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式的残酷,是法律边缘的试探

 未来电影局 2020-09-25

《小偷家族》是一部在法律边缘试探的电影,是枝裕和镜头下的小人物总是萍水相逢中生死相依,而片中一家无血缘关系的人拼凑一起抱团取暖,让笔者回到了当初看他的《无人知晓》时窒息般的压抑,同样是在表现边缘家庭艰难潦倒的生活,这次是枝裕和卸下了秩序的镣铐,将这家以偷窃谋生的人置入了道德与法律的困境,将人的情感和善恶刻画的更加复杂化了,在社会边缘的人是很难纯粹化的。

当祥太说出那句我是故意被抓,沉默的父亲追赶着远去的汽车到消失。前面所建立的故事彻底被颠覆,最初我们以为这家人是靠感情连接在一起的,后来我们发现了他们是利益连接一起的,再到后来我们才发现他们之间的亲情与利益是错综复杂的,笔者私以为他们走在一起,是先有利益同盟,后有心理同盟,直至尤里的突然加入,彻底改变了这家人的生活。

01

教育三连

放在柜台的东西不属于任何人。

只要商店没倒闭就好。

只有没法在家学习的孩子才去上学。

无论这些话有多么荒谬,对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可以算真理了。小偷往往对自我的偷窃行为都会做一些心理层面的解释,从而安慰过意不去的良心,让所有的不合情变成合情,正如《白夜行》里的亮司对盗窃取款机的看法,所有以看管不周的财物丢失,都是怪当事人对财物的放纵,而此刻的“偷”被他解释成了“捡”,盗亦有道,当盗窃成为一种职业时,传承着总会以一种信条作为授业的逻辑。

我们观测在田治让祥太和他一起盗窃豪车时,祥太的世界观彻底崩塌,因为车中的明牌包包是别人的,而不是货架上的东西,最终小孩难过的离开了,此刻小孩的第一信条已经崩塌;当他与妹妹再想去杂货店时,杂货店已经倒闭了,随之第二信条也倒塌,小孩的潜意识认为是他们把杂货店偷倒闭了。

之后他和妹妹去了超市,当看到妹妹拙劣的偷窃方式时,他意识到妹妹肯定会被抓,所以他挺身而出故意转移工作人员的视线,更深一层是他想故意被抓,正好此事成了他计划的一个契机。

当在审讯室警察审问他为何不上学时,他拿出了第三信条作为答复,此时警察已经告诉了他真相——不能在学校学习的孩子才会在家学习,起初他或许在正确与错误中挣扎过,仅产生了对第三信条质疑,直到后来进入了学校后,第三信条,才被彻底颠覆了。

02

善与恶

《小偷家族》并没有明确的歌颂善和抨击恶,但是导演最终还是亲手拆毁了自己一手创造的小偷家族,表明了他对恶不纵容的立场,即便这种恶是夹杂着善意的恶。影片中每一个角色充满了复杂性,他们总是在善与恶来回的切换。

信代作为这个家的女主人,先有和老公出于正当防伪杀死前夫,再有经常性偷窃行为,在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她,恨透了有血缘关系的原始家庭,于是后来她选择了无血亲的家庭,因为这种家庭是可以选择家人的,由于她不能生育的原因,她收养了的第一个孩子,笔者看到她在监狱的落泪,推测祥太肯定是她处于私心收养的,以来弥补情感上的缺失,所以她的泪水是愧疚的,最终也告诉了孩子真实家庭的信息。

她的偷窃、诱拐儿童、纵容小孩偷盗。以她自己的视角去看,是无伤大雅,但是从社会角度看,这些本就是一种不可原谅的恶,纵使我们对她的恶是同情的,她甘愿丢失工作,保护尤里不再回到那个充斥暴力的家,她选择了让祥太回到原本的家,选择了替丈夫扛下所有的罪行,这段镜头我们能看出她的恶是私藏了一份善,是枝裕和镜头下的信代最终还是选择了救赎。

03

孩子的质问

父子两人深夜对话,孩子质问父亲那天是不是想丢弃他跑走,其实他们确实想逃跑,因为留下来只会害了所有人,所以“我是故意的”是对父亲的“是”最好的回应。一问一答之间,父子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裂痕。

所以孩子在上公交车前,告诉了父亲,他是故意被抓的,其实这句话是对父亲那句“是”的回应。在此之前,笔者先要表明立场,本片的结局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对孩子是否是故意被抓,是没有明确回答,笔者更倾向他不是故意被抓的,我们来分析下一些细节来证实这个推测。

当警察在审问祥太住哪里时,祥太始终是只字未招,只说了自己一个人住在车里,警察质问他是在包庇什么人,并且告诉孩子他们要丢弃小孩跑路,孩子始终没有坦白真相。这些事情充分说明在此之前孩子并不是故意被抓的,不然一开始就招供了。

其二祥太和父亲去探望妈妈时,道歉说因为他才让妈妈受牢狱之灾的,其三祥太在离别的公交车上回头时,小声的叫了一声:“爸爸”。这两点也可以间接证实他不是故意被抓的。

我们重新再分析下孩子离别时那句,我是故意的,这句话其实只是孩子对父亲善意的谎言,他知道父亲不舍他离开的,为了避免在他离开后,不再对他有过多的挂念,他这种狠毒的回复,只是为了更决裂的斩断父子之间的连接,因为这次分别永远不会归来,是真正意义的离别,祥太要去寻找他原始的家人了。

04

正确的意义

孩子回到自己的原始家庭的是对是错吗?是枝裕和最终还是选择有血缘的家庭,这个问题是影片最值得深思的问题,这群拼凑在一起的人,都是被世界抛弃之人,亚纪的父亲在有了新欢之后,抛弃了她,尤里被充满暴力的家庭抛弃,祥太的身世如何,我们尚且不知,老奶奶被他的前夫抛弃了。

让他们回归原始家庭在法律层面是对的,但是这种正确的意义何在?他们回归家庭后,遭受心理层面的隔离真的会幸福吗?被关在房间的尤里似乎患上了自闭症,亚纪回到他们以前的住所,早已人去楼空,正如她空落落的心,连对奶奶最后想念也被警察扯断,奶奶收留她其实只是为了利益,而情感是后来产生的附属物,

一开始她亲生父亲是默许老奶奶收养亚纪的,并且没月给她一些抚养费,老奶奶以拜前夫为要钱的借口,其实在他们家提大女儿去哪里了,是她要钱的潜台词(也是一种威胁),因为那么大的人丢了,这家人却没报案,谎称出国,并且给警察交代时,以不知道女儿被奶奶收养回应是逃避责任的谎言。

结局这家人被拆解的支离破碎,正如他们当初组建在一起那样不牢固,因为他们的连接是利益,而一切相互取暖的情感是建立在谎言之上,拆分这家人是最正确、最无奈的方法,但这种狠毒的拆分相比以前的拼凑是更好的结局,因为以前他们学到的知识是扭曲的,他们的世界观是变质的,梦里的家族总是舒适的,但这种舒适付出的代价太大,并不是所有的舒适都值得牺牲,成长总是要付出伤痛的代价,所以是枝裕和为他们选择更残酷的一条路,手臂上的伤痕会愈合,但是皮肤是有记忆的,记忆在心灵的创伤是无法愈合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