这也是卡夫卡的作品,比别的作家更能打动哲学家与批评家,而大众常常读的一头雾水的缘故:卡夫卡所有的小说,都是关于存在的困境小说。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基本上都是未完成之作。即若他已经完成的短篇,读完之后,仍旧不会有确切的答案,而是抛出一个有待解开的复杂谜团。

相较于是枝裕和以前的作品,这是一部自我超越之作。《小偷家族》里,一贯擅长温情巫术的是枝裕和,影像语言不但更擅长打太极,还更绵里藏针。最终,是枝裕和成功的抛给观众一个晦暗不明的谜团:这个边缘群体,这个临时家族,在偷盗一切的同时,亦偷取了我们脑海中既成的伦理判断。我们无法用简单的伦理二分法判定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善还是恶,是道德还是不道德......他们的存在之谜,因此成为我们的存在之谜。这是一部值得二次观看的影片。因第一次观影,大多数人看到的仅仅是温情之爱的表象,却无法窥见存在的寒冰,亦无法明白影片真正的用意之所在。

本文图片皆为《小偷家族》海报

上传与管理:杰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